幼儿教育常见误区剖析论文_周顺爱

幼儿教育常见误区剖析论文_周顺爱

浙江省缙云县实验幼儿园 321400

“全家以孩子为中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就会相信,谎言成绩消失在黑暗之中,却让灵魂在阳光沐浴下长眠。”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小诗时,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一晃而过。当我再次读到时,我却被这首小诗所呈现的真相,所深深地震撼。在我与各类家庭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太多的父母、孩子生活在自以为的事实当中,生活在所谓的大家都这样当中。

在我刚刚进入亲子教育这个行业时,我非常相信这句话,并在很多课程中给家长灌输这个观念。直到碰到各种各样的家庭越多,我通过自我学习的不断成长,终于明白了这句话并不能给你带来高能量,也不能给我们带来智慧,却带给我们带来无限的自责、内疚与责任推却。因此,我将这条放在第一来讲。

第一,当我们说孩子有问题时,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我们已经给孩子贴了一个标签,孩子是有问题的。

可是这是真的吗?第一次习惯性地在孩子的一些做法不符合我们的意愿时,就认为孩子有问题。有一次,一天之内接了两个咨询,母亲来咨询时说我的孩子高二了,晚上12点有时甚至不到12点就睡了,你说我该怎么跟他谈呢?另一位母亲说,我的孩子每天都要学得很晚,平均每天睡觉都要快凌晨三点才睡,根本保证不了八小时的睡眠,我怎么跟他谈呢?两位母亲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到凌晨两三点再睡;一个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早能在12点以前睡,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这是两个孩子有问题吗?我看一点问题也没有,只不过是孩子的做法不符合我们做家长的意见罢了。

第二,经常有家长问,孩子动作很慢怎么办?

我就问他一句,如果孩子的朋友让他去打架,他动作慢是好事还是坏事?家长往往回答当然是好事。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往往喜欢注意到孩子的某个特点所展示出来不好的,或者家长不希望产生的结果,却忽略了这一特点所带来的好的结果。我们就很容易把孩子的特点当成问题来对待。

第三,当我们说孩子有问题时,我们已经给孩子贴了一个很负面的标签。

就是,这个孩子是有问题的。而当我们都这样认定时,孩子自己也会认为自己是个有问题的人。于是他就会产生更多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是有问题的。我在私立学校当老师时,有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从中班开始就被认为是一个多动症的孩子,母亲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多动症状越来越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我认识他时,他已经快要一年级了,不是因为有所好转,而是因为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对孩子的身体产生了影响,母亲不得不停药。于是,这个孩子在班级里被当作一个特殊生对待。上课可以随便下座位,或钻到桌子下面,或躲到窗帘后面,同学和老师们都习以为常了。当时,我带这个班的心理健康课,慢慢地和这个孩子熟悉了,然后还建立起了很好的信任感。有一天,我把他请到办公室告诉他我是全国治疗多动症的专家(当然,这是善意的谎言),我有一套测试并治疗多动症的方案问他愿不愿意试一试?他欣然答应了,于是我和他约好见面的时间,当他再次来到办公室时,我给他一套我自己编的题目让他做。他做完我故意很诧异地看着他:“不对呀?这套题显示你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孩子,你一点多动症的迹象也没有啊,太奇怪了。”说到这儿,这个男孩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我接着说:“要不这样我们再做一个我的独门测试,看看你是否真的有多动症,好吗?”男孩点了点头。于是,我拿出准备好的道具,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直径三厘米的橙色圆,这也是我们训练营做的专注力训练。我对他说“我给上千个被诊断为多动症的孩子做过这个测试。一般来说,只要能盯着这个点一动不动保持三分钟的孩子就是正常的孩子。能保持住五分钟的孩子是专注力超级集中的孩子。(当然这也是善意的谎言。)我们来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有多动症呢?”他有点紧张,也有点兴奋地答应了。然后,我让他调整呼吸开始盯住这个点儿。开始拿着秒表在旁边看,快一分钟时,他挺了挺背,我就故意自言自语地说:“咦,这快两分钟了,他居然还纹丝不动。”男孩又稳稳坐在那里,盯着这个橙色的圆。三分钟时,我又故意自言自语道:“都快四分钟了,难道他是专注力超级集中的孩子吗?”男孩坐得更直了。四分钟多点时,孩子忍不住动了一下,我用很惊讶的表情对他说:“不可能宝贝,太不可能了,你怎么做到了五分多钟呢?难道是我的秒表有问题吗?不对呀!”当我把秒表给他看的时候已经超过五分多钟了。孩子看着表,眼泪在眼眶里转着,愣了几秒钟转身跑出办公室,我跟着他出去,跟着他跑到了二楼,只见他跑进校长办公室扑向校长的怀抱里哭着说:“包老师说了,我不是多动症,我是正常的孩子,我不是多动症。”

我的眼睛也不禁湿润了,这个孩子这么多年来背着一个多么沉重的包袱在学习成长啊。接下来是数学课,下课后数学老师对我说:“你用了什么神级的办法,李龙居然一节课都安安稳稳地坐在椅子上。”其实,方法并不神奇,而是看我们如何来看待我们的孩子。所以,心理教练常讲一句话:“当我们怀着充足的信任来到当事人的面前时,我们已经释放了最深层次的潜能。”

做个假设,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苹果的种子长大才能长成苹果,草莓的种子长大了就是草莓,而为人父母者就是阳光雨露,是土地肥料。因是种子,阳光、雨露、土地肥料是缘分,因缘和合结成果,当我们相信每颗种子都是圆满的,都有其特性特质时,我们对于孩子就多了一份接纳,多了一份尊重。同时我们也要做好自己这个缘的工作,这样就更容易地支持到这颗圆满的种子生根发芽了。

论文作者:周顺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  ;  ;  ;  ;  ;  ;  ;  

幼儿教育常见误区剖析论文_周顺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