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民族企业融资研究_金融论文

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民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市场论文,企业融资论文,民族地区论文,民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2011)04-0129-06

本文所指的西部民族地区,包括了5个民族自治区以及所有其他省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等地区。到目前为止,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已具有一定规模,不仅为民族地区企业的投融资与发展壮大提供了支持,还有力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民族地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市场不够成熟,融资难问题成为民族地区企业关注的焦点。如何大力推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快步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将有限的稀缺性资本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领域,对促进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的较好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包括多层次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情况作一定考察,发现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成功经验,吸取失败教训;同时,对促进资本的市场化、促进民族地区银行和债券等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解决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和经济的发展。

一、民族金融市场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股权融资市场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股权融资的现状

1.民族地区企业从公开股票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现状。截止到2010年6月17日,民族地区一共有111只上市公司股票(其中A股109只,B股2只),占全国总数的5.65%。整体上说在我国公开证券市场所上市的民族地区企业股票较少,比重也较低。如表1和表2为民族地区企业首次新股上市总股本、筹资净额、总市值和各种分类情况等的表格。

从表1可知,111只民族地区上市股票中首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的净额较少,仅为3495695.18万元,占全国的1.50%,而民族地区新股发行的总股本额也只占全国的2.25%,目前(按2010年6月17日数据计算),民族地区A股总市值为53812070.60万元,占全国的4.00%。

本文将总股本小于等于2亿股,首批可流通股本小于等于5000万股作为划分中小型企业的代替标准,从上表2可知,民族地区上市的109家企业中有75家属于中小上市公司,占68.81%,有34家属于较大的上市公司,占31.19%,说明民族企业上市公司中,中小上市公司所占比率较高。而且在上市的109家民族地区企业中,有13家(占11.93%)公司亏损一年以上,变成了ST或者*ST公司,说明上市的民族地区企业其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都不够太好。

另一方面,深圳中小企业板从2004年5月开市,截止至2010年12月30日,一共有526家企业上市,其中有16家少数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占3.04%;而深圳创业板市场从2009年10月30日开市,截止至2010年12月30日,一共有153家企业上市,而少数民族地区的上市企业仅有2家,约占1.31%的比重。由于我国的创业板市场开设和运行时间还不长,其交易和监管制度等方面都需不断改进与完善,而且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在排队申请在创业板上市,因此规模较小的创业板市场还难以解决我国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的困境[1]。

公开上市股权融资是指融资企业以社会公开方式,向公众投资者出售股权进行的融资,包括首次公开上市发行股票和随后股权再融资。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是指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一段时间后通过股票形式进行的再次融资,它是企业上市后股权融资的一个后续融资过程。上市公司利用证券市场进行股权资本的再次融资,是其持续发展和快速扩张的重要途径,也是证券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功能的手段之一,其方式主要有两种:向现有股东配股融资(简称配股)和向市场增发新股(简称增资)。如表1说明了民族地区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筹资情况,如表3则是民族地区上市公司近3年增资、配股筹资的情况。

从表3可以发现,2007年不管是民族地区还是全国增发新股筹资额都比配股筹资额多,随后两年增资筹资额就大大超过配股筹资额,这跟近几年我国上市公司中配股再融资逐步被增资替代的现状有关。总体上说,民族地区企业在近几年增资、配股再次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的额度都非常有限,所占全国的相应比率也都比较小,增资筹资额近3年所占全国比率都不超过2%,配股筹资额近3年所占全国比率都不超过5%。通过以上3个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不管是在主板上市还是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不管是A股还是B股,不管是上市数量还是规模、不管是首次发行股票筹资额还是后续的增资、配股的筹资额都比较少,占全国相应的比率也比较低,显示出公开证券市场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股权融资的局限性。

2.民族地区企业在三板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现状。“三板市场”即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可以分为旧三板市场和新三板市场,旧三板市场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办,最初是为了妥善解决原NET、STAQ系统的历史遗留问题,2002年为了解决退市公司的股份转让问题而将退市公司列入代办转让试点范围。而中关村新三板市场于2006年创建,属于一级半股票交易市场。中关村非上市公司中目前有70多家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并正准备扩展到武汉等国家级高科技园区。截止到2010年12月30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挂牌企业有130家。不管是原旧三板市场上的有的历史遗留问题的企业还是退市的上市企业以及在中关村新三板市场挂牌的企业,基本没有民族地区的企业,不能服务于民族地区的非上市高新企业[1]。而且三板市场交易效率低、不对股份报价转让提供集中撮合成交服务,因此难以服务于民族地区企业的股份转让与股权融资的需要。

3.民族地区企业在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现状。近些年来,我国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有了一定的发展,如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积极融入了全国产权交易大市场,为股权、债券、物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资产的流动性提供了产权交易的服务平台,起到了较显著的作用[2]。2009年1月至10月,新疆产权交易中心也共完成国有产权交易项目68宗,交易金额为6.98亿元,超过过去5年交易量总和的一半,增值率达5.12%[3]。而且新疆目前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机构有7家,其中省级1家,地州市级6家,对新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进场交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发展总体上说还相对落后和缓慢,存在着国有产权进场交易覆盖面宽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而且民族地区省一级尤其是地市级以下建立的产权市场数量不多,而且不少市场实际上处于有行无市的状态,长时间没有什么交易。加上民族地区科技型企业本身不多,金融市场不发达,大量交易对象以非证券化的实物形态存在,制约了科技型企业的无形资产等证券化资产交易的发展[4],因而阻碍了民族地区科技创业型企业的产权交易。这种状况表明民族地区不仅缺少利用全国证券市场的地利之便,而且没有能够充分利用本地的产权交易市场。

(二)债权融资市场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的现状

1.民族地区企业银行借款融资的现状。首先,目前许多民族地区只有农行和信用合作社两家金融机构,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育严重不足,金融网点不足且布局不合理,这给单纯依靠银行贷款融资形式的民族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困难。其次由于民族地区投资效益低下,企业亏多盈少,贷款风险大,所以,一方面,面临商业化改革的各家银行对向民族地区项目和企业提供贷款格外谨慎;另一方面,在效益不好的情况下,企业也不敢向银行借款。这样,在民族地区就出现了一种彼此矛盾的现象,即一方面企业资金缺乏,另一方面银行资金过剩,贷不出去,本应贷大于存的金融机构却存大于贷[5],与发达的沿海地区形成鲜明对照。再次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中长期信贷市场还存在抵押贷款市场和票据市场不发达,金融业务创新不够、民间金融机构缺失和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等诸多问题。表4是2007-2009年度民族上市公司借款和发行债券筹资取得的现金流量情况的表格。

从表4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上市公司近3年银行借款取得现金流量的金额比较少,占全国相应的比率也小,不到3%。另一方面,2006-2009年近4年来,所有民族地区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均值都在57%左右,而全国所有上市公司近4年的资产负债率均值都在70%左右,在2006年均值甚至高达115.65%。尽管全国如此高的资产负债率均值,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被部分资不抵债的ST或者*ST公司高负债率拉高,而过高的负债率也伴随着较高的财务风险,但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民族地区企业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融资跟全国别的地区相比较,还是少很多。民族地区的上市公司作为民族地区企业中的佼佼者,实力相对雄厚,信用较好,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乐于贷款给他们,民族地区其他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通常难以取得银行的贷款。

2.民族地区企业债券融资的现状。民族地区的债券市场尽管跟全国债券市场同时起步,但其发展水平却大大落后于全国,不仅规模小,而且速度慢。迄今为止,民族地区除了特变电工、包钢稀土、新疆天业、柳工等极少数大公司发行了债券进行融资外,其他公司基本没有利用债券进行融资,民族地区其他非上市企业就更加难以利用债券融资了。从表4可以看出,民族地区上市企业近3年发行债券取得现金流量的金额非常少,3年分别只占全国发行债券取得现金流量的0.32%、0.68%和0.35%,都不到1%。说明民族地区公司债券市场融资的能力较为低下。

尽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市和经济区的建设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各地区加快了地方债券的发展,如开发债券、城市建设债券以及地方企业的债券等。由于民族地区企业效益较差、偿付能力弱,使其依靠债券市场融资的能力较低下;加之民族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通讯落后、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债券交易成本高[6],另外民族地区的证券公司营业网点较少,辐射面窄,难以适应大规模的债券零售业务的需要,使债券难以及时出售和变现,这种流通渠道也成为阻碍民族地区进一步扩大债券发行规模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32家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公司等)上市公司中只有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1家来源于民族地区。而至今的共292只各类基金不管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基金,其注册地点基本在上海、北京和广东省等地,至今没有一家注册地在民族地区。整体上说明民族地区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大大落后于全国,急需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知,存在于经济发展中的东西差距,也同样出现在民族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民族地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银行信贷和债券市场跟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较,其总体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处于不发达状态,难以满足民族地区企业的投融资和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民族地区融资相关体制不健全,优惠政策不足

首先,民族地区在财税制度方面由于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影响其企业的创新,继而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民族地区政府宏观管理不到位,保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利益的相关法律、条例较欠缺。再次,民族地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为企业服务的企业诊断、市场咨询、法律咨询等相关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阻碍了民族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5]。民族地区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财税等优惠政策不足,政府缺位,导致了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缓慢,企业融资困难。

(二)民族地区企业规模较小,实力相对较弱

民族地区能够上市的企业基本属于民族地区企业中的佼佼者,但是在民族地区上市公司中仍绝大多数属于中小上市公司,而且盈利能力也不够好,亏损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ST或者*ST公司较多。而其他的民族地区非上市的企业,其状况更加不容乐观,难以够得上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的标准。另外,民族地区企业由于风险大和成本高而获得的银行信贷支持也较少,风险大、成本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民族地区企业大多规模小、经营的透明度比较低,有的财务报表不规范,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且其产品的市场变化快,风险比较大;其次,民族地区企业实力较弱,抵押或者担保不足,对风险的承担能力比较差,一旦资金周转不灵,就会还不上款;再次,民族地区企业信用缺乏,银行对其的信用评价较低,造成贷款成本高;而且民族地区企业规模小,需要的贷款量相对少,财务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低,导致交易成本较高。银行在信息非均衡的情况下出于对资金安全性的考虑不得不对有关贷款持审慎的态度,大量存在对民族地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配给现象,因而使民族地区企业面临较严重的银行信贷配给问题。

(三)民族地区金融政策不利、金融机构较少、金融创新不足

1.一些金融政策不利于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首先,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使民族地区产生资金漏损,使民族地区支持经济发展的资金远远少于其他发达地区,加剧了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其次,民族地区因为利率管制也无法真正享受优惠利率。因为民族地区金融组织的业务灵活性差、金融结构低级化等,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执行统一的存贷利率,使得民族地区的资金流向发达地区,客观上造成了发达地区在享受优惠利率[5]。再次,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和商品及其进行的交易量都偏小,进而贴现融资也小,使得统一的再贴现政策不利于民族地区。

2.民族地区金融机构较少、金融创新不足。首先,民族地区金融体系不健全;大部分企业融资只有内源融资和银行贷款,难以形成完整的融资体系,信用担保机构作用有限。其次,民族地区金融机构数量少、规模偏小,且资产质量普遍欠佳,金融产品单一。地方金融发展滞后是民族地区金融竞争力不足、金融服务整体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最后,民族地区金融业务创新不足,业务品种单一,对存贷款新方式、新品种及中间业务的运行机理层次的研究远远不够,金融机构机制老化,服务功能不完善等。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落后、观念滞后,债券的发行量相对较小,没有能够改变市政建设资金紧张、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的局面。

所有这些造成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发展缓慢、滞后,不能为本区域的企业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加剧,民族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而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上市融资等外源融资的比重相对较小。

三、完善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

民族地区资本形成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造成生产率的低下,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信息、技术等资源分配不充分、不合理,从而形成“低投入、低效益、低积累、低产出”的贫困恶性循环[5]。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深化是打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制约、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所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和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一)完善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股权融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经验揭示:资本市场的分层结构可以适应不同规模企业、不同的融资成本和风险;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对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迅速成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等。因此,借鉴国际经验,积极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发展民族地区地方性证券交易市场是解决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1.完善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股权融资的公开证券市场。首先,要完善我国的深、沪主板市场。主板主要面向经营相对稳定、盈利能力较强的大型成熟企业,是投资者最主要的投资场所。因此,我国应在融资渠道和政策上加大对民族地区企业扶持,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使更多企业能达到主板上市的条件以筹集股权资金。对于已在主板上市的民族企业,也给予一定扶持,以取得较好的经营成果与业绩,减少亏损公司的数量,并使业绩较好的民族地区上市企业获得股权再融资的机会。

其次,要完善我国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中小板主要面向进入成熟期但规模较主板小的中小板企业;创业板主要面向尚处于成长期的创业企业,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企业,而民族地区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因此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市场上市比深、沪主板上市相对更容易。因此,应对一些有市场潜力的民族地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或者中小企业,重点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和投入,同时培养创新精神,以使更多的民族地区创新型高科技企业或中小企业能够在创业板或中小板成功上市,筹集到股权资金。在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标准方面应注重成长性和创新性标准,避免把一些成长性很好的民族企业排除在外。

2.完善支持民族地区企业融资的三板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统一监管下的三板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等场外市场则主要为非上市公众公司、高新技术园区股份公司等提供报价转让服务。中关村新三板市场经过近4年的运行,其功能与作用逐步显现。我们应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逐步拓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积极拓展其报价试点范围、研究建立健全双向开放的三板市场交易机制,发展三板市场系统内部,系统与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和主板市场之间的升降转板制度等。还可以考虑在条件较好的一些民族地区建立高科技园[1],时机成熟时再考虑在民族地区的非上市高新企业进行股份流动试点工作。

另外,民族地区积极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金融运作效率的提高,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完善作用重大。因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多层次升降自如的证券交易市场的成功经验,整合我国现有的产权交易中心为区域性产权交易联盟,实现统一的交易制度和管理制度,进而发展为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应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产权交易市场资金融通、价值发现、资源配置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等功能,明确细分民族地区产权交易市场的职能定位,并在民族地区将民营产权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产权积极吸引进来进行交易。

(二)完善支持民族地区企业债权融资的金融市场

1.完善民族地区银行信贷市场。首先,要发展民族地区中长期信贷市场、完善金融市场服务体系,以达到规范化要求和适应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更加有效地对民族区域开发提供金融支持[5]。其次,要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建立的“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和积极推进小额贷款业务方面的政策,在民族地区尝试让各大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再次,由政府补贴部分中小企业担保金,对民族地区一些担保机构进行必要的支持,建立完善的民族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最后,在金融的发展和合作方面,政府应积极鼓励外资银行在民族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地方性商业银行,鼓励地方合作金融以及民营金融的发展,以促进民族地区银行信贷市场有序且较快地发展。

2.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债券市场。在民族地区发展债券市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造条件,扶持并鼓励效益好、信誉高、发展潜力大、国家扶持的重点民族地区企业发行债券。二是扶持重点行业中的代表性民族地区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以解决长期资金不足的问题。三是组建基础设施项目开发公司,作为发债主体直接进入债券市场,吸收国内外私人资本投向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四是开拓国际债券市场,吸收国际资本参与民族地区经济开发[7]。另外,国家对发行债券的企业设有较高标准,对于大部分达不到债券发行条件的民族地区企业来说,依据2008年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金融30条”中提出的,可以考虑稳步发展民族地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开展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同时,在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民族地区建设债券”和“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基金”等,发挥他们在民族金融市场上的特殊职能,尽量提高民族地区企业的融资效率。

(三)扶持有市场潜力的民族地区企业,增强其实力

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另一个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信用度的提高,因而其自身的努力是解决民族地区企业直接融资困难最基本、最核心的一环。总体上应该加大对民族企业的扶持,大力推进民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综合素质提高,使民族地区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并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注重市场调查与产品开发,强化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和信用等级,规范和完善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等。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建设中,选择一批产品有特色、有市场、具备一定规模并有科技含量,社会效益好的企业重点给予资金以及税收等方面的支持,使更多民族地区企业能够争取到更多融资机会。

总之,我国除了应完善民族地区的各种融资体制,构建良好的民族企业融资环境,进行一定金融创新,拓展民族地区的银行信贷市场、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债券市场外,还应积极拓宽民族地区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并从财政、税收、科技创新培养等方面加大对民族地区企业的扶持力度,促使他们充分利用我国的银行信贷、债券市场以及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以解决民族地区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民族地区金融市场和企业的发展,并带动整个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民族地区金融市场与民族企业融资研究_金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