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制义务教材中品德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把社会的道德要求变成他们的需要,内化为他们的道德观念,使他们真正认识到遵循一定道德行为准则的必要性,并愿意把它作为个人行动应该遵循的指南。为达到此目的,就必须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教学的通知》办事。《通知》指出:“在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改革注入式方法,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讲课,应该用丰富而生动的事实来引出和论证有关的观点,而不是简单地灌输抽象的概念。”《通知》中所说的“尽量实行启发式的方法”,在教学中,课堂提问就是其中的一种施教方法。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不同的施教者有不同的方法,我平时在课堂提问方面是这样做的:
无论学什么东西,知识总是有连贯性的,新知识总是和过去学过的知识互相联系的,是建筑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中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设计一些问题,复习已学过的知识而导入新课,这样学生既复习了前面学过的知识,又知道接受新的知识即将开始,也使学生了解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性,学生记住了已学过的知识,又充满了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我把这种用已有的知识和新知识相互联系而提问引入新课的方式叫作温故而知新提问法。
在课堂上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在讲课的时候有时也穿插讲一些成语典故、诗词格言、名人轶事、童话寓言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讲过后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去认识。这样做,事理结合,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加深了对教材所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把这种以讲故事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的方式叫作故事引发提问法。
纵观品德课教材,其每课每节的内容都是分层次性展示的,都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那么,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自然也需要一层一层地讲解引导,这样才适合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客观规律。因此,要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逐一理解,从而达到掌握其基本内容的目的。我把这种提问方式叫作逐层分析提问法。
在品德课教学中,多少会遇到某些政治概念、原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教师或利用教材上的内容加以讲解,或列举古今中外的事实例证,或要求学生寻找自己身边的或亲自经历的事实例证去认识客观事物,再设计一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或讨论,使学生对基础知识作进一步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之目的。我把这种提问方式叫作举例说明提问法。
品德课的课文只摆出事例,不讲观点,然后提出问题,叫学生讨论;或摆出事实,又加以议论,但不做结论,由学生一起参加讨论。这种类型的课文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课文中已有提问教师要充分利用,还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带激发争议性的问题。这种提问,犹如投石激波,引起学生议论甚至争议,让学生各抒己见,摆出自己的观点,课堂上出现了不同见解的争议,气氛活跃,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争议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把这种提问叫作激发争议提问法。
在一篇课文上完以后,教师要善于进行小结,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概括归纳,巩固所讲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一件事理。在此基础上,再看看练习题,品德课的习题多数都注意了启发性,特别是有些习题属于开放性的,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回答,有的问题有多重答案,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不能简单地说对或不对。这时教师就应该启发学生逐个加以分析,并设计一些问题,答对的要有理由,答不对的也要有理由,从而让学生明辨是非、明白道理,着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道德思辨能力,从而达到掌握政治的基本原理之目的。我把这种提问称之为巩固提高提问法。
总之,我们应把启发式教学看成品德课教学的一条根本原则,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启发式的提问方法很多,但要精心设计问题,不要盲目地随意提问,所提问题太简单或脱离学生的知识和思想实际,都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以上所述的提问法,本人施行了多年,不仅教学效果好,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也很有帮助。
论文作者:罗 桃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我把论文; 品德论文; 目的论文; 启发式论文; 学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