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三科 湖南邵阳 422200
【摘 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且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患冠心病的60例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30例,给予常规冠心病护理;护理组包含30例,在参考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与心理情绪状态情况。结果:护理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与参考组明显更低(P<0.05);护理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参考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字】冠心病;护理干预;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冠心病是心血管内科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临床症状包括发作性的胸部不适或疼痛,该疾病的病情变化通常较快,且病死率、病残率均较高,对广大患者的身心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临床实践显示,临床治疗冠心病患者时,为其提供合理的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1~2]。本研究中我们收集本科室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60例冠心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科室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收的患冠心病的60例患者,入选标准:(1)60例患者均满足冠心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冠脉造影确诊;(3)均无合并合并精神疾病、语言及认知障碍者;(4)均未合并其他心脏疾病;(5)均无肝肾功能障碍;(6)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最低年龄54岁,最高年龄79岁,平均年龄(66.51±7.42)岁;病程11个月~14年,平均病程(6.73±1.24)年。护理组包含3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最低年龄55岁,最高年龄81岁,平均年龄(67.14±8.06)岁。;病程10个月~14年,平均病程(6.57±1.08)年。两组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考组护理
参考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冠心病护理,主要为医护人员叮嘱患者按时用药,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的饮食禁忌等内容。
1.2.2 护理组护理
护理组30例患者则在参考组的基础上施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心理疏导:冠心病属于慢性疾病,其病程相对较长,易反复,易伴发烦躁、不安、焦虑及恐惧等负面情绪状态[3],因此护理人员应和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注意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详细的观察评估,以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状态,帮助患者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2)饮食计划:责任护士应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叮嘱患者多食高蛋白、高钙及高钾类食物,饮食以低盐、低脂及易消化食物为宜,鼓励患者多食蔬果,以“少食多餐”为原则进食,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3)用药护理:本病属于终身性疾病,大多数患者由于无法耐受用药后出现的副作用而常产生未按时用药及漏服等情况,从而明显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3],因此责任护士应向患者详细讲解遵医嘱用药的作用及重要性,以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确保疗效。(4)康复训练: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身体状况为其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计划,鼓励患者进行适量的步行、慢跑等运动,年龄较大患者可进行适量的太极拳、散步等运动,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增大运动量,且叮嘱患者坚持训练。
1.3 观察指标
通过SAS与SDS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状态进行评估分析,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负面情绪越严重。同时,通过SF-36量表[4]对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优秀。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分析,(P<0.05)代表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其中又以护理组的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从下表1可见: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主要是因患者的冠状动脉器质性病变引发,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冠心病的发病例数逐渐增加,已成为威胁我国老年患者的主要疾病[5~6]。而心律失常则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病往往会使患者的病情恶化,引发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情况,进而使患者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导致患者出现乏力、心悸、气短、胸闷等表现,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导致患者的冠心病病情恶化,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猝死。
临床研究表明,临床在给予冠心病患者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合理的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确保患者获得理想的疗效[7~8]。因此,我们为我院收治的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疏导、饮食计划、用药护理及康复训练等内容,结果可见护理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较护理前与参考组明显更低(P<0.05),护理组干预后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参考组明显较高(P<0.05)。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负面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蔡雪芳.系统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12-13.
[2]吴莉.前瞻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便秘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6):1178-1179.
[3]王玉芳.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生率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95-96.
[4]李清,周小香,李丽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94-995.
[5]姜海燕,赵辉,张仲慧等.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护理质量及病情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05-106,111.
[6]杨简,张赟.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3,11(2):692-693.
[7]姚淑琴.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2):319-320.
[8]陈梅.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2):364-366.
论文作者:颜雪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8
标签:患者论文; 冠心病论文; 生活质量论文; 状态论文; 心理论文; 病程论文; 针对性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6年6月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