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 "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即认识事物的能力。简言之,小学生作文就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认识水平"的体现,作文教学应促进这两种能力的和谐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而不是当作负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写作活动,只要学生心甘情愿去写,作文教学就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教师要把作文课上得生动活泼 把学生引入有话要说的境地,使学生喜欢写作文。
第一,先观察后作文。只有引导学生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才能激发其积极地思维,进而产生表达愿望。 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和实物,或者指导学生参观,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作文,学生很有兴趣,写的文章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
第二,先实践后作文。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比赛,编导小品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生活,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第三,抓时机写作文。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因时间、地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善于抓住有利时机让学生写作文,学生就会感觉不到困难。例如,课间一个精采的场面,运动场上精采的表演,课堂上发生一个有趣的 "风波",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写下来,或者在讲读课文中补写一个情节,续写一个结尾等。学生写起来感兴趣 ,"难"字似乎不翼而飞,达到练笔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在写作的过种中,一提笔就觉得无话可说,难以下笔,这就是缺乏丰富的语言和生活积累造成的。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和生活积累,就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扩展自己的思维,这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
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学生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其次,要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必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会事事处处观察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现实生活中喜、怒、哀、乐之事我们都会随处可见,这些都是写作的素材。但生活的特别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敏锐捕捉,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够"敏锐"地从生活中"捕捉"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这样,才能从生活中积累作文的素材,使作文富有生活气息,充实而生动。
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
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而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中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文章,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因此老师要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书本中积累素材。老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从教科书中学习作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结合课内作文,紧扣训练重点,统一要求,严格训练而外,还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强调学生要自备笔记本,随时勾画、摘抄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班上还可以经常交流评比看谁整理得最好,内容最多。这样就会激发学生积累语言词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要有恒心,有毅力。对于整理好的字词,精彩片断,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并运用于作文或片断练习中去。
三、指导学生用好素材 勤写多练,。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教师应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日记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这样,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他们有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就能够写出真情实感,使日记成为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学生就能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
四、教给学生写作方法
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吧。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总之,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导学生用好写作材料,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才能使作文教学质量得到真正提升,使学生的写作潜力得到挖掘,语言能力得到培养,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当然,训练学生获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扎实的训练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文作者:李筠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学生论文; 素材论文; 自己的论文; 能力论文; 就能论文; 生活中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