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_池莉论文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_池莉论文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影视论文,小说论文,论池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日,小说与影视、作家与影视的关系的密切程度更是发展到 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多的当代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越来越多的当代 作家“触电”(在这里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的名字,如苏童、王朔、刘震云、海岩、毕 淑敏、王安忆、铁凝……),除了作品被改编外、有的作家还兼做起了编剧(如女作家张 欣),个别作家甚至亲执导演指挥棒(如作家刘恒),一时间令人目眩而难辨其真实的身 份。在好事媒体评出的“戏说十大影视改编热门作家座次”,和推评出的受到影视界礼 遇的“五朵金花”中,我们发现作家池莉同时名列其中。

在当代文坛众多的作家、尤其是女作家当中,池莉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个体。池莉 是历年来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相当多的一位作家。她的小说《太阳出 世》、《不谈爱情》、《来来往往》、《小姐你早》、《沧桑花楼》都相继被改编为电 视剧(除《小姐你早》被改名为《超越情感》外,其余均为同名电视剧),《你以为你是 谁》被改编为电影《家事》。更引人注目的是2000年池莉的新作《生活秀》,相继被改 编成电视剧、电影和话剧与观众见面。池莉的近作《惊世之作》、《水与火的缠绵》、 《有了快感你就喊》都成为电视剧制片人的新宠,出高价竞相购买这些作品的拍摄版权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民阶层成为了社会的主体。池莉创作出的表现市民生活的小 说、与以市民为主要收视群体的电视剧,必在某些方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池莉的小说 文本必有一些适合于改编为电视剧的、其他作家的小说不具备的因素。

池莉小说与电视剧的互通性

从总体而言,小说与电视剧分属于不同的艺术种类,在文艺属性方面应该是异远远大 于同,但小说与电视剧的联姻却是长久的事实。这说明小说和电视剧在艺术特色上有一 定的相通性,否则便如水与火不相容,小说与电视剧也不可能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下文 将从以池莉的小说为基点来看电视剧,来具体地谈谈池莉小说与电视剧之间的互通性。

(一)语言的动作性

在叙事的语言上,文字是小说惟一的叙事语言;而电视剧则是声光影多种语言结合的 综合艺术形式。情节是电视剧的生命线,电视剧主要是依靠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推动情 节和故事的发展,所以电视剧总是呈现出动态的叙事语言,至于表现人物沉思的脸部的 特写镜头和刻画环境的空镜头是要求在有限的范围内合理地使用。电视剧的动作性与池 莉小说的语言动作性不期而遇。

小说文本与电视剧相比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从容不迫地,通过文学语言多层次、多角 度、从而实现深度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作家尤其是女作家特别擅长对人的情 感的刻画,可是在这一点上池莉是个另类,她很少让书中的主人公有长篇的心灵沉思, 也很少借由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价值观,少见对场景作静态细致描写。池莉通常采用在 细节中和在动作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叙述以压倒 的优势战胜描写,对人物语言的叙述、对人物动作的叙述都很具有行动性。池莉小说的 这一特点,再加上她对人物对话的重视(很多时候基本上是人物的对话成为推动故事前 进的动力),使它被改编成电视剧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

(二)全方位的叙述视角

池莉一直坚持使用的正是全知全能的全息式的视角。例如在《来来往往》中,书中对 各个人物的情况、处境、想法都交代得很清楚。既有段丽娜眼中的康伟业、也有康伟业 眼中的段丽娜。他们二人不清楚对方眼中的自己,可是池莉清楚,池莉在书中也表达得 很清楚。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池莉小说的读者正如电视机前的观众,在段丽娜还不知道康 伟业有了林珠这个第三者之前,观众就已经清楚地看到了康、林二人浪漫的爱情经过。 池莉写小说的这种无限式视角与观众在观看电视剧时的全息视角不谋而合,甚至可以说 池莉在小说表现出来的视角,正好是观众观看电视剧的视角,而池莉是生活这场戏的观 众。

(三)对画面的强调

池莉拒绝了对人的心理状态作细致的静态描写,但女作家细腻的笔触却又通过其他的 方式体现了出来:通过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在作品中再现生动的生活细节。她的作 品中不少的地方都能表现出池莉的色彩感觉和构图的意识,这对形成电视画面裨益良多 。

池莉似乎对人的装扮有着强烈的喜好,在她的文章中随处可见她人物衣着的着力描写 ,有时候还能借着色彩的运用对读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小姐你早》中戚润物 与王自力在街上对骂时,对王自力的描写:“王自力两手抄在裤子口袋里,黑西服两边 分开掖在屁股上,微腆的肚皮突出着白色的衬衣和深色的领带。在戚润物面前无奈晃动 的王自力像一只委屈的企鹅”(注:《池莉文集6》第69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8 月。),画面感很强。而能够给读者形成强烈视觉冲击的,当属《来来往往》中康伟业 与林珠分手前的最后的晚餐时,林珠那一身黑的装束:“这天林珠一身素黑,只翻了一 副白衬衣的领子在外面,戴着一副宽边变色眼镜,指甲换了朱红的颜色,红得与鲜血一 般,这凄艳的颜色十指点点,飘忽移动在林珠的素装上”令人“触目惊心,印象深刻无 比”(注:《池莉文集5》第159页,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8月。)。

上面列举的几段对人和景的细致描摹,在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中基本上是“原样重视” 。这样对时尚有准确的把握、对静景有细致入微的刻画的文本首先能受到编剧的欢迎, 其次也能得到服装师、造型师和道具师的欢迎,按图索骥总是比在白纸上绘图要容易吧 。

(四)尊重生活的逻辑

池莉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的大多都是中篇小说,容量十分有限,而电视剧基本都在1 6集以上,所以编剧必然会根据小说的逻辑再增添人物和发展情节。池莉忠于生活的态 度,使她在写作时刻意隐去了作家的主观选择,非常尊重生活的杂乱无章,这也就使她 的文本蕴涵了无数的情节可能,有时仅仅只是一句话的叙述,却因为包含了好的故事的 因子,因此可以被编剧就此扩张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差不多有一集电视剧的容量。

(五)温和的池莉

池莉是个温和、善解人意、为人宽厚的人。池莉是个温和而有个性的人。她是对电视 剧明确不喜欢的作家,面对自己的众多作品被改编,她选择了闭口不谈,她说“除了小 说之外,我无话可说”,或者她说对改编自她小说的电视剧“满意”。她很理智并且客 观地认为“从小说到电视是‘两码事’”,池莉还打了个形象的比方来说明二者的关系 :“小说与影视剧就好比猪与红烧肉的关系。猪是我养的,但红烧肉不是我烧的”。( 注:罗劲松:《池莉:从小说到电视是“两码事”》,中华读书网,2000年9月22日, 网址链接:http://goldnets.myrice.com/goldnets_news/arts/zj/126.html)

池莉对待电视剧的这种宽容态度使改编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

电视剧对小说的改编

(一)冲突的高度集中

根据电视剧的艺术本体特征和电视剧观众的接受心理,导演王扶林总结得好,他说在 安排电视剧的情节冲突时,要做到每集都有小“霹雳”、每三四集要出现一个大“霹雳 ”。一集电视剧按照规定是50分钟,掐头去尾只有45分钟左右,根据观众的接受心理, 希望能在每15分钟就能出现一个小高潮,这样一集需要两三个高潮,25集电视剧就需要 五六十个,大高潮也需要10多个。在进行电视剧具体创作的时候,这虽不是铁打的定律 ,但如果要把一部中篇小说改编成电视剧,不增加剧本的冲突容量是不可能的。

1.人物的增加和人物的社会角色的强化

池莉被改编电视剧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中篇小说(《水与火的缠绵》是一部“真正意义 上的长篇”,但还未投拍),中篇小说就篇幅容量来讲十分有限,不能满足电视剧、尤 其是20集以上的电视连续剧的情节要求。所以编剧在进行剧本的二度创作时,一个首要 的任务就是要增加或扩充小说的故事情节,增加剧本的戏剧冲突。而这通常是靠增加故 事的人物以及人物背后的故事、强化故事的社会背景、扩大故事的容量、增强故事的力 度来实现的。

小说《生活秀》是池莉写于2000年的中篇小说。小说并不长,共有9章,人物也很有限 ,有名有姓的人物只有11人,除了来家4兄妹,再加上父亲来崇德、继母范沪芳,大哥 来双元的老婆小金、儿子来金多尔、来双扬的情人卓雄洲、店中的九妹、房管所张所长 ,另外还提及了一个与小金跳广场舞的律师、张所长患有花痴病的儿子。小说基本属于 单线结构,主要以时间为序讲述来双扬在一年多时间里的生活,主要的情节一个是双扬 如何解决祖屋产权的问题、一个是她如何处理与卓雄洲的感情问题。这些内容要拍成长 达25集的电视剧是绝对不够的,所以张欣在改编时增添了很多新的人物:来双媛的丈夫 洪涛、洪涛的第三者吕艳红、来双久的女朋友雷晓燕、晓燕的追求者丛柯、双久的暗恋 者疯子、以及疯子的暗恋者白梦、来双扬店中的伙计扁脑壳、大毒枭叶强生、范沪芳的 儿子国强等10多位人物,还强化了小说中出现过、但没有名字也基本没有直接参与到情 节中来的几个人物,如张所长的妻子和儿子张弛,而与小金跳广场舞的律师变成了一个 心术不正的无业游民。由于人物的增加,就意味着人物故事的增加,就使时间实际上在 横向上被拉宽了,也就是通过时间上这种“平拉开”的方式,增加了电视剧的包容性和 丰富性,从而使改编成25集的电视连续剧成为可能。

扩张电视剧内容的另一个手段是强化剧中人物的社会角色,使角色的社会影响力和作 用力加强,能与当下社会中的热点社会现象挂钩,从而扩张了剧本的社会包容性。《生 活秀》中来双扬的追求者卓雄洲在小说中只是个公司的老总,至于是哪家公司、经营什 么的公司却是“英雄不问出处”。在电视剧中明白地交代了卓雄洲是一家建筑公司的副 总,又把来双扬的父亲设计为一位小包工头,这样一来卓雄洲就有了在工作层面上实现 “英雄救美”的可能。而且关于老城区即吉庆街的拆除问题,卓雄洲也能在社会中发表 有分量的“保护老城区,不应该拆除吉庆街”的谈话,于是再一次地实现了“英雄救美 ”的可能。也正是因为卓总担任着重要的工作岗位,他才有权挪用巨额公款,帮助老战 友办企业,从而就出现了老战友骗钱潜逃出国、卓雄洲代友受过,被公安机关通缉,卓 总为了找到战友、证明自己的清白四处流浪,最后终于在东南亚帮助公安机关将嫌犯缉 拿归案的传奇故事。

2.情节的增加

从根本上说剧本增加剧中的人物不是主要的目的,增加人物的目的从本质上说是为了 增加故事的情节、强化电视剧的戏剧冲突,人物是附着在情节上的,所以情节的增加才 是其中的关键。

就像《生活秀》的片头题词说的一样,经过改编后的《生活秀》确实包含了很多的美 丽与哀愁,增添了很多迎合当下的时尚元素。例如来双久与雷晓燕、丛柯、白梦、疯子 之间展开了关系复杂的五角恋,这还没有包括九妹对双久的暗恋,这是电视剧中增添的 最多的情节。在这复杂的五角恋爱关系中,爱与恨纠葛在一起、善良与丑恶纠葛在了一 起、误会与巧合纠葛在了一起,无私高尚与自私龌龊纠葛在了一起,夹杂着“大毒枭、 贩毒、横刀夺爱、报复”等光怪陆离的画面一起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小说中以来双扬作为故事的惟一主线在电视剧中这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来双扬在 剧中仍是主角,但已不是惟一的主角。如果说剧中的人物关系像一棵大树,那么双扬是 树干,从她身上长出很多枝蔓,又从枝蔓上延伸出新的枝蔓。与此相关,故事的讲述也 变成来双扬是其中的一个故事,剧中的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来双久就是这棵主干 上的一个支干,在这个支干是以“五角恋”为纽带,从而又生发出去很多的枝桠,故事 的容量超过了4集。与此相似,来双媛、来双久也在各自的支干上长出自己的小枝桠, 为故事的丰富性做出自己的努力,这样故事中的大冲突、小冲突才会不断,才可能让观 众关心剧情的发展。

(二)电视剧对市民价值和市民趣味的彻底拥抱

增添什么样的人物和故事情节,让电视剧呈现出什么样的趣味是电视剧接近观众的重 要因素。池莉的作品正是以其鲜明的市民性引起了电视剧的投资商和观众的关注,但相 比改编播出的电视剧,池莉小说中的“市民性”仍是经过作家选择以后的市民性,在电 视剧当中,我们看到了编剧向市民欣赏趣味和市民的价值立场迎合方面做了更多的努力 ,这可以在电视剧中的人物安排、人物关系的设置上体现出来,而对小说文本中蕴涵的 知识分子探索和评判的立场予以了彻底的消解,全面转向了市民的价值立场。

小说是作家个人心灵体悟之作,读者借由文本直接与作家面对面。电视剧是通过多种 叙述语言、由各个演职部门互相合作、形成合力而创作出来的作品。主创人员如编剧、 导演、主要演员都是根据自身的体验,在小说文本、剧本基础上实行的再创造,所以电 视剧通常也是多种立场相互妥协的结果,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小说文本的试验性和革命 性降低,价值的中和一般情况下就是市民意识的抬头。就这点而言,电视剧相比小说更 为彻底地走向市民是有其艺术本体上的原因的。

1.迎合市民欣赏趣味的电视剧

观众在看电视剧之前对电视剧就有一个期待视野,希望能在电视剧中看到“想看”又 “好看”的内容,如果一部电视剧能满足观众的此种心理期待,就能获得不俗的收视战 绩。而这“想看”又“好看”的内容,与中国市民“好猎奇”的传统心理是分不开,简 而言之就是剧情能够多少显出点奇、巧、香、险、艳的内容。在《生活秀》、《超越情 感》中都可以看到类似的情况。

当下电视剧中的固定故事类型大概可分为两类:一是婚姻爱情类、二是复仇类。

池莉小说文本中对两性之间情感和婚姻的关注给电视剧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脚本,因此 《来来往往》被宣传成“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超越情感》则又成为“ 三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游戏”,两剧说白了都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故事。我们在《生活 秀》和《超越情感》中都看到了不同的编剧不约而同地为电视剧增添了多角恋的故事。

《超越情感》可以说是各部电视剧中对小说改编最大的一部电视剧了。可能惟一保留 的就是三个女人合谋报复王自力这条故事线索,其他的很多内容都发生了改变。李开玲 要报复王自力的原因从小说中王自力对其的轻视令开玲女性的自尊受损、变为自己情深 似海的丈夫卷毛(剧中新增人物)竟然背叛了婚姻、与娱乐城女老板有了私情,她也遭受 了被男性背叛的痛苦,所以她便加入了报复王自力的合谋。更令人称奇的是艾月在对王 自力实施报复计划的过程中,她竟然爱上了原本是正直、善良的王自力,甚至帮助王洗 清了公司副总谭西林(剧中新增人物)的诬陷的罪名。也许编剧认为仅仅是艾月与戚润物 发生情感上的纠缠并还不能使故事更加的腾挪跌宕,剧中又设计了戚的初恋情人吴为适 时地来到她的身边向她示爱,但故事的发展却是吴为渐渐地发现他与戚之间有了很大的 差异,李开玲才是真正适合他的对象,并向李求婚。李最后发现自己爱的还是自己的丈 夫柳向东,为了他不惜顶他的罪过,代他去坐牢。在这种种的感情纠葛中,编剧又加入 了谭西林与王自力在职务上的斗争,也就是男人之间为了权利的斗争。近几年“情场 + 商场”的故事是时髦的故事类型。

通过以上对剧情的简单分析,我们基本可以总结出改编的几条原则:一是让情节尽量 地曲折离奇,越让观众跌破眼镜越好;二是把所有时尚的元素都堆积进去就能更加地光 怪离奇,例如吸毒贩毒、请枪手做书、挪用公款又戴罪立功等等;三是让故事中的恋爱 更加地多角起来、五角不够还可以增添到六角七角,让剧中未婚的都去谈多角恋爱,让 剧中已婚的都去红杏出墙;四是让人物尽可能地类型化,并发挥到极致,让来双媛成为 21世纪的刘慧芳,让小金一坏还要再坏;五是让人物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化,让朋友互 相背叛、让手足骨肉反目成仇。

总之小说在变成电视剧的改编过程中,编剧比作家更把观众放在了剧本的中心位置, 为了获得观众赢得收视率,必然就得在电视剧的趣味上主动地迎合电视剧的主体观众群 :市民阶层。

2.电视剧向市民价值系统的全面回归

小说通过电视剧向市民的回归,最终体现在电视剧的价值体系上。池莉在小说中对市 民生活和价值立场的表现和认同,说到底仍是知识分子对市民的认同,在其作品中体现 出来的知识分子向市民的回落也只是知识分子式的形式上的回落。在真正的市民价值系 统中,更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些观念,例如“天下唯有读书高”,市民阶层是 很想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历来表现出对知识分子的倾慕;例如社会需要两 性的平衡、家庭的平衡,女性应该敞开胸怀容纳男性所犯的过失,这样才能最后获得幸 福的生活。在电视剧中这些观点得到了有效的表达。

在《来来往往》的后几集中着力刻画了段丽娜作为女性的贤惠、善良和包容,这在小 说中是没有的。电视剧对段丽娜的塑造显示出中国传统道德对妇女的塑造,它要求的就 是妇女在丈夫有了外遇的时候仍要遵守妇道,要恪守自己作为妻子的种种义务,要赡养 老人和孩子,要宽容地对待丈夫的过错,当丈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要张开怀抱欢迎 丈夫回来。

《超越情感》更是对原著彻头彻尾地改变。小说中女性对男性具有革命意义的反抗和 报复不见了,女性最后还是回到了男性的身边,帮助潦倒的男人重新振作,女性对男性 中心话语的反叛变成了女性对男性价值系统的归依,李开玲、艾月都是男性的眼光中完 美的女性,小说中女性主义的色彩荡然无存。

《生活秀》中也有相似的情节,来双媛被丈夫抛弃了,可当丈夫身陷囹圄又身患绝症 被情人抛弃的时候,来双媛把饭店卖了也要给前夫治病,堪称21世纪的刘慧芳。也许就 是这样的女人才能真正地获得男人的心,最后卓雄洲离开了泼辣又多情的来双扬、爱上 了来双媛,也许就是编剧给观众的这样一个暗示。

池莉一向赞美的独立的市民精神向知识分子皈依了,剧中来双久在作家疯子的熏陶下 也变得像个读书人,有节气、有尊严,拒绝不义之财,相信君子爱财而取之有道。通过 电视剧的改编,此《生活秀》已不再是彼《生活秀》,《超越情感》同时也超越了《小 姐你早》,除了故事本身,看不出二者有什么共通之处。

池莉小说、电视剧与电影

小说、电视剧、电影属于不同的文艺形式,有不用的主张和要求。电视剧与电影对小 说的改编是三种艺术形式的本体要求,好的改编能够保持甚至提升小说的品格,但糟糕 的改编也会让观众失去阅读小说的兴趣。在池莉被改编的众多的小说中,只有电视剧《 来来往往》和电影版的《生活秀》相形之下是最接近原著的。尤其是电影版的《生活秀 》,相形电视剧版本对小说大刀阔斧的改造,可称其为改编的经典之作,既很好地理解 和表现了小说的主旨,又很好地运用了丰富的地影语言,增强了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

电影版的《生活秀》在人物的选择和情节的安排上都基本与小说相符,不但不像电视 剧版本的《生活秀》增添了很多的人物和情节,为了内容的简洁紧凑,甚至删掉了一些 与主题无紧要关系的人物和情节。所有的人物都紧紧围绕着主角来双扬来铺开,所有的 故事也都通过来双扬来展开。所以可以说电影中只有一个来双扬人物,只有两条故事线 索:一条是来与追慕者卓雄洲之间的情爱纠葛,另一条是来为了自己和吸毒的弟弟,如 何争取祖屋的产权。

电视剧《生活秀》给观众留下的是“故事”:很多个很多种光鲜时髦的故事,电影《 生活秀》留给观众的是“人物”:市井卖鸭脖子的美丽女人来双扬的生活智慧,和她的 情与爱、她对男人的解读。故事是模式化的,而人物是生动丰满的。电影《生活秀》中 来双扬对男人卓雄洲最后的失望和放弃,在大雨中的呐喊“我再也不要见到你”,甚至 是对池莉在近期各个作品中(如《小姐你早》、《水与火的缠绵》)表达的对男人的颠覆 和放弃的女性主义色彩的继续和强化。

电影中行进到故事的最后,是随着对真实的卓雄洲的了解,来双扬梦想的破灭。这时 电影的画面语言就发挥了远甚于文字的强大功用,隔着大雨中的玻璃窗,来双扬美丽的 面容在水波的冲刷中显得格外的苍白、绝望,甚至有点扭曲,正如她的心情一样。而故 事的结尾,来双扬在吉庆街一如往常的风情万种地抽着烟、卖鸭脖子,她说“我每天都 在”,这是她的生活宣言,但她的眼睛中不再有闪烁的热情。在双扬笑嫣如花的眼泪中 电影终了,这眼泪既是为自己流,更是为男人而流,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而电影不同于小 说的张力,正在此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电影版的《生活秀》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第六届上海电影节、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 奖上都囊获大奖,尤其是在金鸡奖中获得了最佳编剧奖,这是对电影对小说的成功改编 的一个业内积极的肯定,所以称其为池莉小说作品中的改编经典之作也实不为过。

有一些评论家在评论新时期的池莉的时候,用“媚俗”来形容池莉的新近之作。通过 本文的分析,“媚俗”也许更多的是发生在池莉的小说被改编为电视剧的过程当中,作 家的小说当中撒点时尚的调料,也许并不能成为他媚俗的全部证据。

只是池莉在面对自己的小说被改编成面目全非的电视剧时,是否应该继续保持中立、 与己无关的立场倒是个有意义的话题。池莉向来是以对读者的高度重视而著称的,只是 当她的读者因其小说再去看由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承受了很大的被欺骗感和失落感时 ,池莉还能不能宣称自己是对读者负责的。要为读者负责到底,池莉有两条道路可以选 择:其一,参与到电视剧的编剧工作去,为通过自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剧本负责;其二 ,告诉她众多的读者,电视剧与小说无关,看小说的读者最好不要看电视剧、看电视剧 的观众也不要看小说。

标签:;  ;  ;  ;  ;  ;  ;  ;  ;  ;  ;  

论池莉小说的影视改编_池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