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唯物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3;D0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99(2002)04-0023-06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众多社会主义学说之一种。与其他 一切社会主义学说根本不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所拥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前提是历 史唯物主义。这种从理论上发祥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 里只是他们所憧憬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初级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它的创立和成熟与否关系到马克思主 义其他两个组成部分能否比较顺利地形成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所直接带来的一大成果 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19世纪主要 还是一个理论假设和理论论证的问题。
这里,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以下简称“社会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关 系问题,表面上来看,很难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对重要范畴或一对辩证概念 。但是,实际上之所以提出二者之关系问题,则是因为如同在19世纪中叶关系到马克思 主义的整体以及其三个组成部分能否创立和发展,在20世纪主要是一个通过一系列社会 主义革命的进行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而付诸实践的问题。那么,在21世纪则关系到马 克思主义如何完善和如何由自新到创新的命运。其理由主要如下: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实践 的首要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几乎没有哪一种社会形态是如同社会主义社会那样在此社 会建立之前就已由某种理论学说构划和预设好了。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学说实 质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延伸和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划和创建。尽管在历史唯物 主义原创形态与社会主义后来实践之间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毕竟 是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哲学“蓝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理论依据。20世 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壮大和成功,充分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能动性和实践创造性。
然而,应该看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相距60余年,社会主义 社会的最初建立并不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设想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种社会的 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自始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修正,并且这种社会在日后所 进行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乃至重大运动都可谓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来说的崭新课题,都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适时地加以总结和把握。
还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它迫切要 求一切历史唯物主义者对它所影响的对象或世界作出中肯、及时而又深刻的反思、批判 和改革。我们不能不看到,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探究和揭示,相对地 说,不如它对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诸多社会形态的审视和把握那样恰切和准确。这固然 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当时还未成型或者还不成熟。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进一步 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所出现的一系列重大挫折是否与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主 义社会的学说的相对不足有一定的关联。可以肯定,今天已到了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诸 多问题成为检验和充实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时刻。换言之,历史唯物 主义在今天是否有效、可行和正确,首先在于它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所作出的新的认 识和所建构的新的学说,并且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生活实践对于这些认识和学说的验证。
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经历和命运特别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来进行批判性地预见和 创建性地规划。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形态发展中的一个自我努力、自我实现的奇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意义在于: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建立个人与社会之 间关系的和谐和统一;在完成人的解放的前提下,促成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融合 和共进;在消灭人的一切异化(首先是自我异化)的条件下,努力趋近人的全面自由和社 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理性和价值的运动曾经是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人类社会历史 的主流和方向,它在不太遥远的过去曾经成为影响世界政治形势的一支主要力量。
然而,在20世纪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中,我们不能不看到,许多制约社会主义社会的重 大问题并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敌对势力直接造成的,而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缺点 所造成的。这些问题的最大后果,就是众所周知并感受到的今天世界范围的社会主义运 动和社会主义观念处于发展的低潮。因而,我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今天,还没有 哪一种社会形态像社会主义社会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重大而又深刻、严峻而又尖锐的 问题:即在社会历史生活中,人们如何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来克服自我 缺陷和自我异化?而社会主义社会已有的和现有的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致使历史 唯物主义处在飞跃性发展的前夕,即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真正寻求到 并且实现自己的取向、价值、规范和目标?
这就给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即如何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或逻 辑形态)之中“再现”并把握社会主义社会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就是说,历史唯物主义 能否从对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批判性预见和创造性规划中,不但使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的理论获得新的生机,而且使历史唯物主义自身在这一努力中获得“第二次生命”。 显而易见,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不仅密切,而且在今天对各自一方来说 都意味着兴衰攸关。毫无疑问,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诸多方面 的成败与否、顺利与否都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准确与否、合理与否。而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反思和把握,早已是一个亟待深化、扩展和具体的工作,早已是一 个既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命运又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命运的关键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发展史中,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迫切要求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的反思和 解决中寻找到自己发展的“生机”和自己创新的“温床”。
第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具有的性质、特点、地位、作用、构成、矛盾、发展和前途 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实际上,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实 现和自我实践,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自身二重化为理论和实践、主体观念和客体对象的一 种分离和统一的深化过程。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理论及其实践的“原 创”,它本身无论在整体上还是在局部上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种宏大的、时代性的和 人民大众的实验和创举。
具体说来,历史唯物主义如何确定社会主义社会与以往社会不同的性质,如何呈现社 会主义社会与以往历史不同的特点,如何构画社会主义社会在人类历史上的价值,如何 凸现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进步中的目标,如何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独特的组成因素,如何 校正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如何预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景,等等,都是历史唯物主义在 以往一百多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不仅在理论上是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在实践 上也是需要切实解决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的实 践对象,特别地需要历史唯物主义对待自己、对待它自己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具有 一种首先是对历史唯物主义本身的批判反思精神、理论分析勇气和实践开拓意志,要求 历史唯物主义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而二、二而一的分离和重合的互动中,时时处处地 具有一种高度的自我批判能力、一种博大的自我进取胸怀、一种彻底的自我创造精神。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上遇到的已不是居功自傲的问题,而是面临着前所 未有的、攸关其能否自我规范、自我修正、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直至自我创造的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问题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而言,既是重大的挑战,又是少有的机遇。 历史唯物主义能否顺利地接受、应对挑战和能否真正地实现、扩大机遇,首先在于它能 否对于自己有清醒而准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把握。由此可说,社会主义社会问题是历史 唯物主义在现今和未来获得或实现重大发展的一个“产床”。
第四,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问题是检验历史唯物主义是否彻底、是否能够进行发展的 一个试金石。这一点主要涉及到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重要原理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 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证明和丰富,以及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上 更具有建设性。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 义社会如何更好地改善并促进其社会存在,增强并丰富其社会意识,从而推动二者关系 的极大发展,这是一个由自愿到自律的问题,还是一个自觉到自由的问题呢?或者是这 两个问题兼而有之的呢?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关 系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内在的主体化的实践过程,还是一个外在的对象化的 认知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不断 进步和不断完善,是否意味着是一个有挫折、有校正和有反复的目的性的践履呢?历史 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生产方式矛盾关系的原理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 对社会形态矛盾关系的原理。为什么在大多数社会主义社会那里都曾经出现过没有把握 和解决好,出现了许多不相适应甚至偏离呢?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 原理,为什么在社会主义社会某个时期及某些场合表现为与社会存在相对脱节而造成一 些泛政治思想运动及斗争的频频发生呢?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的学说,能否在社会主义 社会中对应地映现出一种趋近于全面发展和全面自由的“新人”的孕育或出现呢?等等 。这里,所有的问题都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对它们加以批判地反思并在其自身中作出崭新 的把握,力求由此产生一种革命性的变革,来极大地改变那些已不适应或不符合社会主 义社会发展的所谓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论点,从而在促进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事业的同时 ,切实使历史唯物主义获得长远的发展。
第五,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挫折等都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一个 组成部分,都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在新世纪自我充实和转型的一个切入点。就是说,无论 是社会主义社会已取得的成就,还是社会主义社会曾有过的缺陷或不足,无论是社会主 义社会已有过的模式,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将要或正在进行的转折,历史唯物主义都不应 置之不理,不应视而不见或听之任之,都不应把它们当成被遗忘、被忽视而不加以反思 和汲取的东西。实际相反,历史唯物主义若是真正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 献,它就会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变成为经过其理论批判的审视而 加以实践变革的对象问题。进一步说,我们重申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的诸多曲折、失败 和坎坷,对于历史唯物主义而言,它是一所自己在成功、顺利和鼎盛之际所无法遇到、 无法获“益”的“学校”。如前所述,在这所“学校”里,历史唯物主义既要不断地审 视和变革社会主义社会的诸多问题,也要不断地修正和充实历史唯物主义自身关于社会 主义社会的基本观点、原理。我们今天完全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往往只是 用不同的方式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而问题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今天的马克思 主义哲学发展来看,历史唯物主义如何解释进而如何更正确、更合理、更有力地解释社 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则显得更加急切、紧迫和重要。因为,毋庸置疑,历史唯物主义对 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透彻把握和全面展现还远远没有完成。
第六,如果说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及社会制度是历史唯物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实 践,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在今天能否把握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和转型、能否建构和揭示社 会主义社会的未来和命运,则已成为历史唯物主义在今天能否自立的问题了。我之所以 把问题提到这样一个高度,是因为无论从哪一方面讲,社会主义社会的问题已经成为历 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当代“前沿”和历史唯物主义创新的最大“温床”。
历史唯物主义能否在今天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的全面把握而创新和自立呢?无论就 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社会二者各自而言还是就二者统一而言,它们的同一个主 体都是信奉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们,并且常常是正在从事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或实践 的人们,这意味着这种双重统一的主体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应用和创造达到何种 程度,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实践进行到何种地步,特别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 主义社会问题的结合与转换达到何种水平和何种方式,都切切实实地关系到历史唯物主 义的自新和自立,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和自为,尤其关系到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 主义社会问题联结关系的自律和自洽。因而,在这里提出这种同一主体的问题,旨在进 一步明确所有上述问题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实践的问题。
这里强调的同一主体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这种主体的综合素质问题。这种主体对于历 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开拓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对于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的透视和把握达 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对于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问题以何种方式在何种水平上进 行联结和转化达到了什么样的实践和创造,这就不仅需要这种主体具有较深较强的理论 逻辑能力,还要求这一主体具备较大较高的实践变革能力。具体地说,历史唯物主义能 否在社会主义社会问题上大显身手,一领风采,还需要这种同一主体不仅具有反映最广 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代表性和先进性,而且拥有丰富而深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 养与实践功底,等等,也就是说,把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主义社会问题上并且运用 得好,上述的这种主体就不能囿于一己一时一地之私利,而是勇于超越已有的模式和结 论,超越自我的局限,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作出新的尝试。因 而,只有如此,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问题来说才不致成为可有可无或是无关 大局无关痛痒,而是不断表现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精神理念和精神寄托。
我认为,经过了20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国家的一系列挫折,经过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的一系列反复,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历史唯物 主义已处在了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重要关头,也带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一项头等 重要的理论任务。历史唯物主义会不会从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和开拓中找到自己崭新 的理论形态和理论家园呢?我认为,以下两点应该值得高度注意: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问题的批判和把握,给历史唯物主义自身所带 来的转型和创新之处主要在于: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否更具有合目的性的特点?至少从理论上讲,历史唯物主义认 为社会主义社会比起在它之前的其他社会更具合目的性的因素和能力。但在实践中,社 会主义社会的合目的性之展现和进行并不总是一个自觉、自为的过程,而往往带有了较 大的曲折,甚至一时充斥着非目的性或准目的性的东西。这就要求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地 提升和突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合目的性之因素,不断地把这种合目的性具体表现为社会主 义社会有益于趋近人的全面进步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合目的性,从而使社会主义社会的 历史过程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所界定的这种合目的性的实践活动。
2.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已具有不再使它时常受到物质生产活动水平掣肘的高度发达的经 济生活方式?过去,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社会问题都最终受到了曾为历史唯物主义所揭 示过的物质生产活动的限定。当社会主义社会经济生产活动不再局限于所谓计划经济与 市场经济、国营经济与民营经济之纷争时,它已经最有可能把增加物质财富、充分提高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作为它所面临的或所要解决的全部问题之根基了。尽管到目前为止 ,社会主义社会还没有在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方面超过资本主义世界,但是历史唯物主 义所揭示、所强调的经济决定的作用一再并且首先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应验。
3.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是否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性的和全面性的文明?社会主义社会 的文明即进步状况及进步成果仅仅是政治的,还是政治、经济和思想的“三位一体”的 全面进步呢?答案显然是后者。任何一种政治的或是经济的或是思想的文明及进步若不 是以上述“三位一体”的全面进步来充实、来衡量,都有可能是片面的或畸形的。对于 历史唯物主义而言,它应成为整合和规范、协调和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文明及进步的 理论“阈值”和实践“系数”。防止或避免社会主义社会曾经出现过的片面进步或单面 文明,就是为了保证和加速该社会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4.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自我改革、自我修正和自我健全的能力?过去一种传统的马克 思主义哲学及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之中,不会出现根本性 的质变,至少从其内部来讲,不会发生革命性的质变,即由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变为非( 或“反”)社会主义社会形态。20世纪末苏联、东欧等国的历史否证了这一点。这就向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在其发展中是否具有自主性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发 展中产生的改革问题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自身而言,是否就是一个矛盾循环的怪圈或“二 难推理”的问题?即改革要么意味着社会的动荡而发生根本性的质变,要么意味着因为 社会的顽症和痼疾而滞留或倒退。(注:人们在回顾和反思苏联改革历史时指出,对于 弊端诸多而积重难返的苏联模式而言,“不改革,等死;改革,找死!”参见苏娅,贾 鲁生.白猫黑猫——中国改革现状透视[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59.)这种现实 的并且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二难推理”与其说给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 一个挑战,不如说是给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了一种生机:即改革能不能使传统的社会主义 社会问题发生转型而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自我完善?
5.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具有区分并协调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能力?经过社会主义社会长期 发展的经历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社会问题与国家问题并不是 等同的,而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需要人们比以往更加深刻、具体地来认识,更加全面而准 确地来协调。正如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事业中所进行的党政分工而避免以党代政那 样,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远比社会主义国家广泛、复杂而多样的问题。前者不仅是一个 整体性的概念,而且是一种社会有机体的生活共同体,特别是它被统称或概称为社会主 义历史时期的全民生活;后者则主要是指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经济、 思想的制度及其设施、功能等等的总和。毫无疑问,后者只是前者的一部分。社会主义 社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与其说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或有机体整体与有机体核心的关 系,不如说是交叉互补、重叠有别的关系。既然社会并不同等于国家,即使在国家代表 社会之际也不能完全包括社会,因而社会作为国家的基础在近代以来的“市民社会”与 国家之关系中体现出来。就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国家之关系而言,双方中的任何一 方的进步和升华都应该是对方的进步和升华,尤其是国家的任何一项事业对社会而言意 味着建设性的发展或健康性的进步,否则,社会与国家的不正常关系则对双方贻害重大 。
6.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的重新审视和重新把握。“社会主义”一词最初的 本义是强调社会生活的集体性、重视社会发展的协作性和凸现社会整合的进步性,特别 是坚持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的价值和原则,给人类历史上关于人与社会的关系带来了一 次重大的变革。我个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真髓应该在于人与社会双方都从对方那里 得到了健康发展直至趋向全面自由的动因、机遇、条件和力量。社会主义社会从本质上 来讲不应该是造成人与社会的相互反对、相互冲突甚至相互异化,而应该是相互实现、 相互促进和相互创造的社会。因此,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把握就是通 过人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全面推进和全面保证来完成的。
7.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人的状况和人的进步是否为全面的、总体的和具体的?回答无疑是 肯定的。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如果在于它不断地趋近“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 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语),那么人的状况 和人的进步不断地趋向这种自由发展的个人,则成为衡量社会主义社会所有问题的一个 尺度。这种自由发展的个人能否逐渐出现和成长,则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细胞”的 健康发育和构成与否,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整体素质的增强与否。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已有的、现在的和未来的实际发展会不会对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一 种事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主体自我的证明与证伪、修正与变革、继承与创新等统一关 系的作用呢?换言之,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实践已经并且将会给历史唯物主义带来什么 样的转变呢?这种转变很有可能是历史唯物主义前所未有的转变,即新型的历史唯物主 义形态在社会主义社会问题上对过去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这与其说是一种扬弃,不 如说是一种创造。正如社会主义社会在经历了20世纪的持续发展和急剧动荡之后,社会 主义社会的各个主要方面都有所变化,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反思和把握同 样不会停留在20世纪水平上,更不可能停留在19世纪水平上。在21世纪开始之际,历史 唯物主义在从以往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经历及教训中不断汲取力量的同时,它本身也 会从过去古典水平的和现代水平的历史唯物主义形态演进为当代水平的历史唯物主义形 态,而且这种演进的最主要、最深刻之处,我认为,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如何在理论上引 导社会主义社会成为一个健康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而社会主义社会对历史唯物主义 所作出的推进则在于如何使历史唯物主义真正成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自觉、自为的社 会或历史哲学。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在今天,正是由于它与社会主义社会的种种关联,它又一次 处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首要方面,如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形成过 程中,历史唯物主义充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形态”或“原创体 系”。历史唯物主义在今天又有可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前所 未有的崭新形态。历史唯物主义在不久的未来有可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出现上述 的这类转变,必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步入一个空前的历史阶段。
对于未来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状况和特点,我个人有如下几点猜测:
一是历史唯物主义再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集团向广大人民群 众灌输的学说了。今天,它首先是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广大人民群众所实践的一种社会 ——历史哲学,一种代表或体现了众多社会阶层、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关于社会历 史发展的学说,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开放、转型和发展再也不能使历史唯物主义 成为某一阶级或某一集团的学说,而是反映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要求和共同愿望的学说。 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体把握,致使它不再具有过去的某种局部性。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比起以往来更大程度地融汇了人类现代社会的诸多科学的成果,它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把握首先是基于现当代、而不只是基于近代;它对于社 会主义社会的进程、阶段、方向和转变的反思与揭示,决不是停留于社会主义社会一隅 自身,而是从世界范围和全人类社会的角度来进行,因而社会主义社会问题在历史唯物 主义那里总是带有部分映现整体、整体把握部分的特性。
三是历史唯物主义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反思和把握不是封闭的、单面的和一时的,而 是在不断超越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畛域的同时,不断地批判吸取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文化 及优秀成果,学习或借鉴资本主义社会的先进经验,促使社会主义社会不断争取在人类 相关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在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竞争、对立和冲突的关系之中 ,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已重新审视和充实了它与资本主义社会在当代生活中的关系,而 这种关系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在最近几十年里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至深,并将使社会 主义社会出现或发生前所未有的转型,出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二者关系中前 所未有的内容或内涵,最终把历史唯物主义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四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的未来发展有可能使它自身发生重大的理论转换 。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同当前人类社会生活状况的密切联系和特殊关系,由于它同人道主 义等那些作为社会主义思想资源之一的思想学说的历史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就有可能在 扬弃了人道主义乃至人本主义学说之际,竭力把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对当前人类生态危机 和生存矛盾等问题的解决,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走向一种映现出全球化规范、 全球化理论直至全人类的最高价值和最大利益的境界。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互动关系已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处在了重 大的突破或飞跃的“前夕”。
收稿日期:2002-08-28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社会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进步主义论文; 形态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