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1]2013年在《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文中研究指明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用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等财务会计信息的一种报告形式,由基本财务报表和附注组成,对于企业及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日趋国际化,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也逐渐成为了各国财务报告进行对外披露的主要目的,最近几年多发的金融危机突出显示了财务报告在披露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各国正在为财务报告的改进做着积极的努力,以期最终达到财务报告披露的真正意义。由于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会计环境,本文通过对我国财务报告所体现出的局限性进行分析说明,进而提出了进一步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七大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分别对财务报告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论文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我国财务报告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第叁部分对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及两种编制基础进行了相应的阐述;第四部分对我国财务报告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将我国财务报告分别与国际准则委员会的财务报告、美国的财务报告进行比较和借鉴,在取其精华的同时根据我国会计实际情况构建适合我国发展的财务报告;第六部分则根据前文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我国财务报告改进的初步构想;第七部分则是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及改进后的优势,主要是按照经济活动对报表的各项目进行相应的分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叁表之间的勾稽关系,进而增强叁张基本报表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也使得报表的直接和间接使用者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王天晴[2]2004年在《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文中研究表明财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手段,在加强企业与外部信息沟通、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现代企业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体,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等利益关系人作为契约各方普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财务报告因而成为他们沟通的重要“桥梁”。它通过向各方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及风险水平,从而对企业做出全面的评价。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内容越相关、可靠,越充分、及时,其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也就越有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正如查特菲尔德教授在《会计思想史》中所述,“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正是在不断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中发展形成的,从单一的资产负债表,到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主体,附注和其他报告为辅的财务报告体系,直至最近新推出的第四张报表——全面收益表。然而,也正是由于这种“反应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从工业时代演变而来的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受到了来自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强烈批评,指责财务报告没有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必然要不断发展和变革。基于此,笔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现行会计实务的提高,为改进我国财务报告起到思路引导作用。 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在对大量相关文献对比、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并以此作为改进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理论基础。在系统地探讨新经济环境下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受到的冲击,以及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的特有问题之后,对现阶段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和观点。论文的主体部分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及其演变。从财务报告目标、财务报告信息
朱盈[3]2013年在《我国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也开始涉足不同行业,进入到多元化经营时代。财务报告作为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前景的最直接渠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受到质疑,为此,以IASB与FASB为主导的准则制定机构开始合作研究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相关问题,并于2008年联合发布《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其中对现有的叁大财务主表列报模式和列报项目划分做出重大变革,旨在解决叁大表联系不紧密,财务数据缺乏实用性和预测性的缺陷,以便更好地满足IASB提出的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满足使用者决策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财务报表列报的改革也将随着国际趋同的步伐逐步开展。本文将从满足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需求的角度出发,讨论一系列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相关问题。本文将首先介绍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介绍本文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然后介绍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基础理论,包括会计环境理论和会计目标理论,提出我国目前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为主,但决策有用观将成为发展趋势。在综合分析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变化,会计发展的国际趋同趋势以及会计理论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必需性。接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现在的信息使用者对现有财务报表的评价,并结合理论,对现有财务报表列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评价与分析,得出我国财务报表列报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列报格式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在参考IASB与FASB联合发布的《讨论稿》及财务报表列示的有关准则基础上,本文将对我国财务报表列报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在叁大主表的改革方面,可以以《讨论稿》的改革方案为指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渐进式的改革,这里的渐进式不仅体现在叁大表的列报模式的渐进改革,也体现在改革试点范围上的逐步扩大;在财务报表附注的改革方面,针对跨行业经营的现状,要求企业在分部报告的基础上,披露部分子公司更为详细的财务信息,而在非财务信息的披露方面,也提倡企业自愿披露更全面的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知识资本资源,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等。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特色是将在满足我国财务报表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上讨论财务报表列报改革,比以国际趋同为目标的列报改革研究更进一步,更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本文不仅关注现有表内信息的列示改革,还综合考虑附注内子公司财务信息的进一步披露,及非财务信息的披露范围扩大,丰富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内容。
孙静[4]2004年在《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文中研究说明财务报告是企业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因此,对于企业及企业利益相关者而言财务报告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财务报告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的,企业所处的会计环境又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那么,从相关性和发展的角度讲,财务报告必然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革而相应地调整,否则,它所报告的财务信息就失去了有用性和相关性。当然,我们不可能要求财务报告的编制者随时随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财务报告,这是不经济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所说的改进只是在一个阶段中,就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调整。这样既能够及时地解决问题,又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就是紧紧围绕财务报告的改进而展开的。 首先,笔者从财务报告的重大意义出发,提出了财务报告改进的两大目标—完善财务报告体系、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叁大原则—实事求是、兼顾供求、力求报告的真实性;两大思路—渐进式、急剧式,其中,笔者所赞同的是渐进式。 其次,在以上目标、原则、思路的基础上,笔者以较大篇幅着重论述了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既包括财务报告结构方面的问题,也包括财务报告内容方面的问题;既涉及宏观层面的问题,也论及微观层次的问题。比如,财务报告体系方面的不足是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找问题,而个别财务报告项目的名称的使用不当则是从局部着眼挑不足。又如,财务报告对预测性信息披露的不足属于内容方面的问题,而报告项目设置的不当就是结构的不合理了。 再次,笔者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作出了相应的回答,并给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案。有些可能只是一些大胆的设想还没有成型的实施办法,但希望可以为实务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最后,为了保证提出的改进措施能够切实得以实现,笔者提出了建立健
钱娟萍[5]2002年在《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形势下 ,尽快改进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 ,已显得非常迫切。本文从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方式方面阐述了如何改进财务报告 ,以使所提供财务报告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贺晋[6]2001年在《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企业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物价频繁变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都迫使会计学界不得不反思固守多年的会计原则,致使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呼声日渐高涨。 本文从当前我国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出发,分析了在现行环境下如何定位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然后根据相关的财务报告目标确定信息的披露范围,以及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而较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确认、计量的改进来拓展信息的披露范围,提高信息的质量,最后提出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具体建议。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财务报告的历史演进,阐释了有关财务报告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分析了我国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第二章论述了财务报告目标的变化以及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 第叁章阐述了当前会计信息的供求理论,从理论上确定了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范围,以及在当前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第四章论述我国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改进,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以便更好满足财务报告的目标。 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本章针对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从财务报告的内容与形式两大方面提出了改进现行财务报告的具体建议。
朱晓梅[7]2016年在《我国政府会计报告评价与改进研究》文中提出政府会计报告作为政府会计的最终产品和反映政府经济行为的信息载体,是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信息使用者了解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状况及运营绩效的主要途径,对使用者的政治、经济决策具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报告显示出许多固有缺陷,难以满足使用者广泛的信息需求,无法全面反映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因此,在深化政府会计改革的同时,应积极探索政府会计报告的改进方向。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发现,很少有学者对政府会计报告进行定量评价,而有关定性分析的研究则比较成熟。因此,从构建评价模型的角度研究政府会计报告的评价和改进问题,不仅实现了研究方法的创新,而且还有着扎实的理论依据。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首先明确了政府会计和政府会计报告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及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会计报告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对政府会计报告在内容和信息质量上的需求。进一步依据分析结果和借鉴相关研究,构建了符合我国政府会计报告实际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府会计报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我国中央政府和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2014年的政府会计报告进行评价打分,结果显示中央和各省级政府的会计报告的得分均不高。具体分析评分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发现我国政府会计报告在目标、内容以及可靠性、及时性、可理解性等信息质量特征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最后,通过深入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构建政府会计报告体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改革报告编报基础、加强政府审计和完善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政府会计报告的改进方向。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完善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报告制度,帮助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和解除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而且对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会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周萍[8]2007年在《企业收益呈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企业不断产生新的、非传统的收益来源,应如何表述企业全部的财务业绩成为重要财务报告关注。而以历史成本、实现原则和稳健原则为基础的传统收益报表仅对企业在某一期间内已实现的收益进行报告,严重滞后于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因此不能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业绩信息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纷纷采取行动,对传统收益报告进行改进,报告企业全部的财务业绩,形成了“第四财务报表”或称“全面收益表”。尽管如此,各国对哪些项目应当计入当期净收益,哪些项目应当通过全面收益表反映,以及是否要求“再循环”等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基于有关各方对于财务报告的关注,以及各种备选的、不一致的财务业绩度量可能引起误导性使用,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与IASB项目协调的大好时机,2001年8月起FASB开始了关于“企业财务业绩报告(Financial Performance Reporting by Business Enterprises)”项目的研究。IASB也于2001年7月启动了业绩报告项目的研究,这个项目实际上由IASB与ASB联合进行。为进一步实现国际上会计准则趋同之目标,IASB和FASB于2004年4月同意联合进行业绩报告项目的研究。2006年3月,由于这个项目已经在考虑全部要求的财务报表的列报和财务报表的附注,2006年3月起IASB便将这个项目更名为“财务报表列报(Financial Statement Presentation)”,这个项目不再只处理业绩报告。目前“财务报表编报”项目正在研究中。所以,国际上对于收益(或业绩)报告之研究正在进行中,并未真正达成一致意见。国内一些学者十分关注西方发达国家业绩报告的改革。但从他们的论文或着作论述内容上看,通常是对全面收益观进行介绍和评价,对收益报告或业绩报告进行系统性研究较少。我国企业现行实务中,在收益确定方面是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并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与英美、IASB等国家或组织的相关准则规范存在较大差距。虽然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收益报告仍与西方各国准则制定机构的有关规范存在一些差别。新准则对于收益报告是如何规定的,在哪些方面体现了国际趋同,具体存在哪些差异,我国企业收益报告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如何改进,以及我们在改进我国收益报告时如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借鉴英美等国以及IASB的经验与研究成果,以上这些将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说,在目前情况下,进行收益报告的比较研究和应用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收益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了收益的基本理论,包括收益确定的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观、收益包含的内容、传统收益确定模式的特点,以及收益计量与资本保全的关系。第二章,详细地介绍了全面收益的概念、特点及其组成内容,剖析了全面收益的理论基础,从不同侧面论证全面收益是对传统收益的重大突破,具体是从全面收益与收益确认的原则、资本保全理论、报表勾稽关系等叁个方面来考察全面收益对传统收益的突破。最后,对全面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第叁章,主要介绍全面收益报告。首先,对英国FRS3、美国FAS130和IASC的IAS1等相关准则所要求的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然后,分别对美国FASB的“企业财务业绩报告”项目和IASB与ASB的财务业绩报告联合项目以及FASB和IASB对业绩报告项目的联合研究内容及结果进行了详细地阐述,并对FASB与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研究进行了评价。最后,总结出FASB与IASB的财务业绩报告研究对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研究的几点启示。第四章,对我国企业收益报告改进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对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收益报告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具体如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现行会计实务中企业收益报告的主要特点之后,针对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剖析了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下收益报告的特点。此外,还对现行利润表中净收益的分类与列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其次,深入探讨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应是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定位是提供财务报表使用者(主要是投资者)决策有用的信息,这就会引出第二个问题——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权衡问题。论文指出,我国会计准则为体现与国际惯例接轨或国际趋同实际上已经接受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同时实质上“被动地”承认了相关性的重要性。既然提出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我们就不能不关注与公允价值计量相联系的可靠性问题,尤其是这些计量不能在活跃市场中被观察到和更大的信任必须建立在这些计量的估计上的时候。针对我国目前情况笔者对如何解决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在该部分,还对全面收益报告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我国报告全面收益的重要意义,为会计要素的设置问题的提出以及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改进意见的提出作出铺垫。由于会计要素的定义应当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在我国进行收益报告改革需要解决与企业收益报告有关的会计要素分类问题。按照资产负债观,会计要素的定义与分类中优先定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资产和负债,再以这两个要素的变动来定义其他要素。FASB在SFAC No.6中对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等要素是从资产和负债变动的角度来定义的,IASB的收益和费用也是从资产和负债变动的角度来定义的。我国会计准则中对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的规定不够全面,笔者建议,对我国收益报告进行改进,应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基本准则等相关的法规或部门规章中增加反映全面收益信息的会计要素——利得和损失,以保证会计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最后,笔者提出改革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设想。我国企业收益报告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对全面收益的报告问题进行规范,条件成熟以后(如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广泛运用)再考虑制定综合性的全面收益准则。笔者赞同循序渐进、分阶段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观点。在改进我国企业收益报告的第一阶段,应将全面收益分为净收益和其他全面收益(或称其他利得和损失)两部分,净收益仍在利润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反映的是当期已确认的、当期产生但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项目。笔者建议采用“两张表”方式进行收益报告。收益报告改革长远的目标是与现行利润表合并,将所有收益或业绩信息反映在一张报表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将来在我国会计实务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市场不断完善,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项目将成为会计计量的主要手段,那时,可以将所有收益或业绩信息反映在一张报表中。
姚正海[9]2005年在《论我国财务报告监管体系的改进》文中认为我国财务报告监管体系存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监管体制不顺、内部监管弱化等问题,应通过转变财务报告监管的思路、建立健全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体系、推动和完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开展会计诚信制度建设等予以改进。
彭莉, 王雄飞[10]2005年在《企业性质视角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改进研究》文中提出一份目标定位合理的财务报告可以有效地满足各类使用者对于会计信息使用的要求。界定了财务报告的本质,通过阐述财务报告目标的两大流派主要观点,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财务报告目标及其局限性,提出了按照不同的企业类别界定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D]. 宋丹丹. 吉林财经大学. 2013
[2]. 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改进[D]. 王天晴.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3]. 我国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研究[D]. 朱盈. 上海大学. 2013
[4]. 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D]. 孙静. 东北财经大学. 2004
[5]. 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J]. 钱娟萍. 北方经贸. 2002
[6]. 论我国财务报告的改进[D]. 贺晋. 广东工业大学. 2001
[7]. 我国政府会计报告评价与改进研究[D]. 朱晓梅. 山东财经大学. 2016
[8]. 企业收益呈报问题研究[D]. 周萍.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9]. 论我国财务报告监管体系的改进[J]. 姚正海.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5
[10]. 企业性质视角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改进研究[J]. 彭莉, 王雄飞.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标签:会计论文; 财务报告论文; 政府会计论文; 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国际会计论文; 财务报表审计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财务与会计论文; 会计报告论文; 财会论文; 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