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论文_陈勇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论文_陈勇

陈勇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初级中学 644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要想适应新课改对人才的全新要求,教师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方面抓紧落实,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律基础严格把关,提升其整体道德素养和法律积淀。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全面发展之要求,促进学习整体人文和道德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79-01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学生自身发展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教育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还没有摆脱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何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是相关教育人员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转变传统师生观念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将教师角色地位降下来,向学生可以进行沟通的朋友角色发展。交流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只有让学生主动进行沟通,才能直观的发现问题所在,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在课堂上培养学生主动提问、乐于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道德与法治教育更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以及使学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与法律意识的重要课程。道德与法律教育其范围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应将自身角色不断进行转化,贴近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善于做一个倾听者,不仅要在课本知识上,还应关注学生平时的生活,如学生学习情绪不高时,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谈,为学生出谋划策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将道德与法律教育内涵真正地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实现其教育效果。

二、开展专门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后续道德情感、意志、行为的支撑与条件。学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才能够在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时自觉规范不良行为,杜绝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等。但是,必须避免道德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具体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自主产生价值评判,这样既可以诱导学生主动产生积极的价值标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认知能力。

三、信息化技术有效运用

信息化教育技术是一种非常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它能够轻易的将教学内容转换为问题情境,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首先,老师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依据,将学生感兴趣的各种素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来设计对应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激发学生思维运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真正的理解教学重点,并始终保持积极的探究学习态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的教学观点认为,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尽可能的与学生现实生活靠近,则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接受与消化能力,而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则能够轻易的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老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他们对视觉角度,来选择一些与他们现实非常靠近,而且又符合教学需要的素材内容,来将课堂教育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无限拉近,让他们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就在身边,通过学习与理解教学内容,能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与现象。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非常有效的提升学生德育素质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按照课堂教学所指导的那样去为人处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四、组织开展法律讲座和宣传等实践活动,营造守法用法的校园风气

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定期为学生开展法律讲坛或者组织学生开展宣传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遵法意识,在学校形成浓厚的爱法氛围,对所有师生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绘制法治宣传画、手工制作法治主题手抄报和板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法律宣传月等,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法律积累,又能培养其遵法守法的自觉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而应该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的责任,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还要与家长保持同步,而且还要借助社会力量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活动,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五、利用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离不开教育合力的参与,教师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集结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力量,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教育合力指的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力量。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对学生开展该方面的教育,必须要注重调动多方力量,合力对学生展开积极的影响。

1.与家庭建立密切及时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合力规范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师要主动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不仅观察学生的在校行为表现,也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了解学生的在家思想与行为。教师和家长形成统一的教育计划或者方案,对学生进行稳定的教育。

2.充分运用社会上的优势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社会上存在很多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机会与平台,教师配合学校与社會教育机构、政府宣传部门建立持久的联系,甚至可以邀请一些著名收集整理法治专家学者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和教师提供法律咨询、建议,指导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进程,完善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事情,而应该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教育的责任,教师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既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言传身教,还要与家长保持同步,而且还要借助社会力量进行道德和法治教育活动,从而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

论文作者:陈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论文_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