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
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合并心律失常症状,冠心病早期诊断和积极的干预治疗可以改善预后。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方式较多,常用使用心电图诊断。动态心电图是新型心脏电生理监测技术,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无创和记录信息量大,所以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为了评价常规心电图联合动脉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展开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纳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98例,接诊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0月,均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和动脉心电图检测。9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3例,患者的年龄范围在47岁—79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9.67±5.64)岁。病程时间在6个月—10年,平均病程时间在(3.85±1.01)年。
1.2 方法
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患者检测的前3天停止服用药物,指导患者检测时全身放松,采用平卧位,使用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电监测仪,进行连续描记。
动脉心电图检测方法:告知患者检测前3天禁止服用药物,使用美国DMS公司生产的HOLTER 7.0心电监测仪,体位选择平卧位,放松后记录心电信号,采用24小时连续检测方式,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2]。
1.3 观察指标
(1)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准确率。
(2)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常规心电图检测在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室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早发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处理
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资料,计量数据的表示方式为(%),组间对比差异性采用卡方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的准确率相比
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的阳性率为83例(检出率为84.69%),常规心电图检测阳性率为52例(检出率为53.06%),组间差异性显著,(X2=22.8716,P=0.00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相比
动态心电图检测在室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室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二、三联律、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检出率上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P<0.05)。两种诊断方式在室性期前收缩早发、房性期前收缩早发上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心脏作为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向机体内部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冠心病是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律失常会导致昏厥甚至死亡,心律失常是心脏活动传导受阻,导致搏动出现异常,心律失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引发严重的心搏骤停、猝死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心脏代谢功能降低,所以冠心病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为老年患者,该疾病会引发老年患者出现诸多恶性心血管事件,导致预后不良。
常规心电图检测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式,无创且具有可重复性,但是检测的时间短,容易出现漏诊。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脏电生理变化全过程,可以获得连续24小时-48小时心脏跳动情况,可以通过该方式掌握患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和心肌缺血情况,以此更好的进行干预指导。李盈[3]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中,对照组为常规心电图,观察组为动态心电图,观察组的心肌缺血阳性(91.43%)率低于对照组(74.29%),(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无显著差异。研究数据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4.69%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测率53.06%,(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而言之,动脉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上可以采用动脉心电图联合常规心电图进行联测提升诊断率。
参考文献:
[1] 杨畅.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1):1322-1324.
[2] 肖姗姗,唐冰,李毅, 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效果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4):2663-2665.
[3] 李盈,石卫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药前沿,2018,8(18):48-49.
论文作者:卢倩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心电图论文; 心律失常论文; 冠心病论文; 常规论文; 患者论文; 动态论文; 动脉论文; 《健康世界》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