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北孟塔耳堡小学 261321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在农村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由于个人素质和家庭教育比较好,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认真踏实,成绩优秀并能协助老师做好班级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习惯表现一般,其特征是管理到位,他们的表现较好,成绩还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现就差;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其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很差,表现为不讲个人卫生,衣冠不整,上课不专心听讲,不积极思考,对学习持无所谓态度,校内校外屡犯错误,作业书写极不认真,校内作业要在老师的及时督促下才能勉强完成,课外作业从不主动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各项能力几乎谈不上,成了问题学生。为此老师伤透脑筋,为他们付出几倍于别人的心血可收效甚微。
一、学校教育为学生习惯搭起平台
孩子自上幼儿班开始就步入校园,在学校学习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的时间和空间。老师的教育与管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帮助和影响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融入集体,学习合作。作为个体的孩子来到学校成为学生,就好像一只小羊融入羊群,在大家庭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集体活动中分享快乐,这是任何其他教育形式所起不到的作用,学生参与集体,大家的长处融合在一起,能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意无意中学会与同学们合作、交流,对于改善自身行为,养好习惯,克服独生子女的种种弊病,提高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以人为本,爱心感化。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个性日渐成为教学过程中落实的新理念,面对表现不好的学困生,老师应该更多地给予关心呵护,体贴入微,而不是歧视,丢弃不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014学年初,我任教五年级语文,第一天我就发现一位叫徐丽君的学生,其面貌特征活脱脱一个“济公”,头发竖在头上像刺猬身上的刺,脸上黑漆漆的像正在上班的锅炉工,衣冠不整说不上是旧还是破,一双小手像是刚从垃圾堆里抽回来的一样脏兮兮,看着这副模样,我很诧异。经过了解,她的妈妈已与爸爸离婚,她跟随年近八十的爷爷生活。她爸爸成天在外忙得团团转根本照顾不了她,晚上我就打电话到她家,要求家长把徐丽君整理干净,包括衣服和身体,她爷爷向我诉苦,不是不给她整理,而是她自己不讲卫生,第二天我找她谈心,向她提出要求:一是从头到脚要讲卫生,保持干净;二是不许到垃圾堆里找东西,老师天天检查。见我态度坚决她只好转变态度,与我配合,每天以干净整洁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过了几天我还买了一双鞋给她,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对她的习惯培养和学习辅导。
3.诚心帮助,贴身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决定了老师对学生的帮助是真诚和无私的。比如说徐丽君,她没有学习用具,甚至连草稿纸也没有,不是家长不给她买,而是她自己用不到两天就坏了没用的了,我在短时间内给她配齐了学习用品,教她好好使用,好好保管,但是她做不到,一学期下来我硬是给她一个人准备了8本草稿纸,她终于懂得打好草稿的重要性了。有一次检查她的数学练习册,竟发现她一直没做,所以没有批改,我就把她带到我家里,她做一点我给她改一点,不对的重来,同时打电话通知家长,告知情况,晚上就在我家吃晚饭,她竟吃了一大碗,第二天她到学校告诉同学们说,“还是到张老师家做作业好,下次还要去。”我真是哭笑不得,但我也觉察到,她的行为习惯是能够转变的,只是要坚持再坚持。
4.讲究方法,耐心辅导。一个人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坏习惯也是长期积累而成,要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用极大的耐心指导着徐丽君一样的同学,首先是教给他们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哪些行为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应该去做的,其实也就是“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的内容,关键是明白是非;其次是跟踪督促,这比讲多少遍还重要。
5.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并非力量大,而是功夫深,目标专一,只要有毅力和恒心坚持下来,奇迹就会出现。比如:全班36名学生中像徐丽君一样的就有6名左右,每人的特点不尽相同,稍有疏忽他们就会溜之大吉而不管学习是怎样的落后,我只好提出统一要求:每天放学前都要经过我的同意才能离校。留下少部分人把作业错误重新订正,把练习册的遗漏补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再讲一遍,不会做的习题再解释一番,天道酬勤,现在,全班同学都能够及时完成课内作业并且认真规范。事实胜于雄辩,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习惯在于坚持培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二、家庭教育为学生习惯落实到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学校教育只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一部分。搞好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有利于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促进,相互依靠,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的方式很多,家长教师相互访问、家长会等都能起到交流、沟通、共同研究的作用,也能达到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家长到学校里来一方面可以听到有关教育方面的政策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学校和老师的做法和想法,同时可以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愿望,我还在学年初把全班同学的联系电话和老师的电话号码制成了通讯录,印给学生,结果我家的电话成了热线电话,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就能够及时向老师求教,家长还能通过电话及时化解心中的疑惑,老师更能及时准确地掌握“重点”学生的动向,指导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能巩固已经养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促使他们用纪律约束自己,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论文作者:张来军 初良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3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习惯论文; 给她论文; 学校论文; 作业论文; 家长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