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南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和中华道德文明之源的考察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源论文,中华论文,道德论文,考察报告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永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和课题组计划安排,我们先后于2001年10月29日至1 1月2日和12月16日至25日对宁远、道县、江永、江华、芝山、冷水滩、祁阳等县区进行 了调查考察,调查考察活动得到了永州市和相关县区的密切配合与大力支持。课题组成 员采用实地勘察与文献资料研究相结合的办法,多学科联合对中国和世界远古文明史从 纵横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初步成果。参加考证研究的课题组 成员有: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绍辉、王兴国、吕芳文、万里,湖南省政府经济研 究信息中心副厅级研究员郭辉东,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高至喜,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所长 袁家荣。全程陪同考察的有永州市委讲师团副主任蒋星珉。课题组副组长、永州市委宣 传部副部长蔡建军参加了部分活动。永州市委副书记周永亮陪同考察了芝山区各点,并 主持了有永州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四大家”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 汇报会。课题组组长、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唐长久参加了汇报会并主持了课 题组讨论。广西师范大学张家璠教授、零陵师专原副校长王田葵教授也参加了 研讨。参加汇报会的同志一致认为,永州是世界稻作农业之源、中国制陶工艺之源、中 华道德文明之源;永州是舜文化的故乡,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舜文化的考证研 究提高了对湖南和永州在世界及中华文明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为湖南和永州在世界上 的知名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对加速湖南和永州的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 的推动作用。
考证研究充分印证了文选德同志关于“张家界是一幅画,永州是一部书”的论断的准 确精当。既然“永州是一部书”,我们课题组的任务就在于把这部书考证好、注释好、 导读好,生动准确地向世人逐章、逐页加以展示,宣扬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激发人们 的爱国热情。同时,帮助永州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永州经济文化的更大发展。现将这次 考证研究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 关于舜陵遗址和祭舜源流的认同
舜陵遗址几经迁移,总的趋势是由山里向山外发展,但具体地点说法不一。今据《宁 远县志》提供的资料,舜陵最初在九疑山的最核心,舜庙在大阳溪旁。舜陵已无可考, 而舜庙始建于秦汉。《县志》引唐代著名思想家、诗人并时任道州刺史的元结在其向朝 廷奏报的《舜庙状》中说:“谨按地图,舜陵在九疑之中,舜庙在大阳之溪。舜陵古老 已失,大阳溪今不知何处。秦汉以来,置庙山中,年代浸远,祠宇不存。每有诏书令州 县致祭,奠酹荒野,恭命而已。”根据元结的报告,舜庙始建于秦汉,而舜陵远在秦汉 之前,以致古老失考。在这里,陵与庙是分开的。清人吴祖传在其所修的《九疑山志》 中则说:“舜庙在大阳溪白鹤观前,盖三代时祀于此,土人呼为大庙,土坛犹存。秦时 迁于九疑山中,立于玉琯岩前百步。洪武四年(1371),翰林院编修雷燧奉旨 祭祀,迁于舜源峰下。”吴祖传直以元结说的舜陵作舜庙,地点在大阳溪的白鹤观前, 并举出“土人呼为大庙”和“土坛犹存”为证。而元结所说的秦汉以前的“古老”更被 具体化为夏商周三代。此次考察因大雨不止,未能深入大阳溪白鹤观,但在距今舜陵所 在舜源峰二公里处的玉琯岩,清楚地看到秦汉舜庙的部分遗址,而四周裸露 的秦汉瓦片清晰可见,位置不仅与吴祖传所记相符,而且与马王堆汉墓出土地图的标志 完全一致。省考古所拟于近期对遗址进行探掘,进一步确定遗址方位与规模,同时配合 申报“国保”文物单位。考察组建议有关单位作出规划,尽早按秦汉时的规模风格重建 ,使之复原成为中华民族共祭舜帝的最早庙堂,与始建于明代的舜陵相映生辉,更添远 古情味。
关于祭陵的源流,元结的《舜庙状》虽然不及吴祖传所说“盖三代时祀于此”明确, 但从其“舜陵古老已失,秦汉以来置庙山中”的行文着笔来看,秦汉之前早已有了祭舜 的成例。再者,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地图既有关于舜陵的标志,说明祭舜已经成了当 时的一项重大政治活动。根据各种史料分析,祭舜很可能始于夏代。《尚书》的首篇是 用尧帝带出舜帝的,故后世当权者不祭尧而祭舜。司马迁写《史记·五帝本纪》,以炎 帝带出黄帝,其手法与《尚书》一脉相承,故后世当权者祭崇黄帝与其先辈祭崇舜帝如 出一辙。虽然如此,但后世的祭黄并未影响祭舜,秦汉以后历久不衰,至明清更加隆重 。故祭舜实际上是中华民族有统一祖先的认同之始,更是有国家以来共祭之始。
二 关于玉蟾岩原始栽培稻、原始陶片的考古价值
位于道县寿雁镇的玉蟾岩,经省考古所1993、1995年先后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极有 考古价值的远古文物,计有打制石器近千件,其中以与原始农业有关的锄形器最具特色 ;有各种植物果核40多种,而以猕猴桃、野葡萄、梅等可食果核最为丰富;有各类哺乳 动物骨骼残骸28种,并伴有大量鱼鳖骨骼和螺壳堆积物。据科学测定,这些遗存至少在 一万年以上。而最为重要的是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栽培稻谷和原始陶器片。 通过科学测定,原始栽培稻谷和原始陶片距今约在一万二千至一万四千年之间。据世界 农业史专家研究考证,人类知道原始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距今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故玉蟾岩出土的原始栽培稻谷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所得的最早期的收获,而陶片则是世 界上最早的陶器碎片之一。玉蟾岩的考古成果,1998年3月17日至22日在日本京都市召 开的“稻作、陶器和都市的起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交流后,得到了中国、日本、美国等 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同。与之相印证,离寿雁镇不远的江永县至今还生长着成片的野生稻 ,古陶片更是随处都有,而玉井的宋窑规模之大,遗存之丰富,更是为他处少见。这说 明,原始栽培稻谷和原始陶片在这里出现,决不是偶然的。
北京农业大学张文绪教授曾对玉蟾岩发现的稻谷进行电子显微镜鉴定,结论认为:“ 可以推定玉蟾岩出土稻谷是一种兼有野、籼、粳综合特征的从普通野稻向栽培稻初期演 化的最原始的古栽培稻类型,定名为‘玉蟾岩古栽培稻’。”北京大学严文明教授指出 :“在玉蟾岩遗址采集的木炭和陶片经过14[,c]测定,年代分别为12540±230BC和128 60±230BC,……比西亚开始种植小麦、大麦的年代还要早些。”日本学者安田喜宪在 《东亚稻作半月弧与西亚麦作半月弧》一文中指出:“在约5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上,农 业起源是仅次于人类诞生的重大事件。人类在499万年之久的时间里,没有从事过农业 ,但在最后1万年前突然开始有了农业。从此,人类的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农业 把人类带向与499万年历史完全不同的方向。”安田喜宪还作出图形标志,12000年以前 诞生于长江中游地区玉蟾岩的稻作,“是在3000多年前才传到日本的”。
除玉蟾岩外,我们还考察了道县的白公岩、三角岩、月岩,江永女书和千家洞,宁远 的逍遥岩、读书岩等十数处,所到之处,新旧石器随处可见。据有关部门介绍,光道县 一地,与玉蟾岩相类似的岩穴至少有六处,说明玉蟾岩绝不是孤点,而是散布在方圆数 百里无法统计的远古先民岩穴群落之一,说明至少在12000年以前,这里已有相当规模 的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化区。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省考古 所拟与美国哈佛大学合作进一步发掘,方案已报国家文物局和国务院,一经批准,即可 实施。
在考察过程中,还意外地在宁远发现了西汉舂陵侯墓新址,省考古所正在研究发掘的 可行性。在江永考察了始建于公元前111年的谢沐古城,甚多古迹保存完好,具有很高 的旅游开发价值。至于著名的芝城柳子庙、道县濂溪故里、祁阳浯溪碑林等唐宋文化遗 址,因有关部门已掌握在案,未作重点考察。
三 关于舜文化内涵与永州古文化遗存的关系
从古文献的记载看,舜帝其人和事迹最先是孔子倡导的。《论语·卫灵公》记载孔子 言论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稍后于孔子的墨子 则说:“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 政,治天下之民。”(《墨子·尚贤》)我们不能过于拘泥历山、河滨、雷泽等具体地名 ,更为重要的是要看他从事农耕、渔猎、制陶的事业基础和条件。只要把舜帝的葬地与 玉蟾岩出土的原始人工栽培稻谷及原始陶片等远古文化遗存联系起来,则舜的耕、陶、 渔三项作业便清楚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永州是舜文化的故乡,是 舜帝当年率领他的部族从事农耕、渔猎、制陶及实行选举、禅让等原始共产主义制度的 重要地方。
从时间上推断,永州的原始农业与原始制陶业早于舜帝,舜帝虽不是原始农业与制陶 业的发明者,却是农耕、渔猎和制陶技艺的总结和推行者。他以其高超技艺和伟大人格 影响着人们,造就了一个令人无限向往的时代,加上后世的推崇和褒扬,因而形成了包 罗深广的舜文化,其内涵主要表现为经济形态与观念形态两个方面。经济形态即前面已 经提到的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观念形态则具体表现为中国传统道德的起源和中华民 族对祖先共祭的起源。自从孔子举起了舜帝的旗帜,经孟子补充完善,于是舜帝的人格 和作为成了儒家道统文化的源头。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人 们曾以“尧天舜日”来称道舜帝的“贤明之治”。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在他的《原道》 一文中梳理儒家的传授关系说:“斯所谓道也,非向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 ,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以是传之孔子,孔子 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韩愈虽然照抄《尚书》以尧为起点,但尧是一开始就 被虚化了的人物,故实际上仍是以舜为源头。至于中华民族对自己共同祖先的祭祀的起 源,已见本汇报的第一部分。
根据以上所述,可知舜文化是全面反映了当时“天下为公”大同社会的风貌,内容包 括原始农业、原始制陶业以及传统道德和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认同和共祭,是一种十 分完整的可以用古文献和出土文物相互印证的远古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 明的双重源头。
四 关于开展世界稻作农业之源和中华道德文明之源研究的重大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证和研究,我们已深切地感到,12000多年前玉蟾岩原始栽培稻和原 始陶片的发现及舜帝德治文化与农耕文化在永州境内的物证,将有可能导致改写世界远 古文明史和中华远古文明史,在全国和全世界引起强烈的震撼。夏商周断代工程由全国 多学科200多名专家学者经过近5年的研究,把中国有准确年代可考历史向前推进了1200 多年,即从2800多年推进到4000多年前。那么,4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是怎样走过 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这两个中华文明摇篮的关系究竟如何?长江中游地区在某些时期 是否超越了中原?这些发人深省的叩问表明,中华远古文明史确实存在着巨大的历史空 白。因此,本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为改写和填补中华民族的远古文明史提供了依据。
长期以来,人们拘于司马迁的《史记》,忽视源出南方而早于黄帝的神农,而独尊源 出西北但相对晚出的黄帝,并将黄帝尊为人文初祖,作为中国古史的开端。结果造成中 华文明和中国历史的一元论:一个始祖——黄帝,一条母亲河——黄河,一块发源地— —中原地区。20世纪以来,随着历史科学研究的深入,特别是大量地下考古资料的出土 ,学术界已经开始形成一个共识,即中华文明和中国古代历史决不是一元的而是多元的 ,决不是5000年而是10000年以上的。玉蟾岩出土的12000多年前的大量文物,及周边地 区炎帝和舜帝墓葬和广泛流传的历史传说,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远古史提供了丰富的历 史线索。
二是为加深对中华道德文明和德治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找到了源头。
司马迁之所以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是因为古人、特别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 和他的继承人孟子将舜作为道德人格的象征。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强调以德 治国的今天,深入研究舜文化,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事实上,已有一些学者 将舜的道德文化分为伦理道德、社会道德、职业道德、政治道德几个层次进行研究,并 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是良好的开端。
三是为确立湖南是中国和世界水稻王国的地位充实了内容。
湖南历来是全国最大的水稻生产省份,杂交水稻也在20世纪诞生于湖南。这些都不是 偶然的。在湖南历史上,有神农种谷得嘉禾、教民耒耜的传说。随着考古发掘的新成就 ,不仅有12000多年前玉蟾岩原始栽培稻的出土,而且有澧县八十垱数万粒8500年前的 栽培稻出土,还有城头山发现的6500年前的水稻田。这些由南到北逐渐推移的有关古代 先民从事水稻生产的实物证据,充分证明湖南是一个有着农业生产悠久历史的文明奥区 。按照日本学者安田喜宪“农业把人类带向与499万年历史完全不同的方向”的说法, 在中国历史上,这一关系人类命运的重大转折,首先是在湖南永州展开的。以上情况表 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湖南人民都为人类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四是为促进永州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拓宽了思路。
永州地处湘西南湘江上游的潇水流域,是一个神奇而有着巨大开发价值的地方,不仅 山水独具特色,而且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天然温室”,尤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随着洛湛铁路、衡昆高速公路和永连高等级公路(由隧道穿过阳明山)的修建,更加有利 于永州与湘中、湘北以及广东、广西交通的连接,能够加速永州融入华南旅游大网络的 速度。据了解,遍布全球的舜裔宗亲社团组织有66处,联系舜帝后裔数亿人。其中最大 的组织为“世界至孝笃亲舜裔总会”,100年前起源于美国华盛顿。这些人士由于寻根 问祖情怀的影响,将陆续来内地旅游参观,特别是向往每年农历8月15日举行的祭舜活 动。由此可见,进行舜帝古文化的研究,对加速永州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也 有着极大的益处。
200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