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的实践效果论文_张扑艳,王路平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 650021

摘要:目的 探讨了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结肠癌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结直肠癌;管路护理规范

结直肠癌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疾病,发病初期临床症不是十分明显,随着癌症病情的加重,患者将出现,便血、便秘、腹腔等相互出现,临床上该病治疗过程中,患者术后会存在多种管路,如盆腔或腹腔积液引流管、胃肠减压管等[1]。因此术后管路护理工作必不可少,而循证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科学的临床护理,本文选取了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结肠癌患者64例进行分组实验,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结肠癌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4~58岁,平均(46.36±3.68)岁;观察组男性16例,女性16例,年龄33~60岁,平均(47.69±4.0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不伴随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药物过敏的患者,不同意以及配合度较低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由护士长和若干名责任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实施相应的护理工作,并定期举行小组为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寻求在护理过程中程出现的具体问题。(2)证据寻找:根据会议以及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临床护理经验等方式检索相关文献,也可以通过网上数据库等方式搜集方法,学好解决思路和护理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总结。(3)措施执行:通过将文献中的方式方法转化为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护理方案,并在工作中进行实施,在实施之前要得到循证护理小组的肯定和支持,并进行方案报备。(4)患者评估:利用导管脱出危险因素量表,对存在置入风险的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听力、情绪等因素进行必要的评估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患者恢复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安排护理工作。(5)并发症护理工作:对患者进行管路标识,做好置管时间的有效记录,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控,对引流液的颜色、粘稠度等指标进行记录,加强巡视避免发生脱管。保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脱管情况,以及医源性感染发生情况记性记录和比较。

(2)自制问卷调查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满意:80~100分,基本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总体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资料整理、归纳,放入SPSS23.0统计学软件中,实施数据处理,X2对计数资料(%、n)进行检验,t对计量资料(x±s)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脱管、医源性感染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32/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25/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脱管、医源性感染情况(%、n,例)

3 讨论

结直肠癌症后需要引入的流管、胃管等包括静脉导管在内的各种管路,识别保障患者术后康复的手段,因此要进行何必要的护理工作,使患者能够安然度过术后恢复阶段,但是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也会出现脱管,等情况,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采取紧急措施,降低脱管带来危害[2]。而循证护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地提高插管护理工作的规范性,提高的护理的有效性和规范性[3]。通过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和文献资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还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提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还要对患者的管路进行标识,做好置管时间和生命体征的记录和监控,对引流液的颜色、粘稠度等指标进行记录分析,避免发生脱管,保证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安全性[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脱管率、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蒿毳羽[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使术后康复能够顺利进行,康复效果现状,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瑞. 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技杂志,2017,24(6):621-622.

[2]凌枫,陈建红. 循证护理干预对结直肠癌术后留置管路患者医源性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10):1266-1268.

[3]李充慧. 循证护理干预在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2):102-103.

[4]陈秀贞,田甜,李敦旭,等. 循证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11):1577-1580.

[5]蒿毳羽. 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4):177-179.

论文作者:张扑艳,王路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  ;  ;  ;  ;  ;  ;  ;  

循证护理在结直肠癌术后管路护理规范中的实践效果论文_张扑艳,王路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