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真真 河南信阳潢川县双柳树镇王楼小学 河南 信阳 465100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10-076-01
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即使将来数学知识淡忘了,这些素养和能力依然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对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现状的调查,对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广角”的联系进行梳理,我们提出:在小学“数学广角”教学过程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四个途径: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学的全过程,也决定了一节课效果的评价基础。因此,教师在应充分钻研教材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基础、重难点等,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实现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目标指明方向。
二、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一是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对整个教学设计进行优化,让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去看待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的数学思想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二是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同时注重数学文化的熏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例如: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片断)
创设情境引入主题:校园里有一段20米的小路,学校打算在小路一侧种树。请按照每隔5米种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方案植树方案,要求小组合作,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集体汇报植树棵数。教师在各组汇报后提问:为什么同样是20m的小路,为什么有的是种3棵树,有的是种4棵树,有的是种5棵树?请大家在黑板上“种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比较中初步感受植树问题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各种方案之间的差异以此发现植树问题的基本特征“间隔数+1=棵数”。接着举例验证“间隔数+1=棵数”。
紧接着提出:如果分成n段会怎样?
【设计意图】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己找到的规律。渗透代数思想。借助图形进一步加深理解。
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让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才能够产生共鸣,才易激发探究的欲望,让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有个坚实的基础。创设“方案设计”的情境,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在这一段教学中,一些老师以为学生能发现“棵数=间隔数+1”就能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这只是部分学生具备了继续学习的基础,但学生们还不能将这个基础与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相互结合。这恰恰导致了能找规律却不会用规律。举例验证和紧接着的提问,正是在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借助数形结合将文字信息与学习基础耦合,使得学习得以继续,使得学生思维发展有了凭借,也使得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真正得以渗透。
三、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历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广角”的教学中,如鸡兔同笼问题搞不清楚算得的结果是谁的个数这样的情况也经常出现,因此在解决问题时,不能完全依靠简单的模仿和记忆,而是要积极思考,充分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
例如:二年级上册《搭配(一)》学生活动
创设简单有趣的情境:三个小朋友来到数学博士家,却发现大门紧闭,锁旁边有一张纸条:“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开锁密码就在这些数当中”。
小组合作,教师追问:“组成两位数”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做“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这些数”能组成哪些数?
两人小组合作探究排列活动。要求:同桌两人摆数字卡片,一个摆,一人记录,摆出来的数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专注的状态,而且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测,从中理解在最简单的生活事例中存在的排列和组合。通过合作交流,必将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获得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重视课后反思。
课后要紧扣教学目标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反思,寻找教学目标实现的“证据”。
例如:五年级上册《植树问题》课后反思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并非让学生记熟规律、熟练解决与植树问题相类似的实际问题,而是把解决植树问题作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一个学习支点。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验证。怎样检验这个结果是否正确?初步向学生渗透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较为复杂的问题,即化繁为简的思想。例1教学中,路长只有20米,要栽几棵树呢?教师提示学生用画线段图或者示意图的方式来辅助思考,从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地发现直接用除法20÷5=4算出的结果,并且通过直观图看出的5棵树有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还要结合教材中“对吗?检验一下”“可以画线段图来验证”等线索,向学生渗透简单的化归、数形结合、一一对应、模型、推理等数学思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这一段反思可以看出,当除法计算结果和直观图有冲突时,学生的疑问通过画线段图来验证得到解决,并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证明简单的化归、数学结合的思想得以渗透,教学目标达到了。
五、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数学广角”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完成不同学段、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学习内容后应该达到的程度要求,把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质量要求结合起来,可以有力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
此外,数学文化和数学历史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四年级上册练习题中《田忌赛马》就是体现了运筹思想,是对策论的运用;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源于1500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的一道数学趣题;六年级上册“抽屉原理”又被称作“狄利克雷原理”。将“数学广角”融于数学文化背景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情感和学习兴趣,又强烈的印证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综上所述,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际操作,培养创新意识、重视学生的活动经验、重视课后反思、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才能将“数学广角”的灵魂——核心素养体现出来。
论文作者:史真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9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素养论文; 思想论文; 广角论文; 核心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