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心动图在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隆琼慧

长沙市第四医院 湖南 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确诊为15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特征予以回顾性分析。并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呈增大状态,心尖部呈球形趋势,可见基底段壁运动明显增强;不同时期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而言,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所变化,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应激性心肌病患者诊断中运用超声心动图可有效将其与急性心肌梗死予以区分,降低误诊发生几率,同时可在患者恢复期用于恢复效果检验,可于临床中广泛运用。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应激性心肌病;诊断

应激性心肌病又被称为短暂性左室心尖球状扩张,其主要以急性左心室功能不全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该疾病具有可逆性,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均可诱发[1]。应激性心肌病常见于白人种群,我国发现病例较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该疾病临床症状十分相似,易被误诊。故而对应激性心肌病影像学特征予以探讨,进一步提升临床冠对疾病的认知,在保障诊断精准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确诊为15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的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特征予以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47-81岁,平均年龄(64.50±16.50)岁;其中合并糖尿病1例、合并高血脂症2例、合并高血压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梅奥心肌病诊断标准。患者以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1.2方法

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予以诊断,以平卧位为检查体位,在心电图连接完成后对处于不同病程阶段的患者左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室内径等情况予以明确,并注意对室壁运动情况、左室形态等进行观察,测量LVFS(左室短轴缩短率)、LVEF(左室射血分数),其中表现图像均选择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像。需注意的是,在检查期间检查人员应将脉冲重复的频率调节至无混叠状态,并在检查前即指导患者屏住呼吸的方法,形成图像后再脱机分析[2]。同时对心肌酶学、常规心电图等情况予以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等诊断方式下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影像学特征,并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患者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在SPSS21.0统计软件中算出本次研究所有数据,(t)(x±s)分别表示计量资料,(P<0.05)则表示为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不同时期相关指变化情况

不同时期比较(急性期与恢复期)而言,血流速度、左室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详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治疗后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所变化,但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比较价值。(详见表2)

2.3影像学表现

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左室呈增大状态,心尖部呈球形趋势,可见基底段壁运动明显增强。

3讨论

应激性心肌病可造成心室中段收缩功能障碍或短暂左心室心尖收缩功能障碍,据临床经验可知大部分患者均能通过一系列治疗治愈,且在治疗后左心室功能可恢复正常状态,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3周,效果理想,治愈后复发率缴较低。故而可知改疾病发病后予以及时确诊具有重要价值[3]。就目前情况而言应激性心肌病无特定诊断标准,参照梅奥标准对该疾病发病情况予以分析显示,该疾病发病前患者常遭受严重生理打击或心理打击,常发于绝经期女性等,以胸痛。呼吸困难、胸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通过血管造影显示发病后患者冠状动脉官腔直径呈狭窄状态,心肌酶相关指标水平可出现上升。上述标准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诊断指导作用,但特异性较差。基于心电图检测可知,部分患者可出现T波倒置、Q波异常等情况,ST段大部分处于抬高状态;基于心肌酶检验,部分患者心肌酶无任何异常表现,其心肌酶指标水平也处于轻微上升状态,造影图未现冠状动脉病变,无壁瘤[4]。相较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室壁运动情况等予以评价分析,同时对患者血流普频予以观察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应激性心肌病诊断准确度,避免误诊等情况发生。尤其在鉴别应激性心肌病与急性心肌梗死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临床运用价值较高。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精准度较高的原因还有其具备较高特异性。大部分应激性心肌病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精神应激及躯体应激,肾上腺素水平进一步升高,于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予以准确诊断。

综上所述,将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于应激性心肌炎患者诊断中可达理想效果,可明确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及左心功能情况,故可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姜敏华, 宁保红. 应激性心肌病的特点分析[J]. 医疗装备, 2016, 29(12):30-31.

[2].魏俊涛, 李慧敏, 聂昆. Tako-Tsubo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 18(6):428-429.

[3].冯坤, 刘春霞, 熊峰. 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6, 37(4):409-412.

[4].刘兴钊, 黄永, 黄蕊. 临床表现及超声心动图特征在ARVC/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 26(6):998-1001.

论文作者:隆琼慧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  ;  ;  ;  ;  ;  ;  ;  

超声心动图在应激性心肌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论文_隆琼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