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岩土工程施工受地质水文条件影响较大,在实际施工中需要基于现场地质条件来选择相应施工技术,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以求减少质量隐患与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特殊的软土地基条件,施工前需要总结确认软土地基所存特点,然后基于以往经验确定施工管理方向与技术要点,选择适应性最强的施工技术与工艺,通过可靠管理,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本文主要针对岩土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岩土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条件,基于其特殊性,施工难度更大,出现质量隐患的可能性更高,因此一直都是施工管理的要点。为提高岩土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质量,要基于工程性质与软土地基物理性质来对比选择最为合适的技术工艺,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法,搭配现场管理措施,确保软土地基不会对岩土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
一、软土地基特点
软土即淤泥与淤泥质土,多表现为灰色,含水量大,颗粒直径比较小,岩土工程施工遇到此种地质条件出现沉降的可能性更高。为提高岩土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要了解软土地基特点,为施工技术与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总结软土地基特点:第一,高含水量。软土地基具有较高含水量,均超出液限指数,对土质抗剪强度与压缩性影响较大。第二,压缩性高。当地基土液限系数以及含水量较高时,可代表其同样具有较大的压缩系数,一般天然软土的压缩系数在0.7~1左右[1]。第三,低抗剪强度。岩土工程软土地基抗剪强度主要由排水固结以及荷载速度决定,并不受侧压力影响,抗剪强度以及黏聚力比较小。第四,渗透性小。软土地基的渗透性比较小,并且固结速度缓慢,无法保证其强度达到岩土工程施工要求。如果工程施工场地土层内含有较多有机物,产生的气泡会直接占用软土孔隙空间,导致地基土渗透性降低,成为影响地基性能的关键。
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桩基础处理
如果对地基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威胁到工程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必须要提高对其施工过程与最重质量的重视。尤其是在遇到软土地基条件时,可以选择桩基础法处理,促使荷载由浅处软土转移到深处坚硬土层上,达到提高基础承载性能的目的。桩基础法现在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岩土工程施工中,具有沉降速度低以及承载力高等优点。
2.排水固结处理
此种处理方法主要就是改善地基排水条件,来施加预压荷载,或者是通过化学溶液与胶结剂化学性质,灌入土层内与软土地基结合固化,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一般可选择水泥、纸浆液以及水玻璃等胶结材料填充软土地基,提高软土颗粒的黏结度,使得软土地基强度与抗压性增大,改善地基强度[2]。施工可选择的排水固结方法如真空预压、堆载预压、降水预压、压力灌浆法、深层搅拌法以及旋喷法等,不同工艺原理不同,可结合实际条件来择优选择。
3.振密挤密处理
岩土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振密挤密方法也比较常见,一般多用于杂填土或者湿陷性黄土等软土地基环境中,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施工时主要是通过振动、挤密的方式来对土体孔隙进行压缩,进一步提高土体强度。并且在振动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填灰土、素土以及砾石等材料,来形成复合地基,使得地基承载力进一步提高。技术人员将桩管打入地基内,然后向桩内填充材料后振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就以往实践数据来看,振密挤密法在厚度为5~20m的地基软土处理中效果最为显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岩土工程软土地基施工要点
1.工程概述
以某33层建筑工程为例,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单分析。对工程施工场地进行地质勘察,确定拟建工程处于淤泥软土地基上,表层均匀分布有杂填土,并且由上向下依次为淤泥、强风化土、中风化岩[3]。另外,地下水位稳定,水位标高为5.0m~6.8m,且对混凝土结构存在弱腐蚀性,干湿交替带不对钢筋混凝土产生腐蚀影响。
2.施工方案设计
基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分析,桩基础施工难度比较大,受限于地质条件,不仅现场作业难度较高,并且后期出现沉降问题的可能性较大。例如淤泥具有较大流塑性,开挖作业过程中出现滑动的可能性较大,造成管桩倾斜。或者是静压机走机下陷,使得管桩倾斜。为消除地质条件限制,最终提出复合地基方案,即采取措施来对淤泥进行搅拌加固处理,促使淤泥土层物理学指标发生改变,然后在管桩中按照一定间距设置水泥搅拌桩,来达到桩土共存的效果,提高基础稳定性。综合各项条件分析后,最终确定应用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法。
3.施工技术要点
3.1前期充分准备
通过前期充分准备工作,来为后期的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在施工前需要对工程现场进行全面整平,去除地面以及地下所存的大石块、生活垃圾等。然后对于施工所用的水泥要交于实验室检测,确定其各项参数可以达到施工标准,对于检测不合格的水泥要及时连续供应商调换,严禁将存在隐患的水泥应用到工程中。另外,还需要检查水泥搅拌桩机械设备,进行试运行,确认其可以维持良好运行状态,以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
3.2现场施工作业
遵循专业规则,基于作业流程来进行施工,完成水泥搅拌桩作业工序,保证每个节点执行的规范性。对成型的每根搅拌桩质量进行检查,确定其水泥用量、水泥浆拌制灌数以及压浆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情况,例如断浆、喷浆造成的搅拌次数增加以及搅拌时间延长等。尤其是在选择二喷四搅工艺施工时,第一次下钻时要避免出现堵管问题,假如喷浆量不足总量的1/2,则严禁带水下钻[4]。以提高施工综合效果为目的,在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停留至少30s,对桩端进行打磨,然后在余浆上提过程中要注意全部喷入桩体内,并在达到桩位定位后继续停留30s磨桩头。
结束语:
我国地域幅员辽阔,岩土工程施工时遇到软土地基的情况比较大,软土地基条件特殊,不仅施工难度大,并且出现质量隐患的可能性更高。为提高工程施工综合效率,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提高其稳定性与承载能力,提高对外界条件干扰的抵抗能力,达到工程建设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志华.试析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运用[J].山西建筑,2018,44(08):78-80.
[2] 张曦文.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解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81.
[3] 颜敏容.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9):4-5.
[4] 邵宏伟.岩土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实践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7,8(12):102-103.
论文作者:吴凤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土地论文; 地基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条件论文; 岩土论文; 淤泥论文; 岩土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