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梅1 闫金红2
1.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山东寿光 262700;22山东省临朐县五井中心卫生院 山东临朐 262604
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B12、叶酸干预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对照组43例,干预组行叶酸及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2.09%,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MT无明显差异,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但是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Hcy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可有效改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从而促使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下降,可改善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远期预后。
关键词:维生素B12、叶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脑梗塞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使脑梗塞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造成影响的主要疾病[1]。脑梗塞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对动脉粥样硬化进行检测的重要指标,经临床研究显示[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是对脑梗塞进行检测的敏感指标,与组织病理检查具有较好一致性。因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塞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3]。内皮功能障碍,内皮中炎性介质大量释放,是形成脑梗塞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进行监测,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的关键[4]。本组研究对脑梗塞患者采取叶酸及维生素B12进行治疗,从而判断其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影响,现作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CT、MRI等影像学检查后,符合《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标准》[5]中制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而确诊。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1.5±6.1)岁。合并高血压26例,糖尿病29例,高血脂16例。其中吸烟21例。纳入标准:符合脑梗塞临床诊断标准者;同意参与本组研究者;排除标准:血液疾病患者;存在出血倾向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近期手术患者;心、肾、肝功能严重不全者;使用纤溶酶等药物者。将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及干预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部微循环、调制、控制血压、营养神经、降颅压等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维生素B12500μg/次,每日2次治疗;叶酸5mg/次,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24周,进行疗效判断。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24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IMT: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舒张末期进行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1cm处后壁IMT进行检测,分别进行3次检测,取其平均值。血Hcy检测,采取循环酶法对血清Hcy进行检测,根据试剂盒检测步骤进行。根据《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6]中制定的脑梗塞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显效:IMT指标恢复正常,患者症状好转;有效:IMT指标有好转,但是有轻微症状;无效:IMT指标未恢复,甚至出现增厚或斑块。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9.0软件,将本组研究的所有数据录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t检验,P<0.05则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对比分析
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2.09%,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n(%)]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使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脑梗塞为高发性脑血管疾病[7]。有学者研究发现[8],在30岁以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双线征清晰,年龄增加,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也随之增加,导致脑梗塞发病危险性加大。因此,对中老年人群积极预防脑梗塞发生具有重要价值。
经研究显示[9-10],同型半胱氨酸上升与出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加、颈动脉硬化呈密切相关性。血Hcy氧化后,会产生过氧化氢,对血管内皮具有毒性作用,影响血管内皮结构,导致血管内壁厚度增加,从而出现血管闭塞,是导致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血Hcy能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加,促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有利于泡沫细胞形成,最后发展为动脉硬化[11]。血Hcy可以诱导前列腺素及血栓素形成,从而对凝血因子V活性、血小板聚集造成严重影响,也会促使血管内皮出现异常增生情况[12]。有研究显示[13],机体中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是导致血Hcy上升的主要原因。
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治疗效果、血Hcy及IM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与文献报道结果一致[14]。有报道显示[15],维生素B12与叶酸均能有效促使血Hcy水平下降,从而使脑梗塞患者IMT厚度下降,起到缓解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利于患者恢复。同时,维生素B12、叶酸也可直接作用于动脉硬化,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起到降低IMT作用。
综合上述,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加用叶酸及维生素B12进行治疗,可促进血Hcy水平下降,从而改善IMT指标,起到患者脑梗塞症状作用,也可直接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效降低IMT指标,有利于患者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余莹莹,郑建琼,周龙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血清细胞因子IL-6、IL-18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23):22-23.
[2]苏彦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梗死关系分析[J].中国医刊,2014,21(7):63-64.
[3]李猛.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白介素-6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相关性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5):465-467.
论文作者:王秀梅1,闫金红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6
标签:患者论文; 厚度论文; 脑梗塞论文; 叶酸论文; 颈动脉论文; 内中论文; 维生素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