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集束化护理;镇痛镇静;机械通气
集束化护理属于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在难治性疾病护理的应用中有着较好的效果。为验证该护理模式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价值,本次研究以收治患者计120例为对象,对比分析了常规护理方案与采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ICU机械通气患者计12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实验组(n=60)。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22~75岁,均数(52.68±12.71)岁,实验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3~74岁,均数(52.51±13.14)岁,两组基础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患者均需机械通气治疗,已经签署同意书。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镇痛镇静护理,加强对患者意识情况以及生命体征的监控,并遵医嘱使用药物,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控与预防。实验中则采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1)每日9点停止镇痛、镇静药物,在患者意识恢复后,询问3~4个简单问题,如果回答不理想或患者身体明显不适,则需要再次镇痛镇静,并行RASS评分。唤醒后,也需要行自主呼吸试验,评估体征以及呼吸机工作状态[1]。(2)根据《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镇痛和镇静指南》推荐,对镇静7d以内患者,使用咪达唑仑镇静,待到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则可使用吗啡镇痛。(3)谵妄监测过程中,需要以RASS评分、CAM-ICU诊断量表对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进行评价,如存在谵妄,则应该积极对原因进行分析,并调整镇静方案,每隔4h评价1次,带到患者RASS评分达到0后即可停止[2]。(4)早期运动与锻炼,需要加强对患者病情、肌力等进行评估,按照4步进行活动。首先,每隔2h辅助患者翻身1次,并配合关节辅助活动,每日3次,每次20min。其次,待到患者意识清醒后,进行较大幅度的关节与肢体活动,每日3次,每次20min。再次,在患者上肢肌力达到3级后,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训练,如肌力恢复良好,可沿着床边休息。最后,在患者下肢肌力达到3级后,引导患者从床旁坐开始逐渐开始进行下地床旁活动,一直到患者离开ICU。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康复情况,指标设定为咪达唑仑剂量、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2)对比预后情况,设定为谵妄发生率与28d生存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处理,设定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康复情况
实验组咪达唑仑剂量、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情况对比表 (x±s)
2.2预后情况
实验中谵妄发生率23.33%(14/60),低于对照组48.33%(29/60),P<0.05(X2=13.592,P=0.000)。实验组28d生存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78.33%(47/60),P<0.05(X2=9.250,P=0.002)。
3.讨论
ICU患者普遍病情危重,且多数需要机械通气,伴随严重的应激反应,疼痛、焦虑问题较为普遍,容易发生谵妄,不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此需要做好镇痛与镇静工作。而在采用集束化镇静与镇痛护理时,通过每日唤醒与呼吸监测,能够实现对患者精神状态以及体征的有效评估,并提高用药的针对性,而加强谵妄监测与管理,则能够预防过度镇静,有利于患者的康复。配合对患者运动训练与指导,则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咪达唑仑剂量、ICU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实验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d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该护理方案效果理想。
综上所述,对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能够缩短患者入住ICU时间,加快其康复进程,有利于降低谵妄率,提高生存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王有连, 王杨周, 王佳佳. 集束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8, 32(22):160-163.
[2]文英花. 集束化镇静护理干预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29):252-253.
论文作者:雷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机械论文; 对照组论文; 时间论文; 生存率论文; 发生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