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系统方法探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体系_思想政治课论文

用系统方法探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体系_思想政治课论文

浅谈以系统方法构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系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系统论文,浅谈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途径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质量的建设人才这一奠基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现状及工作实效将直接影响工程的进程。平心而论,尽管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总的说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与国家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如社会变革的加剧和多种价值观念的冲击等,但我认为就学校内部而言,各做各的,没能齐抓共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试用系统论这一新型科学方法对其进行粗浅的分析,以期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新途径。

一、为什么要将系统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

所谓系统,就是泛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亦可称之为部分、因素或元素)按一定的规则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有机整体。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系统地研究和处理有关对象的整体联系的一般科学方法论,叫做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尤其适用于研究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动态性的事物,而且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在许多方面相吻合。具体体现在:

1、整体性原则

这是系统方法的核心。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功能的总和,它具有各个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中所没有的整体特性。系统方法的整体性原则的内容就是从整体的目标出发,研究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规律,从而达到整体的最优化。而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元素众多,牵涉面广,关系复杂,相互作用繁复,所以,开展和研究思想政治工作,更要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把与人的思想有联系的因素,包括社会的因素、家庭的因素、自身的因素等综合起来,考察、思索问题的症结,考虑所要采取的措施,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洞察力,提高预见性,这是最富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方法。

2、有序性原则

系统的任何联系都是按等级和层次进行的,都是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这种有序性是由系统的结构保障的。结构是系统的稳定的联系。因此把握系统的有序性,就是把握系统的结构。尽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异常复杂但却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秩序、有规律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科学化,运用这一原则揭示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以便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方法。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结构由以下要素构成:

中┌┌ (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坚持四

学││ 项基本原则教育;

思││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

想│内容系统< 职业道德、家庭道德教育;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

政││ 观、价值观教育等。

治│└ (3)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工│┌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教学的人才, 从事实际

作│目标承担系统< 思想政治工作的人,

系│└具有较高思想政治修养的其他人才。

统│┌ 正确分析具体问题的是非→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形

的│进程系统< 成各种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结││ 值观和科学世界观→遵循正面引导与具体问题分析相

构│└ 结合的原则

│途径系统 思想政治课、团队活动、主题班会、环境熏陶、社会实

└ 践等

3、动态原则

系统是经常处于运动之中的,系统的有序联系是在发展中进行的,系统中一种要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另一种要素甚至整个系统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具有特别活泼的动态特性,所以运用动态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适时地协调处于不停地发展变化状态的各种要素的结构关系,防止各种元素的畸形组合,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由此可见,系统方法不仅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原理的具体化和实际运用,而且是对这一原理的丰富和深化。它的广泛运用促使人们实现科学方法乃至一般工作方法的现代化。系统方法作为现代科学知识的结晶,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来,对于提高工作实效,增强领导效能,有着重要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不能用系统思想处理思想工作问题的现象。这些现象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因素。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将系统方法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及现状

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中学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发展教育事业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根本的目的是要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方面,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以此为目标,严格地、系统地培养教育他们,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在探索新时期的工作体制、特点、内容和方法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搞好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也存在十分明显的矛盾和困惑,这些矛盾和困惑体现在不能清晰认识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没能发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作用,不能充分认识思想政治课及其它课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作用,由于存在这些问题,反映在实际工作中,似乎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只是校领导、专职干部、班主任的事,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

三、以系统方法构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系统

1、显性教育途径和隐性教育途径系统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有研究领域、理论基础、内在规律,有特定的职能、方法、策略、技巧的系统。因而它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途径系统作为这一总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构建是否合理、全面,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对象是人,人的思想是一个巨大容量的系统,较多的表现为潜隐性和长期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功效的发挥与显现并非都是立竿见影的,因而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系统可分为显性教育途径和隐性教育途径。

显性教育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课、团队活动、主题教育(校、班会)等,从正面进行教育灌输。而隐性教育途径可以包括教学渗透、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它是指不为受教育者自身所意识到的一种教育方式,是相对于显性教育途径而言的,是教育者将教育内容融入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使学生得到心灵的感化,自发地接受思想教育。它的特点是“寓教于不知不觉中”,“论道而不说教”,间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应将显性教育途径和隐性教育途径有机地结合起来,前者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旋律”,后者是这一“主旋律”的有益补充。充分发挥其所长,默契配合,使思想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2、重视思想政治课、 学科教学及校园文化在途径系统中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缺乏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较多的重视了团队活动、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的作用,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学科教学及校园文化的德育渗透,因而影响了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1)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

思想政治课就性质而言,应偏重于德育课,它是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它发挥着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特殊功能。中学政治课担负着学校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课程、政治理论课程。”

然而多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与思想政治课常常脱离,一方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似乎不需要政治教师的配合,体现在一是以削弱思想政治课来加强数理化和外语。二是在一片加强声中,把思想政治课纳入应试轨道,作为帮助学生应付会考、升学考的“捞分课”,这些都削弱了政治课的应有作用。没有给思想政治课以应有的地位,不注重发挥其导向作用和独特的功能。另一方面政治教师也不很了解,有的也不想了解整个学校思想工作的状况,为上课而上课,这当然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因此我们应把政治课摆上应有的位置,不应当把它视作一般传授知识的课程,而应对担负这门课的教师给以必要的“照顾”,为他们能够更好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及时和政治教师一起分析学生状况,鼓励教师深入学生做思想工作。学校领导要考虑思想政治课与学校日常思想工作、党团组织活动以及其它思想教育的渠道如何协调配合,确立科学体系,把政治教师这部分力量组织起来,以加强中学思想政治工作力量。

(2)注重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

学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条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学科教学无论从时间、空间、容量上看都是最大、最广泛的教育途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要拿出主要的时间专门进行孤立的道德教育。他说:“学校里所做的一切应当包含深刻的道德意义”,可以认为,他所说的德育的“主导地位”是指道德因素应当始终贯穿在学校的全部教学和教育工作之中。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认识活动是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的。教学这种认识活动尤其如此,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进行的。通过教学这种认识活动,不仅学生的知识、技能起变化,他们的思想意识和世界观也会起变化。所以我们不能把教学理解为单纯的业务问题,它始终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思想教育寓于各科教学是一条教学规律,违背了就要出漏子。倘若各科教学都能渗透思想教育,那必将赢得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阵地,大大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那末思想政治教育必然会象春风化雨似的滋润学生的心田,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这方面我们以前是重视不够的。那么,如何做好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呢?

①培养教师自觉渗透意识。许多教师备课时,心里想的是如何去讲清楚,让学生能理解,很少想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在讲授教材、提问学生、设计教学方法时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②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教师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科渗透德育的成效。教师应不断进修,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从而在大纲和教材中很好地发掘出德育因素,恰当地选择教育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自如地进行教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他在言行中表露出来的对事物的感情和态度,有着比任何语言都巨大的感染力。他的每一项表率行为,都是每一个正确观点的最好注解。因此,教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外,无论是政治思想还是道德品质,都应该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为人师表的表率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科渗透德育的效果。

(3)重视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氛围

隐性教育途径必须依附于某一“载体”。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借助于环境,环境对人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因而应尤其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的内涵很丰富,既可以指环境文化,如校园绿化、室内美化等,还可以包括设施文化,如图书馆、阅览室等,又可以包括课外文化,如班刊、校报、校电视台等,而这些与中学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价值观的取向、确立,有很大的导引功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将使学生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到合理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到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的文化对他们的侵蚀。通过创设和谐优美的环境,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文化对学生个体影响和教育,使他们在有意与无意中受到启发和感染,从而增强德育功效。

要真正做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构建合理的途径系统,当然具体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远不止上述说到的一些。而我以为,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使我们工作的正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3、构建系统时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1 )作为负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在应用系统方法引入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科学步骤。

首先,必须确定这一系统的最终目标,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中间性目标。

其次,必须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研究它们之间和它们与总体目标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对各项具体措施以及发展趋势进行综合考察。

再次,探求达到总目标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优化方案。

最后,组织实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察,还要随着方案实施状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协调和控制。

(2)注重了解我们的施教对象——学生的思想实际

思想工作实质上是教育者、被教育者主客体双方的一种信息沟通工程。如果我们不是很准确地把握它的特点,就如同一个乐队指挥不了解在什么时候运用乐器的音色、音量和节奏来体现这首乐曲,那么他永远不能够体现出乐曲的最佳境界。

当代青少年有其明显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政治、经济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多,接受新事物快,自主意识和逆向思维增强,同时他们年轻,社会经历少,在优越生活环境中成长,缺少逆境磨炼,对祖国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不全面、不深刻,又不能很好地用辩证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难免要犯片面性的错误,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增加了新的难度。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学生思想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提出合理的思想教育要求,确定恰当的途径,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向教育者所要求的方向发展。这里着重谈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呈现的特点及认识特点重要性。

①多道性。在现实生活中,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渠道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是在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关系中,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这就构成了纵横交错的结构,从各方面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实体因素。了解了这一特点,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重视计划的总体性,加强各方面力量的协调性,珍视青少年学生的敏感性,加强指导、正确引导。

②有序性。学生的思想和学校都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现象上看是紊乱的、无序的。从发展变化的过程来看,它也的确有过无序的混乱的状态,但随着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的认识的提高,对学生的影响会越来越走向有序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及时地进行动态调节,使思想政治工作符合客观的规律。

③自觉性。在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序结构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自觉的积极的活动者。教育工作者的自觉性表现为主动性和主导性。学生的自觉性在认识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独立性、批判性和选择性。如果教师和学生没有这种自觉性,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进行,就不可能取得切实有效的成果。所以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充分重视培养和激发这种自觉性和主导性。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不仅有理性的科学思维,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内容。人们的思想问题,是难以定量的多元函数。用科学的手段转化人的思想,也不能象转动旋钮调节机器状态那样灵敏和准确,而必须是对人们思想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对影响人们思想系统的社会的、家庭的、政治的、经济的、领导的、同事的等各种因素进行的巧妙协调,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在进行科学实践中,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和层次结构,构建科学的途径,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理论和具体实际的结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1997—09—25

标签:;  ;  ;  ;  ;  

用系统方法探讨中学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体系_思想政治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