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九中学 255000
有人称:音乐是神经系统的“维生素”,也是花钱最少的“保健品”。而不久前看到一篇调查文章,看到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不大,对音乐课是想爱不能爱,回想到自己的音乐教学活动,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是给孩子们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美的享受,在我们的有效教学中占重要地位的“备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又该怎样做呢?学生在心理上需要怎样的音乐课呢?下面就音乐课堂中的唱歌与欣赏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学生直接兴趣远比间接兴趣重要得多,比如学生对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感到枯燥乏味,但觉得学习音乐知识对自己提高音乐能力有益,进而去学习,在我们音乐课堂中学生用间接兴趣去上音乐课这样的状况还是很多的,而我们在上课中恰恰要利用好学生的直接兴趣,千万不要在这时打击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上学期在欣赏歌曲《万马奔腾》时,由于节奏鲜明、铿锵有力,我发现有一名男同学在很“忘我”地做刷牙的动作,并且每一下都和着乐曲的节拍,按照节拍来做律动,这是强有力的音乐节拍给他的灵感,我一直在默默观察他,他并没有发觉我在看着他,他做刷牙的动作一直持续到音乐的结束,他的动作立即停止,抬头一看,我们眼神来了个“正面交锋”,我知道他心里已经做好被批评的准备了,我没有批评他,反而很欣慰地鼓励他运用了音乐明显的节拍律动,这点很好,但是能不能做些与这首乐曲有关联的动作,比如想象一下在大草原上骑马的动作及表情,说完后又欣赏了一遍,其他同学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做了其他动作,如拉马头琴的动作等,学生有了直接兴趣才会更好地投入到音乐感受中去。小小的课堂片段,怎样处理在一念之间,但是首要一点要摆好心态,不要一味地去批评,你的一句到位的鼓励性语言也许会影响他对于你的课的心理变化。
记得贝多芬说过:“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精神迸发出火花。”我们的音乐教学还应贯穿一条主线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从课堂氛围到教师范唱、范奏,从学生的演唱表现到每首歌曲的处理,都应强调音乐形象的整体性,使学生能在美好的音乐中,受到教育、感受到音乐的美。把这个“整体性”融入到教学中去,就以唱歌为例,我发现一些学生唱歌平铺直叙,一些学生大声喊叫,长久下去肯定会使他们的嗓音受到损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可自己设计发声练习曲,例如:
1=C 2/4 13 24 ︳35 42 ︳1- ︳1- ||–‖
五 朵玫 瑰 花 (a-)
看似简单的练声曲,既训练了学生气息的支持力,又进一步使他们在咬字吐词方面得到训练。让学生比较直观地感受到发声曲的意境。在欣赏课中我们要充分挖掘音乐本身的美感去感染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阶段要深度地挖掘教材,不能只一味地想着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还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是否能接受,学生实际能掌握多少,比如在欣赏歌曲《庆丰收》时,让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听后感受时,有个学生说到歌曲听上去好象很乱、很急,首先不能否定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先接受他的观点,然后从歌曲创作背景及语言描述上面去引导学生,启发他们,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去想象歌曲描绘的场景。学生对具体实物不了解,没有实践经验的原因,当我给他们讲了秋天农忙时的热闹场面时,他们便能更深一层地体会歌曲的内涵。
课堂小亮点之一:“课上用比赛的方法去学习”。在每次学生学会歌曲之后,用比赛的方式来检验学习效果,在课堂上学生们能意识到“比赛”的含义,在比的过程中如果不会唱的同学会用最快的速度去听、去感受、去模仿,为了不让本小组落后,尽力去配合其他同学的表演,不知不觉地增加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在齐唱的过程中,比如学习到比较振奋的歌曲时,全班会自然地唱到一起,节奏空拍一致,声音洪亮,那时候整个班级融为一体,才达到了学唱的集体意识,在学生之间的配合上形成默契。
小亮点之二:“我的声音很好听”。记得一次唱歌课上,我该讲的、该示范的都做到了,可是总感觉学生唱的声音效果不理想,怎么办呢?这时我想到:干脆用一盘空白带用录音机把学生自己演唱的声音录下来试试,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该怎样唱好听,在这个过程中我会不断地作气息与声音的引导,学生们都很兴奋,从心底重视了起来,都想把自己最美妙的声音录下来。“原来我的声音很好听啊”这种教学方法比我一味指出学生问题强多了,学生更乐于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改正,学生有兴趣了,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
对于培养学生兴趣方面确实要动脑筋,要努力做到怎样达到学生的内心需要,在教授完歌曲后,进入对歌曲的艺术处理阶段,我也有几点看法:首先,有个规律是“先入为主”。要重视学生听觉的的第一印象,比如你的第一声范唱可能直接决定了他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你的“第一声”应该是声情并茂的,这就需要平时打好音乐基本功的基础,才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大家都会有个思维定势,你唱得好的歌曲你才更愿意唱给别人听,这就是感官上的刺激,应该做到以情动人。其次,我考虑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们对流行歌曲就算很难的歌曲也能模仿出来,而一首简单的教材上的歌曲要费很大劲才能学会呢?他们听流行歌曲的渠道在哪里?有了兴趣,你就愿意多听,听的次数就会多,对,就在这里,“听的次数多”。众所周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有人曾研究过,一首歌曲你安静地听90次,终生不会忘。多听才会熟练,熟练了才有可能产生感情,在音乐课堂上,可以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反复听,在这个过程中,就要发挥你的导演角色了。“请同学们注意听,音乐中反复出现的是哪一乐句,你觉得最好听的是哪句,让你印象深刻的是哪里?”把提问式教学运用到听的过程中去。
论文作者:徐阿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6
标签: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歌曲论文; 音乐课论文; 自己的论文; 兴趣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6月总第2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