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元汇率下调对香港经济的影响_汇率论文

港元汇率下调对香港经济的影响_汇率论文

港元汇率下调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港元论文,汇率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港元汇率调整的结构

在具体评估香港经济受汇率的影响之前,应先详细了解美元下调的结构。因为尽管港元与美元挂钩,但美国的贸易伙伴及竞争对手与香港不尽相同,美元的下调也并非十分平衡,因此有必要区分这样的调整对香港来说影响究竟有多大。

美元见顶回落始于2002年2月。联储局编制了3个美元指数:美元兑26种货币的一篮子指数,美元兑主要货币指数(7种主要货币为欧元、加元、日元、英镑、瑞郎、澳元及瑞典克朗),以及美元兑其它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指数。从2002年2月至今,这3个美元指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8.8%、-17.5%和2.9%。换言之,美元下跌主要集中在兑主要工业国货币之上,而美元兑亚洲主要货币及新兴市场货币要么跌幅温和,要么不跌反升。在其它主要贸易伙伴的19个国家当中,既包括货币与美元挂钩的中国、香港及马来西亚,也包括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及竞争对手台湾、新加坡、韩国等,还包括近年来饱受冲击的俄罗斯及南美新兴市场国家。单从这方面看,香港似乎获利不多。

美元指数的汇编主要是以美国的贸易情况及结构为基础,对香港经济来说参考价值更高的恐怕还是港汇指数。政府统计处及金管局分别编制了名义港汇指数及实质港汇指数,后者是根据香港与其贸易伙伴消费物价指数相对变动的情况对前者作出调整而得出。这一经过通胀调整后的实质港汇指数往往被视为反映香港价格竞争力2003年8月的指针。从2002年2月至今,名义及实质港汇指数分别下跌5.3%及7.8%,即港元汇率的确随美元下调,而由于香港持续通缩的关系,实质汇率的跌幅要较名义汇率为大。除兑人民币与马币由于与美元挂钩而不变外,同期港元兑新加坡、南韩及泰国货币的名义汇率跌幅分别为5.6%、9.9%及4.0%;兑台湾及菲律宾货币则录得3.4%及5.1%的升幅;兑主要工业国货币的跌幅则达到双位数。如果从1998年8月的高位开始算起,名义港汇指数跌幅约为5%,而实质港汇指数因为长期通缩而下跌逾20%,可见港元汇率近年不断下调,对香港经济应有一定帮助。然而,如此跌幅是在5年间累积而得,其效力自然不如在短短12~18个月内相同幅度下调可带来的影响。

出口

一般认为,港元汇率随美元下调有利本港的出口。要清楚评估港元汇率带来的影响,就有必要检讨它究竟能否令香港的出口增长幅度高于进口,从而令整体贸易情况改善,对GDP产生正面贡献。另外,也有必要区分港汇对商品贸易中港产品出口及转口贸易的影响,同时要检讨它对本港服务贸易的影响。

如前所述,港元实质汇率于1998年见顶回落已逾两成,尽管同期名义利率只有5%的轻微跌幅,1998~2002年香港的整体贸易情况不断改善,构成本地生产总值开支部分的贸易盈余不断扩大,2002年时扩大至1028亿港元,较1998年时157亿港元赤字不可同日而语。从表面上看,主要由于通缩造成的实质汇率下降似乎成功改写香港贸易的命运。然而如果把整体贸易中商品贸易及服务贸易分开检讨的话,便会发现尽管香港商品贸易总额较服务贸易总额高逾5倍以上,但近年来香港整体贸易状况的改善却基本上源于服务贸易的突破之上,而香港商品贸易近年有赤字扩大的趋势,这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因为一般来说名义汇率的变动对商品贸易影响会较大,这也是现时美、日均试图寻求弱势货币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香港近年来港元名义汇率的降幅有限,故对商品贸易的帮助较小。倒是由通缩导致的实质汇率下调令服务业主导的香港经济重拾部分竞争力,加上香港贸易近年从转口贸易到离岸贸易的2003年8月转型,使香港服务贸易以相对于商品贸易小得多的规模对本港经济增长产生了大得多的贡献。

商品贸易方面,如果从港汇见顶(08/1998)及美汇见顶(02/2002)两个时点出发来量度,就会发现无论从港汇见顶或是美汇见顶开始计算,香港的港产品出口均持续显著地下降,但转口增长明显。由于港产品出口的拖累,整体商品出口增幅不及进口,令商品贸易始终未能出现改善。如果从月份数字看,港产品自2000年11月以后就同比持续下跌,跌幅到近月仍不时达双位百分比数字,占香港总出口的比例已跌至7%左右,而且尚无改善的迹象。这就是说港元汇率下调对于竞争力下降且本身在寻求外移的香港制造业毫无帮助。香港转口贸易之所以有长足增长,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因素,而非港汇下调的因素。根据最新的按国家/地区对外商品贸易数据分析,香港的转口中有45%是输往中国,而转口往美国、日本等其余9个国家/地区的货值则占去38%,令前10大目的地占转口总值的83%。转口往中国的商品中大部分是以中国的加工基地为目的地,而转口往其他国家/地区商品的产地却几乎都是中国。难怪香港的转口贸易当中80~90%都是与中国有关,要么是以中国为目的地,要么是中国制造的商品转口。在这种结构之下,决定香港转口贸易命运的就不是港汇,而是中国的竞争力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在SARS期间也仍保持三成以上的升幅,令香港的转口贸易水涨船高。因此,港汇的因素充其量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因素,香港无论是服务出口还是商品出口中的转口都主要受惠于中国因素。由于港汇调整幅度温和,故不可能扭转港产品出口式微及制造业外移之势,因此港汇对香港出口的影响也只是相当温和。此外,有趣的是香港依赖的中国外贸,由于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缘故,其竞争力主要也并非来自汇率,而主要是来自低成本和高生产力吸引了制造业的迁移。结果中、美之间虽然相对汇率未变,但中国持续取得贸易顺差,而尽管人民币相对于亚洲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来说走低,中国对其却持续录得贸易逆差。

投资

如果说出口反映的是香港对外竞争力的话,那么投资就应该反映香港内在的竞争力,尤其是香港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从1998年至2002年,香港每年吸收的外来直接投资均超过1000亿港元,其中1999年及2001年接近2000亿港元,2000年甚至接近5000亿港元。以香港约12000亿港元的经济规模来看,这样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如果都能转化于生产和服务的话,对香港经济的支持不可低估。然而现实情况是香港5年来两陷衰退,通缩持续56个月,失业率再创新高,这与庞大的外来直接投资流入统计明显不符,原因何在?

2002年5月《中银经济月刊》“香港国际收支转向的剖析及启示”一文认为,由于国际标准涵义及调查范围更为广泛,香港外来直接投资的流量统计因此扩大。原因之一是多家国内大型企业来港上市,集资金额算作外来直接投资,但筹集到的资金最终还是投放于内地市场,在港甚少实际业务,对香港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原因之二是香港一些企业将其控股公司迁册到海外税务天堂,它们与在香港注册的业务公司之间的资金往来也算作外来直接投资;原因之三是港、内经贸关系进一步融合令国内资金通过香港中转,也被当作是外来直接投资。由于香港的自由港特点,使香港的外来直接投资统计更多地反映了香港的中介地位,未能准确反映香港内在的竞争力,因此港元汇率变迁带来的香港内在竞争力的变化在投资方面不能得出结论性判断。

通缩

汇率政策近年无论是在日本或是美国均被视作抗衡通缩的重要手段之一。对香港而言,经过5年通缩的考验,自然也期望港元随美元的调整来部分纾缓通缩的压力。需要指出的是港元名义汇率的调整真实幅度很小,实质汇率以较大幅度下调却正是由于香港持续通缩造成。通缩是因,港元实质汇率下降是果,因此期望它反过来舒缓通缩情况,恐怕较难如愿。

通过汇率下调来抗衡通缩无非是靠人为地提高以本币计算的进口商品价格,营造通胀现实。在香港绝大部分消费品均依靠进口的情况下似乎对症下药。但这样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楼价持续下降是香港通缩最重要的根源。从1998年5月高位至今,香港CCPI的跌幅为15.4%,同期的住屋指数跌24.7%。由于住屋指数在CCPI中的权重约为30%,后两者相乘即得出由于楼价下跌而导致的通缩幅度为7.4%,约占CCPI总跌幅的一半,因此推断如果楼市稳定下来香港的通缩即可减轻一半并不为过。从这个角度看,汇率调整对楼价的影响并非直接或是必然,起更大作用的恐怕还是香港人置业信心的恢复。第二,香港人对这种人为制造通胀的可能反应。由于香港经济转型尚在进行中,存在失业率高企及工资方面持续受压情况。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品通缩纾缓了其生活压力。如果由于港元汇率下调而出现港元计价的消费品价格普遍回升的情况,消费者是否接受尚存疑问。这从地铁酝酿加价不果上可以看出,因此物价回升源于经济重拾动力还是人为制造的通胀其区别可能会很大。从过去10年的有关统计来看,香港单位进口价格指数的变化与CCPI的变化并不同步,有时甚至并不同向,进口价格的变动似乎领先于消费物价的变动。进口价格在过去5年期间两度恢复正增长对整体价格摆脱通缩的帮助有限,这是由于两者的组成不同,受到的影响不同,而进口价格能影响到香港整体物价水平的程度也不同,人为进口通胀的成效恐怕也要打个折扣。

公司盈利

过去1年半美元的大幅贬值对于美国众多大型的跨国企业来说是利好消息,因为其庞大的海外盈利当换算成美元结算时会因美元汇率的下调而录得额外的汇兑收益。同样,日本长期推行弱日元政策的动机之一也是帮助日本企业的盈利。那么港元随美元走低对于香港公司盈利的帮助又有多大呢?答案应是有一定限度,因为一来香港上市公司当中真正的大型跨国企业为数不多,二来香港公司业务的结算多以美元进行,货币对冲也中和了汇率变动的影响。综观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真正拥有规模性海外业务的大型企业只有汇丰控股及和记黄埔,其它公司的业务不是集中在香港就是在中国内地。由于中、港是事实上的美元区,能受惠于港汇下调的公司其实数目不多,其对整体股市的影响也就有一定限度。由于汇丰加和黄已达恒指比重的40%,因此如果其在欧洲方面的盈利因汇兑效应而有明显改善的话,对香港股市仍可发挥支持。另外,就是公司如何管理汇兑风险的问题。香港是事实上的美元区,也是国际金融中心,以美元结算或是对冲汇率风险的做法极为普遍。这样自然可以削减汇兑风险,但当港汇变动变得有利时,也就不能尽享其成了。

以上分析检讨了港元汇率随美元走低对本游出口、投资、通缩及公司盈利方面的可能影响,发现理论上的受惠在现实当中可能显得不尽人意,这与香港的经济结构有莫大关系。因此理论上香港是可以通过货币贬值的手段解决许多问题,例如纾缓楼价、工资方面的压力,令香港重拾竞争力等。但货币贬值无非是价格竞争,是众多竞争手段中最原始、最容易实行、也是见效可能较快的一种。然而香港能否通过货币贬值创造持续繁荣仍存疑问,香港还需要考虑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这是与香港作为事实上的美元区,汇率、利率稳定有重大联系的。从这些方面看来,改变香港汇率安排的理据还不十分充分。

标签:;  ;  ;  ;  ;  ;  ;  ;  ;  ;  ;  ;  ;  

港元汇率下调对香港经济的影响_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