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能力素质亟待提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教论文,师资论文,素质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五年之后,全新技术的21世纪就要来临,展望人类社会这一美好的未来,我国的职教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要推动职教的发展,就必须首先提高师资的能力素质。这是因为:
一、提高师资能力素质是新时期职教调整培养目标的需要
在世纪之交的最后年代里,人们已经清楚地预测到未来全球性变革趋势,即科技将成为国际竞争舞台的主角。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又将是人才的竞争。正如前不久召开的21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国际研讨会发表的《北京宣言》中所指出的,“下一世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人的综合素质将比21世纪更为突出地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发展教育已成为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的关键,成为所有渴望进步的民族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1〕职教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和输送劳动后备大军的重要途径,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工业化和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2〕要更快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培养人才, 加速提高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增强我国的科技竞争实力。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则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职教师资的能力素质。因为学生在未来岗位上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向他们“传道授业”的教师的影响。正如日本人所断言的“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建设的质量。”也正鉴于此,前西德才把自己产品质量及竞争力方面的优势归结为5万个全日制培训导师和近30—40万人部分时间制导师; 英国也才认识到,本国整个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培训者的培训”。至于美国人近期提出的“国家要为培养21世纪教师作准备”的战略性思考更是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新时期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提高师资能力素质是新时期职教招收高起点、多类型生源的需要
自1986年4月我国颁布《义务教育法》至今,十载春秋即将过去,义务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普及率在不断上升,这种良好的基础教育状况,无疑为职教招收高起点、高质量的生源创造了客观条件,而这些素质优良的学生要在职校中进一步谋求发展,显然,对教师的能力素质就会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教师只有及时充实提高自身的知识涵养,调整完善自身的能力素质,方能满足这些学生的新要求,造就时代所需的新人才。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行业、工种、岗位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将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行业、工种及岗位可能面临撤、并、合、转的问题,针对这两方面的需求,职教只有创造条件,开放办学,尽可能满足不同学习动机、不同入学年龄、不同学习形式、不同就业去向的学生对职校的各种不同要求,才能发挥自身的最大效益、促进自身的更快发展。而要能同时适应多类型、多层次学生的学习愿望,作为教师而言,就必须具有更全面的文化及专业知识,更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更娴熟的教育教学能力,这同样对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
三、提高师资能力素质是新时期职教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
教学内容改革是职教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增强自身活力,提高办学质量的核心。
当前,国内外许多职校都在此方面作出了不少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做法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强调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即逐步淘汰、删减过时、陈旧的学科或内容,丰富、充实反映前沿职业技术要求的新内容;第二,是在教学内容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知识的结合,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近来正引起我国企业界和职教界关注的德国“双元制”技工培养模式以及加拿大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CBE), 其重要特征中都有围绕从事岗位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能力来组织课程与教学的一面。作为教学内容传授者的教师,要能适应并推进此方面的改革,既须更新观念,改变多年来强调传统学科知识教学的习惯做法,又须及时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技术、培养教学中所需的新技能。
与教学的内容改革相呼应,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导致这方面改革的原因主要是:第一,职教培养目标、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变化。第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职教领域中的逐步运用。近年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序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个别指导法、问题解决法以及强调学生能力培养的“自我培训与评估”法等正越来越受到我国职教界的重视,要能使这些教学方法在我国职教院校得到合理有效的运用,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教师一方面须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采用这些特色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能正确使用及初步维修各种电教设备,而此两方面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都提出了挑战。他们要响应此挑战,就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四、提高师资能力素质是新时期职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师的能力是与成功地完成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优劣,而且还制约着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因此,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往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是当前,职教师资能力素质方面依然存在着下列三类问题:其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由原来的文化课教师转变而来,他们虽在教育教学经验上有一定的积累,但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还不可避免地受着原先教学的影响,在专业课教学中职教特色并不明显。同时,他们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操作技能等方面也相对薄弱;其二,部分来自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走上讲台后,在教育教学经验,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与理想要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其三,部分从一线工作岗位请来的兼职教师,往往感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困难,在此情况下,尽快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更是非常之必须、非常之重要。正如1994年召开的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所一致认为的:制定政策,加强专业师资的培训已成为我国职教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在目前条件下,我们应尽可能做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提高新教师的能力素质,把好入口关。
至今为止,教师(特别是专业课教师)总体数量上还与实际要求有很大差距,每年尚需从不同途径引进大量师资。我们必须从新教师的培养与聘用抓起,严格把好入口关。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作为职业学校师资的重要培养机构,要努力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招收普通高中及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的优秀学生。要提高办学水平,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及适应性较强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要加强专业思想及毕业分配教育,鼓励毕业生献身和扎根于职教事业。普通高等院校,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指出的,也要积极承担培养职业学校师资的任务要将此任务纳入其招生计划,所设立的职教师范专业要独立编班,并有单独的教学计划,在普通高校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要增加师范理论及实际动手能力的课程;对于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凡有志于职教工作的,必须尽可能创造条件,大胆引进。同时,在聘用之前,必须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培训,使他们能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要求。
(二)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能力素质,把好培训关。
每一位在职教师要能紧跟时代步伐,胜任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工作,必须经常性地参加培训与进修。因此,一方面有必要依托有关高等院校尽快建立、健全师资培训与进修网络,将师资的学历培训与专业培训、理论培训与操作培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有机结合,努力使培训工作逐步趋于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结合工作,借助以老带新,教学业务竞赛、挂职锻炼、教学研讨等形式,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第三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在工作之余,利用多种途径。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社会及学校要为教师的系统自学提供各种便利,在时间、资料、答疑、考核等方面予以一定的支持和保证,并在经济待遇、职称评定、住房分配等方面有所承认和体现。
(三)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与评估,把好考核关。
对师资队伍的管理与评估,可以推动师资的有效培养,合理使用及正常流动。可结合职教应用性等特点制定出更高针对性的职教师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健全职教师资能力评审机构,完善具有职教特色的考核办法,促进考核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高效化。打破沿用普教师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的传统评价模式,明确职教的新质量观,树立职教师资的新形象。在自我发展能力,公共关系的开发与维持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方面着重对职教师资提出要求,引导他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四)多方努力积极为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创造条件。
师资问题,在某种角度上,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它的妥善解决,不仅需要依靠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公众的支持。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师资整体能力素质最终得以提高。
1.要制定明确的教师任职资格。《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有关部门应尽早制定出职业技术教育各类师资在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任职资格条例,为教师培养、进修、考核、引进提供明确的依据,使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要落实教师培训经费。有关教育,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投资系统。对师资培训经费要统筹安排,重点保证,要将其纳入教育事业经费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明确制定开支标准和费用定额,要从中小学师资培训补助费和职教专项补助费中划拨一定比例,专项用于职教师资培训工作。
3.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职教师资的社会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较高、较理想的社会地位作为保障,要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因此,各级领导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教育法》,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教师的生活福利问题,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努力替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各种后顾之忧,使他们有精力有愿望致力于提高自身素质。
4.要开放教师人才市场。问渠哪得清如水,唯有源头活水来”,职教师资队伍本身不应是孤立和一成不变的。有关劳动,人事部门必须改革现行的劳动人事制度,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开放教师人才市场,疏通不适宜当教师者进入社会其它行业的渠道,促成职教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并在流动中逐步建立起量才录用、按能定级、按劳分配的优胜劣汰的机制,从而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和进取心,实现教师队伍构成和整体素质的优化。
注释:
〔1〕《人才管理》95年第1期 P25—26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