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筠连县大众医院妇产科 四川宜宾 645250)
【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并不孕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该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并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进行治疗。我们将针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卵巢激素水平、卵巢容积变化、基础窦卵泡计数情况完成对比分析,并以随访的方式对患者的妊娠率、排卵率结果进行统计,观察患者卵巢初步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在黄体生成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比值、基础窦卵泡计数值上具有好转,但卵泡刺激素未发生明显变化。两年后排卵率为85.29%,妊娠率为52.94%。结论: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患者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多囊卵巢综合征;黄体生成素;卵巢储备;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057-03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with infertility
Zhang Ling.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Junli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645250
【Abstract】Objective This experiment will be aimed at ovarian drilling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infertility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alysis.Methond The study selected 68 patients with PCOS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and treated with 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 (LOD). We will be for patients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ovarian hormone levels, ovarian volume changes, basal sinus follicle count to complet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follow-up approach to the pregnancy rate, ovulation rate of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 in patients with ovarian primary function Changes in indicators.Result The levels of luteinizing hormone, testosterone, luteinizing hormone/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and basal antral follicle count were improved, but the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Two years after ovulation rate was 85.29%, pregnancy rate was 52.94%. Conclusion 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has a good safety, it is worth i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Laparoscopic ovarian drilling;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Luteinizing hormone; Ovarian reserve; Safety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在手术方面主要有两种,即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和卵巢楔形切除术。由于后者术后多表现出盆腔黏连问题,因此普遍采用LOD进行治疗。但是,据相关资料显示,该手术可能导致患者卵巢功能性损伤,即卵巢储备能力不足,影响妊娠率。而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并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进行治疗,以探讨LOD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主要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并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LOD)进行治疗。患者年龄在23~3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9±2.3)岁,不孕年限在1~7年之间,体质指数为(22.1±3.6)。其中,属于继发性闭经患者18例,月经稀发22例,且所有患者均确诊为PCOS。除此之外,单侧输卵通而不畅的患者有12例,双侧输卵管畅通的56例,在手术治疗前均采用过药物治疗,但作用不明显。通过检测以排除其他妇科急性炎症的情况,符合LOD手术治疗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我们将对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的基础性激素水平、卵巢容积変化、基础窦卵泡计数(AFC)进行记录对比,并指导患者同房或口服CC诱导排卵。在随访过程中统计患者的妊娠率和排卵情况,并对患者的卵巢功能进行评价。
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手术方面,需在术前进行B超检查,排除盆腔异常、生殖道感染等特殊情况,在全麻情况下置入输卵管通液装置。手术需在40分钟内完成,且将出血量控制在20ml之内。术中需要根据患者卵巢大小以40W电凝功率进行卵巢双侧打孔,且总能量不得超过1200J(总能量=打孔功率×单孔打孔时间×打孔数)[1]。术后则需要确保患者无卵巢坏死组织的残留,并取相应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此外,需要使用100mL右旋糖酐、20mg地塞米松防止术后黏连问题的发生。
1.3 评价方法
在评价上我们主要进行激素测定和排卵情况监测。具体情况为,在患者术前(经期患者月经前三天)抽取外周静脉血3~5ml,术后有月经第三天,无月经患者六周内抽取外周静脉血3~5ml,并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进行数据对比。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患者术前、术后六周卵巢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即术前、术后FSH水平无明显变化,LH、LH/FSH、T、AFC个数和卵巢容积出现明显下降趋势。在术后两年内,有3例患者仍未恢复月经,即手术失败,手术成功率为95.58%。经过系统的B超检测,58例患者恢复了正常排卵,即排卵率为85.29%。与此同时,有36例患者成功妊娠,妊娠率为52.94%。
除此之外,我们对术后四年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变化进行了核查,并得到了43例患者的回访资料。即患者在LH、LH/FSH、T、AFC个数和卵巢容积方面与术后六周内测得的数据水平无明显差异。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后卵巢指标变化情况
3.讨论
多囊卵巢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排卵功能性障碍,即月经不调和不孕。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反馈调节机制发生紊乱,导致了卵巢激素失衡,且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生率具有上升趋势,已达4%~8%左右[2]。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临床治疗中,主要以帮助患者恢复月经排卵和不孕治疗为目的,同时要防止由于该病症引起的子宫内膜病变。当患者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或出现高雄性激素血症时,常考虑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此外,有资料显示LOD手术后,患者排卵率高达90%左右,但妊娠率仅为60%。因此,患者对LOD手术的安全性有着全面的关注,也成为本次实验探究的重点方向。
针对该病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进行治疗,主要是指使用电凝技术或激光技术在卵巢表面打直径在2~5mm左右数量不等的孔,其作用在于对卵巢组织的部分破坏,即降低卵巢雄激素的分泌,从而改善卵泡发育不良的问题[3]。随着雄激素分泌的减少,有利于减少对垂体分泌黄体生成素的正反馈。LH/FSH比值的下降有利于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了排卵率。此外,LOD手术的创伤小,并发症不明显,安全系数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与此同时,我们也结合了药物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病例,即通过口服促排卵药物的治疗方式也有一定疗效,但由于对卵巢的过度刺激也会导致卵巢刺激综合征。在本次实验中,通过手术治疗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但是,由于LOD手术的实质是对卵巢部分组织的破坏,强度弱则难以改变病症现状,强度过大则容易引起卵巢病变。就相关资料显示,LOD引起卵巢功能严重损伤的案例仍有发生,且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保护患者卵巢储备能力具有现实意义。进一步而言,在卵巢上每多打一个孔,就会有0.4ml的卵巢组织受到破坏,当打孔数量超过16个时,卵巢功能将出现明显下降。就相关资料显示,卵巢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进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育具有关联性[4],因此手术治疗的破坏与干扰值得深入探讨。
在近年的研究中,卵巢保护和手术效果得到了患者的高度重视。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合理控制打孔数量,并科学的安排洞孔的分布情况,准确的调试电凝时间和功率,有利于防止卵巢出血等突发情况。具体而言,为了防止患者卵巢出血的情况,要减少不必要的电凝操作,并对电凝功率进行最后的调试。在术后,仍应确认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部位,并彻底清理坏死组织,预防感染状况。在本次实验中,患者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恢复,高雄性激素的特征也随之弱化。在随后四年的随访案例中,患者卵巢储备能力与术后六个月的数据对比无明显差异,证明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带来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方面具有一定疗效,但是由于手术对卵巢组织具有破坏性影响,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出现早衰的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打孔数量,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为了提高患者的妊娠率,防止术后黏连,加强促排卵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先龙,任婧婧,王玉婷.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6,6(95):151-160.
[2]赵丽莎.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7(106):223-230.
[3]关晓霞.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症的治疗价值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6,7(59):103-106.
[4]孟凡丽.腹腔镜卵巢打孔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5(68):192-200.
论文作者:张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卵巢论文; 患者论文; 腹腔论文; 术后论文; 卵巢综合征论文; 卵泡论文; 不孕症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