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四区
近年来 ,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延长检泵周期 ,在注重井筒综合治理、强化技术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检泵周期上升316 d,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措施 :
1.杆管扶正防磨技术
引进"定向井诊断及优化设计软件",通过应用三维空间分析,建立科学先进的定向井模型,进行定向井的故障诊断和优化设计,具有钢杆柱、玻璃钢和钢杆混合设计及故障诊断功能,并能形象地描绘出三维井身曲线图。
2.防断脱工艺技术
管串的断脱是影响油井检泵周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问题近年来进行了以下方面的改进:(1)改进油管挂短节。采用 N80 加厚工具油管加工管挂,有效地减少了油管漏失、脱扣。(2)改进了滑杆。增大滑杆杆体,由原来 16、19 增大到 22。(3)改进游动凡尔罩。一是与滑杆连接扣型由M16×1.5 改为 M18 ×1.5,二是加厚凡尔罩壁厚,承载面积增加 1/3。(4)规范使用方卡子。保证光杆受力均匀不弯曲,延长盘根寿命,减少断脱。(5)推广标准光杆。25 标准光杆截面积较原来 22抽油杆增大33%,且表面经过了特殊加工处理,效果较好。(6)应用加重杆技术。针对泵挂较深,抽油杆柱下部断脱频繁的情况,采用 38 专用加重杆或用22抽油杆替代加重杆后,抽油杆柱下行阻力减小,下部断裂的几率下降89 .7%。
3.清防蜡工艺技术
针对部分油井结蜡严重问题, 坚持"以防为主 ,以清为辅 ,清防结合"的主导思想, 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油田的清防蜡技术 。通过以液体防蜡剂为主、热洗清蜡为辅,固体防蜡 、磁防蜡、注塑防磨杆清蜡为补充的清防蜡工艺的应用 , 油井平均清蜡周期由初期的不足 100 d 延长到目前的 400 d 以上 。
3.1液体防蜡技术。最初采用 KY-3 清蜡剂清蜡技术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密度小 , 不易与油水混合, 直接影响清蜡效果。开展以 PR-PI -C3 液体防蜡剂为主的防蜡技术, 使油井自然结蜡检泵周期由原来的120 d 延长到目前的 330 d 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 PR -PI -C3 液体防蜡剂在多口油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2 温控短路热洗清蜡技术。常规热洗存在着诸多缺点 ,主要是由于井深、油层压力低, 热洗液会与井筒杂质一起进入油层造成损害。针对以上问题,对常规热洗方法进行了修订,一是规范了洗井液必须用同层净化油;二是推广应用了短路温控热洗器。热洗时间缩短 1/2,热洗液节约 1/2。
3.3 固体防蜡技术。在推广使用液体防蜡、温控短路热洗清蜡的同时,开展固体防蜡工艺试验:将固体防蜡块装在防蜡筒内下在抽油泵与眼管之间, 使固体防蜡块在高温下逐渐溶解释放达到防蜡效果 。
3.4 磁防蜡技术。磁防蜡器是一种节能环保型产品,开展了强磁防蜡实验,油井免修期最高已达450 d,远远超出液体防蜡和固体防蜡的免修期。
4.防气工艺技术。针对部分油藏饱和压力较高(7 .12 MPa),原始气油比高(66 m 3 /t),由于井筒及近井地带脱气严重,严重影响了抽油效率。鉴于此,近年来开展了现场试验,根据实验情况今后应优先考虑气锚 +防气泵、螺旋式气锚、防气泵等防气工艺技术 。
5.玻璃钢杆深抽技术。玻璃钢抽油杆的一个突出优点是重量比同样长度的钢质杆轻 70%,这不仅可以降低抽油机悬点载荷,使减速箱扭矩大幅度减少,节省能源, 而且可以实现超冲程,满足深抽提液要求。
6.套破井综合治理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目前套损井占油井总数的 18.4%,其中套破井在用 67 口,治理后正常生产井46口。治理套破井的主要途径 :一是用支柱式封隔器与 102 小套管组合隔封 ;二是用 Y341 -114 封隔器坐封隔采;三是用防倒灌封隔器坐封 ;四是用完井式封隔器尾管悬挂坐封。通过以上综合治理,套破井检泵周期由原来的 232 d 延长至目前的平均465d。
7.防漏失工艺技术。试验油管无损探伤仪,对在用油管进行现场探伤,共实施探伤 90 口井 ,经检测有80 口井更换了部分油管,有效地防止了油管漏失 。
8.防腐工艺技术(1)丛式井组套管保护工艺技术。主要采取的措施:一是采油井水泥返高全部上返至洛河段以上,注水井全部上返至井口;二是绝大多数丛式井实施了套管阴极保护技术。从实施情况看,该项技术有效抑制套管的腐蚀损坏 ,提高了单井套管保护电位,成为丛式井组保护套管的一项成熟、有效技术;三是措施作业一律下封隔器保护套管 。对油田的阴防设施进行系统调研,进行了更新维护,保证了系统正常运行。(2)在 3 口腐蚀严重的油井上应用 KD 级抽油杆,使用后,油杆腐蚀明显减缓,未发生断脱现象 。(3)在油田开展了牺牲阳极的锌级防腐短节工艺试验。该工艺简单实用、操作方便 ,其原理是采用活动性比铁活跃的锌制作防腐短节,在井况相同情况下,酸碱盐水溶液先通过本短节 ,跟本短节反应以牺牲本短节来保护管、杆 、泵等设备不被腐蚀。
9.抑制"液击"技术。对低产低效油井,由于地层供液能力弱,深井泵充满程度低,大部分油井间歇出液,"液击"现象严重。"液击"产生的冲击载荷对整个抽汲系统造成了很大危害 ,尤其对泵阀和抽油杆的工况有较大的影响。主要采用了间开和低冲次抽汲技术来降低"液击"对抽汲系统的危害 。
9.1油井间开技术。间开油井实施后预计年节约电费234万元。另外间开后,油井的产量波动不大,平均泵效提高3.7%;同时在降低油井维护性作业井次和延长三抽设备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9.2低冲次抽汲技术。截止目前安装低冲次皮带轮,平均泵效提高10 .5 %, 节约电费 198 万元。安装 2 .5 次/min 超低冲次皮带轮 9 口,日平均节电 0.0429×10 4kW·h。
10.杆式泵采油技术。杆式泵可应用在高油气比井、斜井及含砂井,下井时整体随抽油杆下入油管 ,检泵作业时由于不起油管,减少了油管丝扣的磨损,延长了油管使用寿命。近几年先后试验应用 23 口,平均泵效达49.7%。
11.撞针式泄油器的引进与推广。在泵筒与固定凡尔之间的撞针式泄油器,在油田共试验安全打开率 100%,实现油井防磨到泵口,同时将因井下作业造成的原油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12.降低井口回压技术。在坚持管线投球、热洗清蜡、加药降粘的基础上,针对油井套管气丰富的特点,自制简易水煮炉,解决了因地理环境差、集输半径大、管线埋深不够等因素导致井口回压高的问题。油井回压普遍降低到 2 MPa 以下,保证油井冬季安全生产。
下步建议:(1)为解决杆式抽油泵砂卡后,造成锯抽油杆的问题。在泵上采用剪断销钉,保护抽油杆。(2)泵深超1500m 的井使用油管锚,防止因油管蠕动使密封套损坏。(3)为准确判断油管或泵密封的漏失,建议在泵下装一个试压装置在地面试验, 以保证泵的密封性能。(4)杆式泵的密封结构有待改进,避免在下泵或调防冲距的过程中出现密封套损坏或脱落现象。(5)杆式泵最大外径与油管内径间隙较小,将泵体外径尽量缩校
参考文献
[1] 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工艺在笔架岭油田的应用[J]. 张娜,胡鹏. 化工管理. 2015(29)
论文作者:杨文亭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油井论文; 油管论文; 技术论文; 套管论文; 周期论文; 漏失论文; 工艺技术论文; 《科技尚品》2018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