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企业财产的守护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守护神论文,内部审计论文,财产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部审计是部门、企业为了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现已成为我国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的重要职责。在新的形势下,内审机构、内审人员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及全新的思维方式开展内审工作,真正做到“抓大放小”、“抓重带轻”、“抓强促弱”,用新观念确定新思路,用新思路开创内审工作新局面。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确定内审工作新思路
更新观念,就是突破原有的简单“纠错查弊”的内审观念,充分发挥内审“防护性、验证性、促进性”的作用,避免重大决策失误,防患未然,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获得较好的使用效果。要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抓住经济运行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采取新的措施,提高内审质量:一是强化内审项目管理,推行“五定”责任制,即定项目、定人员、定时间、定质量、定奖惩,做到项目到人,责任到人。二是加大内审执法力度。对内审违纪问题处罚的落实情况,加强跟踪督查,抓住不放,直到彻底纠正为止。
提高认识,一是要提高对审计职能的认识。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经济监督,监督的目的就是维护,在经济活动中增强决策参谋意识、控制意识和指导意识。经常监督职能是通过监察和督促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促使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标准执行。为保证审计职能的到位和完整,要切实加强审计检查,揭露问题,审计处理的力度;利用内审职能在企业重组、扭亏增盈等方面起到实效作用,使企业的中心工作稳妥推进。二是提高对审计风险的认识。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中对差错和弊端未能识别、判断、检查而作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为最大限度地控制、降低或避免审计风险,就必须对审计风险实行事前控制,其基本举措:一是树立审计权威是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前提。二是加强内控测评是控制审计风险的客观条件。三是提高人员素质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根本措施。四是强化审计质量是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证。可见,只有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充分地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工作思路,就是根据本地实际,认清形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牢牢把握发展局势、时代特征以及发展机遇的基础上,理清新的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工作措施,主要做到“三个强化”。一是强化宏观意识,服务经济建设中心。抓住这个中心也就抓住了审计这个纲,摆正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政府中心工作是全局,审计工作是局部。局部要服从于全局,按照这个全局来安排审计项目,确定审计重点,处理审计问题。二是强化审计规范,提高执法水平。认真处理好“依法审计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审计点与面的关系”。重点学习运用《中国审计规范》,狠抓业务素质和业务职能,健全完善审计法律法规,在审计实践中,力争项项规范、环环把关,做到审计一个问题,带动一片,震动一方,具有很大影响。三是强化内部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审前抓准备,审时抓结合,审后抓成果。通过审计情况的综合评价分析,找原因、提建议、拿对策,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决策服务,争取产生“两个”效益。
二、完善内审制度,改进审计方法,适应现代企业的需要
在现代企业的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三大职能管理机构中,审计处于监督系统的中心位置,迫切需要建立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审计制度。诸如:审计情况报表制度、审计工作计划制度、结案审批制度、审计立案和结论落实制度、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审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等,力求把内审制度逐一落实到位,并作为考核审计质量的重要内容。其作法是:注意结合内审发展需要,及时建章立制;注意抓住问题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制定制度;注意根据形势发展,随时修改制度。认真抓好制度的落实,使内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立责权明确的内审网络,用制度相互约束,层层把关;配备素质高的内审人员,以适应制度的要求,独立并协调开展工作,对清产核资工作进行监督;加强企业年度审计及年度经营成果的公开评价;开展经济效益审计等。其目的是:维护财产物资的完整性;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保证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保证经济活动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经营决策、方法和政策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就内审工作方法而言,主要抓好“一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一个结合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四个转变:一是注重发挥审计系统的整体功能。由侧重审计监督向国家审计以监督为主、社会审计以服务为主、内部审计以管理为主转变。二是要进一步强化财务收支审计,逐步由现在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为主向以内部审计为基础、社会审计提供有偿服务、国家审计有重点的进行抽审转变。三是由过去单纯强调查违纪向对经济行为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转变,由查证为主的审计方式向查帐与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相结合转变。四是内审由传统的内审范畴向现代内审范畴转变,变事后审计为事前和事中审计。
三、健全内审机构,提高人员素质,确保内审整体质量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内审机构在企业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健全内审机构,既是强化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在需要;更是搞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健全内审机构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2、直接管理、委托管理的原则。3、相互独立的原则。4、向部门单位负责人负责的原则。5、内部机构实行双重领导的原则。设立内审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权;对资金、财产的完整、安全、财务收支、经营预算、信贷计划、外汇开支计划进行监督检查;检查会计凭证、帐簿、报表、决算、资金、财产、查阅有关文件、资料等。在业务上应当接受国家审计机关和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使内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
新的形势,新的要求。审计人员更要全面加强学习,不断拓宽视野。一要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培养一支“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机密”的审计队伍,使之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坚定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三要加强廉政建设,正人先正己,树立执法者的崇高威望。四是加强业务培训,聘请有关专家介绍会计核算经验,原始凭证的审核方法,组织学习经济学、管理学、理财学;财务管理学、会计管理学、成本会计学;审计学原理,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等,培养一支具有理论素质、文化水平、管理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适应多层次管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