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爆炸与学习的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整个社会历史中,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知识的累积也一直在不断增加。如果知识增长的指数比率很大,那么它就会像原子核裂变一样形成几何级数增加,到了极限时就会激剧地膨胀,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爆炸”。
早在60年代,美国Donald J.Hart出版了一本名叫《The explosionof knowledge》的书,后来中文把它译成《知识爆炸》。① Explosion含有不容易控制的意思,无论是“膨胀”或是“爆炸”,都是指知识增长速度之快和容量之大的意思,显然不会被误解为知识会炸毁。
自古到今,曾经有过三次知识剧增的时期:第一次是17世纪,古老的“宇宙有限论”动摇了,确立了“无限宇宙”的理论,从而使知识激增,震惊了人类。第二次是19世纪,产业革命引起了连锁式的技术发明,创造了西方的近代文明,又一次使人类震惊。第三次是20世纪的“知识爆炸”,它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时的竞争和战后相对的和平环境,从两个方面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了“知识爆炸”。这次知识爆炸,无论是广度抑或深度,都大大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知识的进步。例如,以公元一世纪知识基数为1,那么到1750 年才能增长1倍;1750至1900年,150年增长1倍;1900至1950年,增长1倍需要50年;50至60年代,每增长1倍需要10年;70至80年代,每增长1倍需要7年;从1993至2003年,人类知识总量较过去翻一番;2004至2010的7年内,将出现爆炸性的知识大突破;2011至2020年内,知识将比现在增长3—4倍;从现在到未来的30年内,世界的科技发明将超过2000年的总和②。总之,21世纪将是揭开众多科学之谜的时代,是物质文明更加发达的时代!
当今世界知识爆炸,一方面是由于科学技术新的发现与发明而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各种新旧概念、新旧知识重新组合的结果。知识的重新组合为知识爆炸开辟了新的渠道;而知识爆炸又为知识重新组合提供了新的知识单元。③因此,知识的“创新—组合—再创新—再组合”,就是知识爆炸增殖的过程。
知识爆炸对教育的影响极大,我们应当重新认识:现代教学的功能是什么?学生应当吸收何种知识?教科书应当如何编写?应当采用何种学习方法?教师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十分可惜的是,面对知识爆炸的形势,整个教育界反应是迟钝的,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改革对策,以至于保守的教育观念、陈旧的教学内容和落后的教学方法,至今仍然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致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
知识爆炸对某些传统的教学观念提出了质疑,如“教学主体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三基四性”的教学体系、“宝塔式”的知识结构等。就拿“循序渐进”来说,我们讲课到底如何讲?是否要按照科学发展的顺序来讲呢?显然是不行的。毛泽东就说过:“学历史,主要学近代史,现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三千多年,要是到一万年该怎么讲呢?讲原子物理,不必要从最早的那个学派的理论讲起。”④今天看来,毛泽东的话是对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不能片面强调事事都要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讲授教学的内容。例如,我们现在的中等学校的物理课程,依然还是1910年的课程内容,严重地脱离了现代科学发展的实际。
教育必须反映时代的精神,把握住学术的精髓,以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最基本的、最新的和最有用的知识。否则,我们就不能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知识爆炸之间的矛盾,就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以适应技术革命的需要。
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到来,与此相应的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学习的革命”的浪潮。⑤应当说,知识爆炸与学习的革命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呼应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世界里,只有进行一场有关学习的革命,包括学习的观念、学习的理论、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对学习的评价等,才能加快学习的速度,学习到新的、有用的知识,并且学会驾驭知识爆炸的浪潮。
提到学习的革命,首先应当对什么叫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理解。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把它作为一个单义词,是指通过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行为。但是,从本质上看,学习是由学与习两个词组成的,代表着两层意思。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孔子《论语》第一句话得到佐证。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⑥显而易见,他是把学与习分开的,代表着人们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两种活动。依我之见,所谓学就是模仿,无论是学间接知识抑或是学直接知识,实际上都是模仿,所不同的是前者模仿表示各门学科的符号,而后者是模仿某种实践活动。那么,习又是表示什么呢?顾名思义,习就是温习,即重复之谓也。因此,我认为学习就是不断地模仿和重复,直至达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词汇学里,学习既可以是名词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动词,问题是我们如何理解和应用。如果把它当作一个名词,那它就是一种具体的东西,你的目的仅仅是获取它;如果你把学习看作是一个动词,那它表示的是一个过程,并且你完全掌握了过程的主动权。我们从多层面上来理解学习,并不是咬文嚼字,而是更深地理解它的内涵,只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更自觉的应用学习的规律。
关于教学主体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教师是主体,因为知识是源源不断地由教师流向学生。另一种意见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为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当今,学习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所有真正的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学习要用脑子去思考,而不仅仅只是记忆。学习是一个发现过程,在这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⑦澄清教学主体,这对于在知识爆炸的时代里,如何开展一场学习和思维革命,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都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迎接知识爆炸对学习提出的挑战,近年来在国际上掀起了学习的革命(The learning revolution)的热潮,可以认为这是通向21 世纪的学习的对策。如今,信息就像汹涌的潮水向我们袭来,“使人们日益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⑧人类如何才能不致于成为信息的俘虏呢?最重要的是进行学习的革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为教育通向成功指明了道路。
快速学习方法是学习的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你知道怎样学习,你就能加快学习的速度,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国际上最早研究快速学习方法的是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罗扎洛夫,他出版了《暗示学和暗示法大纲》;英国的科林·罗斯的《快速学习》和美国的托尼·布赞的《使用你的大脑》等,都是阐述快速学习方法的代表性的著作。所有对快速学习方法的研究,都是基于人的大脑是可塑的,迄今为止,人的大脑细胞的95%以上尚未被使用。因此,任何人只要对学习的对象保持浓厚的兴趣,按照快速学习方法的要点去做,那么就可能使其学习效率提高5至20倍。
快速学习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而更重要的是在于行动。根据国外的试验方法,结合我个人的实践体会,把快速学习归纳为六个环节:
(1)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国外教育学家研究证明:“80 %的学生学习困难与压力有关。解决那个压力,你就能解决那些困难”。他们还幽默地说:“当我们处在压力之下,我们的大脑‘短路’了。”所谓“短路”,就是电流不通了,大脑“短路”,就是思维受阻了。因此,只有消除了压力,恢复了最佳学习状态,才能保证大脑正常和有效的思维。
什么是最佳的学习状态?怎样保持这种状态呢?所谓最佳学习状态,就是“既保持自然放松又要集中注意力”的一种精神状态,做到轻松、自如、乐观和自信。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学习任何东西,包括阅读、写作、教学,都可以是有兴趣的,只要把它像游戏一样对待。”⑨②在学习困难面前,要敢于说行,不能说不行。“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学习者,那么你有可能变成一个糟糕的学习者。”⑩相反地,你认为自己是个强者,那么你就能获得学习的成功。③经常保持井然有序的学习习惯,要保持愉快的心情,永无忧愁,永无烦恼。
(2)开动你的所有的感官。人有五大感官,即耳、目、口、 鼻和身体,人无论对外界的感知,或是对间接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由五个感官而形成的五个渠道而获得的。五个感官构成五个感觉,即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实际上,人的认知能力大多是这些感官综合协同作用的结果,而很少是单一的感官的作用。但是,美国马里兰州洛克威尔市特定诊断研究会,对美国、日本和香港5300名从5到12 年级学生的学习方法偏向进行了测试,结果有37%的学生只是触觉学习者,34%的学生只是听觉学习者,29%的学生只是视觉学习者。这个测试表明,大多数学生还是按照单一的感觉方法学习,如果他们学会了利用开动全部感官来学习,那么他们将具有巨大的潜力。
英国快速学习心理学家罗斯认为:“要想迅速有效地学习任何东西,你必须去看它、听它和感觉它”。实际上,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学生的差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否掌握了使用全部感官来学习的技巧。如以上数学课来说,学生一边听讲,一边看老师在黑板上的演式,同时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下老师讲授的要点。如果这样做了,那就是开动了多个感官进行学习,可是,现在大多数学生不愿做课堂笔记,这是学习能力的极大浪费。学会做课堂笔记,既可集中学习注意力又可加深记忆,真是一举两得。有人在总结爱因斯坦的成功经验时说,他发明相对论的灵感,就是开动全部感官的结果。
大多数的外语老师,都提倡“读、听、说、写”四位一体的学习方法,这实际上也就是开动全部感官的学习方法。我在大学时,学习俄语就是采用这种方法,上课时,一边听老师的朗读,我也小声地跟着读,同时手上拿一支铅笔在草稿纸上练习听写或默写。采用这种方法,一节课或一个早自习,我可以牢固地记住100个左右的生字, 效果的确是快速而有效的。
(3)学会略读。略读是读书入门的一种方法, 也是学习能力之一。什么叫略读?所谓略读,就是初读、泛读,也叫“观大略”的读书法。读书为什么要略读呢?这是因为书的内容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一样重要,更不是每一页、每一句的内容都要记忆的。任何书籍,其中有重要的,也有次要的;有实用的,也有无用的;有精彩的,也有乏味的。因此,在读书之始,通过略读对全书的概貌有一个了解,以便分清主次、难易。有些读书不得法的人,往往是一页一页地读,一行一行地记,看起来似乎很认真,实际上这是极大的浪费!
美国沃斯说:“如果你1小时能读一份报纸, 那也就知道怎样在一天读4本书了。”戈登·德莱顿是新西兰的电视主持人, 也是一位研究和推行《快速学习》的专家。他平均每天读2—3本书,每周读15本书,在过去8年中共读书8000本。他为何能读如此之多的书呢? 显然他是采用了“快速学习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掌握了“快速学习法”,那么每一个人在一生中实现读万卷书的目标都是可以达到的。
(4)学会多问。我国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告诫说:“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时,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古代大思想家屈原就是一位善察多问的学者,他在《天问》一书中,一口气提出了178个为什么,可见他观察之细,思考之深, 他的渊博学问与此不无关系。
美国快速学习研究专家沃斯曾说:“多问(ASK )是学习字典中最好的三个字母。永远不要害怕问你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专家。”发明家保尔·麦克克里德也说:“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吉卜林幽默地说:“我有6个诚实的仆人,它们教给了我一切。 它们的名字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何时(when)、怎么样(How)、何地(where)和谁(who)”。这6个仆人实质上是问题, 与其说仆人毋宁说是问题教会了我们一切。
靠自学成为专业作家的聂立珂,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发明了适用于学生升学考试的“四轮学习方略”。(11)这个方法的核心还是围绕着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开展的,他的四轮实际上也是四个问题,即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产生问题?怎样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怎么样?据介绍,凡采用这个方法学习的学生,在升学的考试中大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据报载,农村孩子赵梅生,没有进过一天的校门,完全靠自学,于1996年以634分的高分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 他总结自己学习成功的经验是:“自学是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再难的问题也要靠自己攻克。”(12)
(5)学会精读。略与精是相对的,略是精的前提, 精是略的目的与要求,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学会精读像学会略读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所谓精读,就是要仔细地阅读,有时是反复地阅读。一般来说,精读的目的是要掌握书中的重点,攻克难点和深究疑点,这就是所谓的“三点式”的读书方法。什么是书的重点?我们虽然不能给重点下一个普遍的定义,但一般来说,重点是指各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要么它们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要么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带有关键的作用。重点是分层次的,每门学科、每本书和每一章节都有各自的重点,这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
至于难点,对每个人来说是不同的,每个人通过略读以后,应当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这就是自己学习的难点。对于学习者来说,遇到学习中的困难,切不可绕过去,一定要下决心把它攻下来。最好是自己刻苦钻研,如果自己的力量实在不及,那就请老师帮助释疑,千万不要爱面子,不懂装懂。若那样做结果只能是害自己,到了考试或应用时,就会原形毕露,悔之晚矣!
再说探究书中的疑点,这是读书的一种方法,也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我们读书万万不可迷信,“唯书、唯古和唯上”都要不得。殊不知,书本上的知识不仅受着作者观点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时代的局限。因此,我们读书学习一定要采取分析批判的态度,对于书本知识进行一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对于一切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知,我们要学习掌握和应用,对于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内容,我们应当抛弃;对于前人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我们应当深入研究,不断地创造新的知识。在科学史上,这种事例是不胜枚举的,有的人因纠正了某种片面性而拓展了前人的理论,也有人解决了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导致了重大的科学发明。
(6)要学会记忆和储存。首先,应当澄清一个问题, 那就是如何对待记忆。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绝不是忽视记忆的重要性。所谓的死记硬背有三个特点:一是不分主次企图把所学的东西都记住;二是把杂乱无章的信息塞满脑袋,就像一个衣箱放满了乱七八糟的衣物一样;三是再现的信息是原始信息的机械复制品。然而,科学的记忆则是完全相反的,它是有选择的,储存是有规律的,产出的是原始信息加工的新产品。
古希腊生物学家普罗塔戈在3000年以前就很形象地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13)这话说得多好哇!容器不管多大,总是有限,装满了以后就不能再装,如果勉强为之,就可能发生爆裂。而只有火把才能照亮我们的心灵,才能融会百科知识,也方能熔化学习中的顽石!
记忆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很多学生不愿记忆,这是不对的。无论是科学家、发明家或作家,他们都有惊人的记忆力,也许这是他们成功的原因之一。怕记忆是怕艰苦的表现,是思想懒汉。记忆力就像人的肌肉一样,越锻炼越发达,越使用越强健。只要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每个人都会具有良好的记忆力,甚至到老年仍然可以保持旺盛的记忆力。
古往今来,不少的文人学者总结了很多的学习方法,当然也包括记忆方法。据我的研究,增强记忆方法的要点有三:第一,保持大脑的生理卫生,这是加强记忆的物质基础。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大脑呢?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大脑的活动规律,科学地用脑,保持平和的心理,防止大脑疲劳,杜绝烟酒,开展有益健脑的运动。第二,人的大脑是一个巨大的智力宝库,至今只使用很少的一部分。怎么才能挖掘大脑的剩余潜力呢?学会激活大脑,是增强记忆的一个有效的方法。人的大脑与思想是不同的,犹如电脑的硬件与软件一样。增强大脑的记忆,就像改进电脑的内存和外存器一样。激活大脑的方法很多,如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求卓越的目标,强化记忆的动机,激发对记忆事物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等,它们都可以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第三,充分发挥“记忆钩”的作用。讲到钩,我们就会联想到鱼钩、衣钩等,钩的功能是它能牢固地钩住某种东西。所谓“记忆钩”,是指加强记忆的一种方法,一旦掌握它,就可以使被记忆的东西记得快、记得牢。记忆钩与鱼钩、衣钩不一样,它不是有形的工具,而是一种观念性的东西。美国教育家布赞说:“如果你想记住任何东西,你要做的一切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14)这说明,联想在记忆中太重要了,我们所说的记忆钩就是记忆中的联想力。
在学习外语中,人们最害怕的是记忆,然而记忆钩却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当你记住了英语单词beauty(美丽),那么你就可以通过联想写出beau(花花公子),beautiful (美丽的),beautician(美容师)等。同样的,当我们知道了英语单词talk(谈话),就可以通过联想作用,很快地记住它的近义词,如dialogue(对话)、conversation(会话)、interview(交谈)、negotiation(会谈)等。如果我们记忆了possible、pleasupe,根据构词学的规律,我们就很容易写出它们的反义词是impossible和displeasure等等。 “记忆钩”不仅仅在学习外语上有用,而且在学习任何学科上抑或在日常生活中,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学习“快速学习方法”,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字面上,重要的是行动。我个人学习的经历是由苦学、巧学到博学,这里的巧学讲的就是学习的诀窍。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能光靠加班加点,应当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应该说,每个人都是可以成才的,而成功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只要我们认清了时代的特征,更新了学习的观念,掌握了快速学习方法,那么我们人人都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