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达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云南昆明 650032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2例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划分为观察组(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各41人。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及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8.05%)较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生理症状、躯体症状、睡眠状况及心理症状各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血管再通率,可以进行积极普及推广。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临床价值

在神经系统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常见病,具有较为严重的临床症状和较高的致死率[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传统治疗方法为动脉或静脉药物溶栓治疗,存在较窄的可操作时间窗,同时溶栓药物会导致颅内出血的情况发生,使得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对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2]。因此必须寻求有效治疗方法,促进血管再通率提高,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研究,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8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由随机分组原则进行划分。其中,观察组男女比例23:18,年龄在27至81岁范围内,(54.02±1.18)岁为平均年龄。对照组男女比例22:19,年龄在26至80岁范围内,(53.10±1.05)岁为平均年龄。在一般基线资料比较上,两组不存在影响组间对比的差异,P>0.05,能够实施对比统计。

1.2临床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经MRI、头颅CT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2)两组均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1)心、肺及肝肾疾病严重者。

1.3治疗方法

(1)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阿司匹林用药剂量为每天100mg;阿托伐他用药剂量为每天20mg。

(2)观察组:在上述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观察组患者急诊介入开通治疗,方法为: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全身肝素化,用药剂量为100IU/kg。协助患者采取合适体位,临床一般为仰卧位,实施全身麻醉或神经安定麻醉后,运用Seldinger技术对患者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将6F动脉鞘妥善置入。运用在5F导管对患者进行主动脉弓造影,对病变部位和弓上血管解剖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使血管侧支代偿和血管闭塞情况得到有效明确。在超滑导丝引导下将6F导引导管向责任血管中妥善置入,对工作位进行合理选择,微导管在微导丝的配合下经过闭塞部位,将远端血管床运用微导管造影进行充分显示,采用Solitaire FR取栓支架取栓,手术方案的选择需要按照侧支代偿情况、栓子来源、闭塞部位及患者发病时间等决定。结束后通过造影技术对血管再通情况有效评估,将导管撤出,进行即刻头CT复查,非溶栓患者,予低分子肝素或替罗非班维持治疗。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1)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2)对比两组生存质量状况。

1.5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16.0系统软件,(均数±方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管再通率对比

相比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56.10%(23/41),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8.05%(32/41)较高,存在一定统计学意义。

2.2两组生活质量各指标得分情况比较

相比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观察组得分较高(P<0.05),如下表1。

表1 生活质量两组对比(,分)

3讨论

性别、种族、年龄等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及血管性危险因素等均能够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死亡率和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予以有效治疗十分关键[4]。

介入开通技术主要包括机械开通技术和药物接触性溶栓技术两种类型。机械开通具有显著优势,例如使治疗时间窗延长;使血管再通时间缩短,促进血管再通率提高;促进死亡率降低,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等。但是该技术会运用到多种机械开通手段,例如支架置入、球囊扩张等,对人员和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需要昂贵的费用,因此使得该技术的广泛开展受到严重影响[5]。

本文通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应用价值予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管再通率(78.05%)高于对照组的(56.10%),且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各指标评分较高(P<0.05)。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后,在提高血管再通率的同时,使得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其临床价值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红梅,李天晓,蒯洁等.采用Solitaire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手术配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10):868-870.

[2]罗中华,宦怡,贺洪德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取栓器血栓模型的机械特性比较[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22(4):317-321.

[3]张虎庭,罗赛华.糖皮质激素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429-430.

[4]张振天,赵东毅,农永华等.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时机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56-57.

[5]王子博,管生,郭新宾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4,2(2):4-9.

论文作者:刘达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