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莉
(青岛市城阳区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山东青岛 266107)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白芍总苷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探讨白芍总苷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分别在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开始后的第1、13周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等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周后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组的肠胃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3周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芍总苷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相近,但是前者的胃肠道外不良反应较少;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关键词】白芍总苷;强直性脊柱炎;机制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2-0053-02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骨突、骶骼关节、脊柱外周关节及旁软组织,并可同时伴随关节外表现,患病严重者甚至出现脊柱强直和畸形。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等,此类抗风湿药物通常不良反应大,且个体依从性较差。白芍总苷是提取自白芍根部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双向免疫调节以及镇痛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白芍总苷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安全性大,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等优势[1]。本文旨在研究白芍总苷治疗强制性脊柱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通过观察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水平,探讨白芍总苷的治疗机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33例,年龄15~46岁,平均年龄为(28.2±4.6)岁;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34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为(25.3±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相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口服柳氮磺胺吡啶0.6g/次,每日3次,疗程≥13周,同时给予双氯芬酸钠100mg/d,分3次服完。研究组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第一周口服白芍总苷0.25g/次,每日3次;第二周开始口服白芍总苷0.5g/次,每日3次;第三周开始口服白芍总苷0.75g/次,每日3次,疗程≥13周,同时给予双氯芬酸钠100mg/d,分3次服完。
1.3 观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指标:入院前一周的BASDAI(Bath强制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脊柱疼痛和全身疼痛Likert四级积分、晨僵时间、患者和医生的评价积分、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2]。
疗效评价:(1)有效:治疗后BASFI、BASDAI、患者和医生的评价积分、脊柱疼痛和全身疼痛程度、晨僵时间等7项指标中有4项得到改善超过20%;(2)显效:以上7项指标有4项得到改善超过40%;(3)无效:未达到上述的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周的主要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3周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13周后的有效率为73.4%,其中显效率为52.9%;对照组有效率为75.1%,显效率为54.9%,两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x2分别为0.053、0.042,P均>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组的肠胃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P<0.05)。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骨突、骶骼关节、脊柱外周关节及旁软组织,并可同时伴随关节外表现,患病严重者甚至出现脊柱强直和畸形。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主要有柳氮磺吡啶、来氟米特、甲氨蝶呤等,此类抗风湿药物通常不良反应大,且个体依从性较差。白芍总苷是提取自白芍根部的天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双向免疫调节以及镇痛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白芍总苷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安全性大,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等优势。
本文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强制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研究组给予白芍总苷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3周后的临床症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13周后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研究组的肠胃外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13周研究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白芍总苷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相近,但是前者的胃肠道外不良反应较少;白芍总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0等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参考文献】
[1] 王英,崔永建.强直性脊柱炎应用白芍总苷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18):201-201.
[2] 阮立云,郑丽.白芍总苷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9):995-996.
论文作者:刘伟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8
标签:白芍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强直性脊柱炎论文; 血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吡啶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