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31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土建结构工程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并且人们对于各种土建工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土建工程的评价之中最为主要的就要数其安全性和耐久性。对此,本文主要对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进行分析,并且对如何提高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字:土建工程;结构施工;安全性;耐久性;对策
引言
长期以来,在国内多数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中,受设计水平、自然灾害、应力荷载、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项目的土建结构部分通常出现各种质量缺陷和病害,以至于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大幅降低,而此种影响也带有一定的隐蔽性,倘若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加以治理,不仅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将危害到一线作业人员与项目业主的人身安全。
1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分析
1.1土建工程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
土建工程的结构是由若干个不停的构件共同组成的,所以其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直接决定着土建工程的整体结构的安全性。我国对于土建工程的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有着相关的标准予以规定,一般情况下土建结构构件的的荷载标准应该不低于200pa。除了利用这种承载能力的值来确定土建工程结构构件以及结构本身的安全性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土建结构的材料的不同来计算其安全承载的能力。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材料在相同的结构中的安全性和承载能力是不同的。从应用上来看,我国对此的评价体系还不完善,但部分的评估方法和手段还是借用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先进的评估手段和技术,这也是我们要加强改进和创新的地方。
1.2结构的整体牢固性
所谓结构的整体的牢固性是相对于上文的结构构件而言的,也就是说整个的土建工程的整体结构的组合方式和形式是否能够抵御一定的外部侵害,能够达到良好的保护内部结构的效果和目的。一般情况下,这种牢固性是针对一些自然灾害而言的,虽然在灾害和意外事故来临的时候,土建工程的结构不能够保证其完全抵御外力的侵害,但是良好的牢固性可以尽量减小土建工程受到的冲击。另外,与牢固性密切相关的是土建工程的延展性,良好的延展性可以在灾害发生之时,有效的转移外力或者疏散外力,保护土建工程的结构。
1.3结构的耐久安全性
土建结构的耐久安全性就是指土建结构抵御受到外部的自然因素的长期的影响所导致的安全隐患的能力,这些自然因素是无法避免的,所以土建结构的这种耐久安全性的重要也就可想而知。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国在这方面的关注度还不够,但是又因为我国的抵地域辽阔,环境差异大,所以耐久安全性的工程因素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的土建结构的整体结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我们要从每一次的事故中吸取教训,重视耐久安全性的预防和措施改进,这也是为工程负责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
2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分析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与工程的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建筑物功能保持正常使用的保证。长久以来,混凝土是人们一直认为非常耐久的材料,但是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如果密实性较差或保护层过薄,那么在多年后就很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开裂或钢筋锈蚀等现象。在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检验时,大部分习惯采用单一的强度指标作为混凝土的衡量标准,这就导致了水泥细度的增加,这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都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那么就需要足够的施工养护,同时环境问题也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上对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问题极为关注,对结构的耐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涌现的新技术与新材料,使不少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对耐久性技术的综合使用以及耐久性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阻锈剂在混凝土中掺用;增加氯盐环境下工程结构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极为有效地提高了耐久性;对混凝土中的钢筋采用阴极保护;施用各类涂料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通过在混凝土中掺用活性矿物与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等等,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提高,对氯离子的渗入起到了有效地阻止作用,对钢筋起到了极为有效的保护作用。
3土建结构工程安全性与耐久性的提升对策
3.1加强技术性检测力度
长期以来,国内许多土建结构工程在施工建设、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裂缝、剥蚀、渗漏等质量病害,其中裂缝的出现对于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此,为及时发现、识别、处理结构缺陷,项目施工完毕后通常需要进行安全检测,利用声波跨孔技术、超声波技术等传统方法加以确定,同时还可利用射线法、回弹法、超生回弹综合法等技术手段检测土建结构的施工强度。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统检测手段主要作用于土建结构的表层,难以确定结构内部的质量、强度。因此,在实际进行土建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工程的性质与设计标准,有针对性的选择检测方法、加大检测力度,同时还需结合取芯技术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为后续的病害治理、项目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3.2保证定期的维护、更新、改造
对于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测力度,同时在项目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应定期组织有关技术、设计、管理人员对土建结构的质量、强度、承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现场检查、分析、评估,以确定其使用状态。在此基础上,对于存有变形、裂缝、位移的土建结构,应定期进行养护、维修,而倘若质量病害的规模、程度较大,则需要利用各种加固、填缝技术加以治理或进行更新、改造,以保证后续使用的安全、可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对于既有构筑物的监测手段、设施较为单一,为保证安全监测资料的准确性、全面性,有必要加大相关设施的更新、改造力度。
3.3不断改进、完善有关技术规范
目前由于我国有关土建结构设计的标准、规范水准较低,缺少一定的安全储备,国内各地方省市政府应加大宣传、支持力度,鼓励相关部门、企业自行制定、改进、完善相关的技术性标准内容,根据不同工程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场地环境,以多个等级的形式,针对土建结构的力学数值标准、安全系数等内容加以分解、细化,以保证各类项目施工的规范性、统一性,而对于国家性、地方性技术规范,应结合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技术水平、经济条件、环境特点等多方面因素,适当调整、提高最低安全水准,为土建结构工程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提供依据,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的安全性、耐久性。
3.4加强重视外部环境影响
近年来,国内许多混凝土结构工程在长期的使用中,受空气湿度、气候温度等外部因素影响,钢筋材料均不同程度的出现了腐蚀、生锈现象,以至于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对此,在设置土建结构的安全水准时,应综合考虑结构外部的自然、人为因素与突发情况,进一步强化土建结构自身抵御意外作用的能力,以提高安全水准、预留安全储备、完善项目设计等方法,提高土建结构的耐久性、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实践证明,只要遵循有关的科学规律性,提出合理的技术要求,并切实按照有关要求认真进行设计和施工,工程质量是完全可以保证的。要努力不断学习与研究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求不断发展,为国家的建筑事业发展作出一点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少飞.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建材与装饰,2017(24):22-23.
[2]许宏.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6):222-223.
[3]韩露,刘晓丽.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0):231-232.
论文作者:兰家宝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6
标签:土建论文; 结构论文; 耐久性论文; 工程论文; 安全性论文; 混凝土论文; 耐久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