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娇兰
深圳广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传统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管理理念,项目管理者一般对项目建设期成本的控制更为关注,而对项目的运营期成本控制相对忽视,至于环境成本控制、社会成本控制等控制要点的注重往往让路与项目资金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装饰行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借助 BIM 技术的可视化、可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关联性优势特点,统筹协调造价管理信息,使造价工作更为合理和精准,BIM 技术能有效突破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的固有状态,并实现对建筑装饰工程工程量的准确计算,并提高计算效率,还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BIM 技术;造价管理
一、BIM技术概述
1、BIM 技术的概念
BIM 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该技术能采用三维几何模型对建筑信息进行表示,能实现对建筑工程决策、设计、施工各阶段的智能化管理,并提高建筑工程运营维护的实际效率,能增强信息共享效果,实现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有效优化。在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中,对 BIM 技术进行应用,能有效收集建筑工程各操作具体流程以及相关信息,并实现对建筑组件的数字化演变,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真实模拟,并通过数字化控制,有效增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高效性,并降低建筑工程造价风险。
2、BIM 技术在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优势
BIM 技术在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BIM 技术突破了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的固有状态。BIM 技术能增强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性,并改变传统造价控制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增强造价控制相关信息沟通的有效性,能有效促进造价控制水平实现大幅度提高,并增强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的透明度。(2)在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量计算占据着重要地位。借助 BIM 技术,对工程量进行计算,能有效增强工程量计算的精确性,并促进工程量计算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3)BIM 技术能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BIM 技术能实现对建筑装饰工程资源利用的实时监控,并实现对各类资源,诸如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的优化配置,有助于增强造价控制的精细化,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利用。
二、建筑装饰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1、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缺乏系统化
目前应用中的建筑装饰工程造价管理模式是一般在建设项目初步设计以后编制概算,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编制预算,在竣工期间编制结算,造价过程处于彼此孤立状态,因各编制部门间的造价目标没有协调沟通机制和有项目针对性的合作沟通平台,工程全寿命周期内的工程造价相关的海量数据获取困难,经验或者局部信息来源成为获取工程造价数据的主要渠道。这种不连续的、被动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和造价控制方式,无法实现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和控制目标。
2、造价管理的整体性与时效性不强
在常规的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全寿命造价管理工作中,完整的项目造价管理按照工程实施阶段的不同进行划分,包括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预算以及工程竣工结算四个环节的工程造价进行管理,由于不同的编制阶段的参编的人员不同,故各项编制数据独立性较强,从而无法保障项目造价管理的整体性,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无法有效实现,且当造价管理出现问题时索赔和追责难度大。同时,目前建筑装饰工程造价多使用以静态的市场定额为主的指标,造价管理人员在相关工程造价数据和信息的获取上相对滞后,无法动态灵活地综合市场相关价格因素进行考量,而现实的工程造价管理受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不可避免,故静态的工程造价的时效性难以得到保证。
3、项目数据共享难度大
工程项目的造价数据主要来自项目本身,而传统建筑装饰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全寿命周期内不同阶段的工程信息和与之相关因素处于相对独立的状态,各类信息的共享与交流不好,这不仅影响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还使得造价管理的时间增加。工程造价的管理的信息需来自不同阶段和部门采集得到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整合与分析。当前,建筑装饰工程不同实施单位和部门之间开展的造价管理工作多仅限于点对点的双方的相互沟通与协议,其在与工程相关的数据信息储存、管理和分析等方面使用的二次加工处理方法与工具差异较大的,其信息交流机制也未科学建立,从而影响各方对项目理解的一致性,导致造价管理的成本增加、准确性下降,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可避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采用 BIM 技术控制建筑装饰工程造价过程分析
1、多专业协调
建立模型,减少不同专业间的冲突 在 BIM 模型中,装饰工程的设计建立在已审核完成 的建筑、结构、机电模型之上,设计师可准确把握各专业信 息及已形成的空间形态,据此建立装饰工程设计模型并设置模型的材质,减少了二维平面装饰设计中各专业间的冲 突,实现装饰与结构的良好结合。BIM 模型中的碰撞检测功能可以实现不同专业间的冲突检测,从而减少设计变更、工期延误造成的成本增加,在装饰模型中,通过建立装 饰面层与结构、机电等专业的碰撞检测发现问题,及时修 改设计减少冲突,例如按要求设置天花板标高后,与相邻 机电管线间进行碰撞检测,据此来调整天花板的高度。
2、模型的可视化和模拟性,减少设计变更,指导现场施工
通过BIM 技术建立的三维模型,能真实模拟出建筑装饰成果,实现所见即所得,在设计过程中可利用模型的可视化进行各方的协调、沟通,例如装饰设计师通过模型 展示出的形态与结构工程师进行更直观的协商。BIM模型的模拟性可实现日照、通风等条件的模拟分析,可结合这些模拟分析结果设计出更加宜居的装饰效果,除此之外,也可将进度、成本等信息加入到BIM模型中,实现装饰阶段施工程序、设备材料消耗、施工场地布置等动态模拟,从而有效控制装饰施工的进度和成本。同时 BIM中的漫游功能是以第三人的视角对装饰成果进行查看,仿佛自己置身于建筑物中,更容易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3、模型参数化设计,实现复杂构件预制
BIM 模型中的图元以构件的形式存在,这些构件利用 参数存储建筑信息,通过调整参数可形成不同的构件,利用BIM 模型的参数化设计,可实现装饰材料信息的存储,为各专业调用工程信息提供便利,另外装饰模型的参数化 设计使设计师对其中任意构件或程序进行修改,就会自动 在其相关联处表现出来,不需要像传统设计那样去修改每 张图纸或图表,从而减少了修改次数,保证模型设计的一致性。BIM模型也可创建筑构件图元,设计师可以随时在模型软件附带族库中调用存储的构件图元,待装饰建模完成后,便可自动生成室内设计表达所需的各种设计图样。另外,装饰工程中存在较多异型构件,二维设计时通常事先制造出模具,再进行施工,不仅耗时且极易返工,利用 BIM 模型的参数化,直接将构件的数字信息提交给工厂,实现对复杂构件的数字化制造。
4、全生命周期信息集成,智能化输出工程量
BIM 模型不仅包含了建筑的几何模型,同时也包含建筑构件的物理特征、材质等信息,实现了不同专业工程数据的有机集成,改变了传统项目管理收据收集、存储、整 理、分析难的困境,例如BIM 模型可利用存储的信息自动计算工程量,并统计相关构件的数量、厂家、价格等信息,为设计师控制装修报价或投标报价提供了精确的数量依据。除此之外,建筑装饰工程构件多、造型复杂,采用传统 算量方法极易产生漏算、错算,BIM 自动计算工程量不仅提高了造价人员的效率,更增强了准确性。BIM 技术在建 筑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能发挥更大效益,通过在同一个模型 中不断添加进度、成本、施工方案等信息,实现建筑模型的信息共享和积累,有利于各专业间的协调及日后对其他类似项目的指导,更有利于企业造价控制的可持续性管理。
5、建立图档协同平台,实现高效施工及质量检测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相关资料成千上万,种类繁多,传统施工管理主要依靠纸质
资料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极大地影响项目进展和工程建设的准确度,BIM 技术可通过建立图档协同平台,将图纸、合同、变更、结算等各专业信息于模型构建进行有效关联,实现图档的精细化管理。同时 BIM 模型结合云技术和移动技术,可将模型信息 和相关图档文件保存至云端,便于随时随地浏览工程信 息,从而为图纸会审、现场审查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现场质 量检测作为施工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有效控制工程返工,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采用 BIM 技术图档协同平台、移动终端及三维扫描等技术,在现场对比三维模型和已完 工部位的差别,直观发现问题;针对装饰工程中的重要材 料,可通过二维扫码复核其实际材料信息,与 BIM 模型中 的设计信息进行对照,检测其质量情况。
三、结语
总之,在建筑装饰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借助 BIM 模型和技术应用到项目全过程的各个阶段,实时调节项目各阶段的工程信息,且通过 BIM 数据传输平台,统筹协调不同工种工作事项,弥补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不足和有效提升项目全寿命各阶段的质量,提高造价管理信息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恒振.基于大数据和 BIM 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建筑经济,2016,37(9):56~59.
[2]冯 航.BIM 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经济,2017,38(11)
论文作者:彭娇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4
标签:模型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建筑装饰论文; 信息论文; 技术论文; 构件论文; 造价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