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群体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比较分析_群体行为论文

青年群体价值观和生活观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群体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780(2010)03-0077-07

进入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年群体的分化速度明显加快,青年群体的需求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青年高度流动、高度分化,不同类别的青年群体在职业背景、社会阅历及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不同职业背景青年群体的特点进行调查和分析是新时期青年工作面临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共青团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有效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青发[2009]7号《关于开展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对分类指导重点青年人群的划分,我们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农村青年四大类青年群体在价值追求、需求满足、利益诉求、压力感觉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试图通过调查数据的实证性分析,了解这四大类重点青年群体的差异和特点。

本文的数据来自2009年初对四川省内的11个市州(成都、攀枝花、绵阳、德阳、广元、宜宾、雅安、资阳、凉山州、阿坝州等)各阶层青年进行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15~35岁的青年,对该年龄段内不同类型的青年按行业和职业进行配额抽样,由相关地区团县委工作人员根据抽选原则组织被调查者本人填写问卷,并统一寄回。本次调查共发下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95份,有效问卷占91.8%,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的样本共676份,其中大学生286份,企业青年194份,进城务工青年63份,农村青年133份。

为了能更形象直观地把握不同类别青年价值观和生活观的变化差异,我们把相关调查数据从五个方面分类图表化,观察不同类别青年价值追求、需求满足、利益诉求和压力感觉,试图寻找出一些趋势性和规律性的特点。

一、价值选择

人的一生都离不开选择,我们对身边一些重大事情的决定,基本都是权衡选择的结果,在选择过程中所持有的标准和尺度就构成了人生价值观。青年的人生价值选择,是在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不同思想认识水平的青年群体对人生意义的看法不同。在对个人价值大小的判断标准上,各类青年群体的平均观测值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对社会贡献的大小(38.73%)”、“生活是否舒适(18.41%)”、“金钱和权力(17.14%)”、“是否干出一番大事业(15.26%)”。

可以看出,不同职业的分类对不同青年群体个人价值的基本判断有一定影响。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使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判断的社会属性有所减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农村青年进城务工具有强烈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和干出一番大事业来改变命运的追求(见图1-2、图1-4)。他们对“社会贡献”的认同度比其它三类青年要低得多(见图1-1)。

数据中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农村青年对金钱和权力的价值选择远高于平均值(见图1-3)。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农村青年的弱势特征显著,这种经济和社会地位的特点使他们对金钱和权力有更强烈的渴望。

二、道德判断

道德判断,其实就是对道德现象作出判定的逻辑形式,是人们进行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的一个环节。人们对生活中所发生事情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能外化为行为实践,因此对青年群体道德判断的考察,对预测其潜在的行为可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四类青年都普遍认同目前我国社会中“大多数人还是讲诚信的”,平均观测值高达47.32%。其中大学生和农村青年的认同度最高,企业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度略低(见图2-1)。值得注意的是,对社会上仍存在的不讲诚信的行为,大学生和企业青年都表示“不管别人怎样,我都要讲诚信”,而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这方面的认同度就显得很低(见图2-2)。对“路见不平”表示将“拔刀相助”者,农村青年与进城务工青年的认同度呈现出反向差异(见图2-3),昨天的农村青年到今天的进城务工青年,在从乡村走进城市的历练中,他们在见义勇为的道德观上为什么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这是我们在分析这类青年群体时还需进一步深入了解的内容。

三、闲暇安排和对幸福生活的理解

“幸福生活需要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对这个观念的认同度,工作相对稳定的企业青年和稳定性很低的进城务工青年的差异很大(见图3-1),有明显职业分类的痕迹。农村青年对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认同度最高(见图3-2)。在闲暇时间的安排上,各类青年群体有着明显的差异,农村青年闲暇时间用于喝茶聊天的时间明显高于其它类别青年(见图3-3)。我们认为,闲暇时的喝茶聊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无所事事的消遣,它实际上是不同类别青年对信息、商情、人际沟通需求的外在反映。也许是农村青年的聚集相对分散,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参与机会不多,故更看重朋友间这种聚会的信息交流方式。大学生更多的闲暇时间是“上网”(见图3-4)。

四、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压力敏感区

青年的压力感是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最直接最现实的认知感觉。在这一组数据中,平均观测值最高的是来自经济的压力(25.59%),其余依次是就业压力(18.91%)、学习压力(14.08%)、身体状况的压力(11.09%)。从以上图示可以发现,18岁成年之后的青年群体,已经有了普遍的经济压力感觉。除还没走进社会的大学生外,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的经济压力最大,高于平均值(见图4-1)。如果说对大学生的压力关怀主要在就业帮助和学习压力减负上的话,对其他不同类别青年的关怀就应该放在经济上的关心,尤其对农村青年和进城务工青年更是如此,帮助他们增收和维权应该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与来自经济的压力相反,大学生就业和学习压力与其它类别青年呈反向关系(见图4-2、图4-4)。它是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真实反映。在连续多年的扩招之后,不少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把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而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主客观的双重推动使很多大学生感到了学习压力的加大,当然我们应该积极地来看待这种压力。

除大学生外,从总体而言,其它类别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感觉下降显著(见图4-2),我们认为,它反映了青年人在经历了求职和工作经历的磨砺后,开始适应了市场经济背景下非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规则,对择业的恐惧感在降低。

对青年而言,来自身体状况的压力感觉在不同类别青年群体中有明显的不同。大学生的身体状况压力感最低。而社会的其它青年群体,不论是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还是农村青年,在创业赚钱的憧憬、学习提高的渴望和高节奏工作的驱使下,对身体状况的忧虑明显高于大学生群体。他们对锻炼的意愿较强,因而锻炼身体的目的非常明确,有很强的功利性。

五、差异中的共性:四类青年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特点

作为青年群体来说,当面对成长烦恼、学习压力、角色转换困惑、就业艰难、职场竞争和经济压力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样的资源来应对呢?通常我们把除自己之外而来自组织、社会、亲人、朋友所给予的物质与精神帮助称之为社会支持系统。四类青年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和重大问题需要与人商量时,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哪里呢?调查发现,在回答“过去一年里与你讨论过自己重要问题的人或组织有哪些”这个问题时,四类青年群体选择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惊人的一致,排在前三位的均依次为父母、兄妹亲属、同事朋友,所占百分比也远远高于其它观测值(见表1)。

从图5-1~5-4的示意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我国社会支持网络正发生重大变化的转轨时期,广大青年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和重大问题需要与人商量时,除去大学生这个群体比较特殊,与配偶讨论重大问题的观测值低而与老师同学讨论重大问题的观测值高之外,从整体而言,四类青年群体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父母、兄妹亲属和同事朋友。

图例:1.配偶 2.父母 3.兄妹亲属 4.同事朋友 5.老师同学 6.单位领导 7.团干部 8.党组织 9.网友10.其它

青年群体这种社会支持系统的特点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它一方面彰显出我国千百年来形成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兄友弟恭、亲情人性等传统伦理道德仍然对当代青年产生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它是中华民族长期厚重文化积淀,代代相传的结果,也是当代中国青年与西方青年在伦理道德观念上的不同之处。这种以亲情朋友为纽带的社会支持系统,对维系社会结构的和谐与稳定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广大青年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和重大问题需要与人商量时,基本上看不到共青团组织和团干部的存在,尤其是对进城务工青年而言,这种来自共青团的社会支持为0(参见表1),说明我们对这类青年的服务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作为。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针对不同类别青年群体的特征,当前我们应该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对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的社会责任感教育,注意诚信教育引导。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务工青年,与农村青年对建立幸福美满家庭的认同呈明显的反向差别,与他们在城市中的现实处境有密切关系。对进城务工青年而言,尽快结束他们城市社会成员的边缘状态,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维护他们的经济权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参与热情,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重塑其社会责任感。

2.为农村青年搭建更多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积极推动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他们的闲暇安排,改善他们渴望交流又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金钱权力观予以正确的引导。

3.对进城务工青年想干一番大事业的需求信号给以积极的回应,扩大共青团工作在进城务工青年中的覆盖面,为他们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家园。

4.认真研究各类青年群体的压力敏感区,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尤其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和学习压力,并给以切实有效的服务和引导。首先,我们要以青年的需要为目标,依靠人力资源开发的各种方式推动青年就业,建立青年人才培训机制,通过项目社会化,实现青年培训机构的市场化运作和培训内容的市场化选择,通过各种培训增强青年的就业能力。其次,进一步加强和建立青年人才中介体系,发挥中介机构在信息咨询、委托招聘、就业举荐、人才测评、职业鉴定方面的作用,在青年人才与需求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最后是积极实施青年人才资源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工程,建立青年人才信息数据库,通过青年人力资源开发,帮助不同类别的青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5.为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适应他们特点的体育活动和健康帮助。

6.应密切关注青年的社会支持系统个人化的发展趋势。当青年个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如何及时提供组织的物质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是构筑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各共青团组织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青年群体既有基于职业不同的类别差异,也有年龄效应的群体共性。各类青年群体的社会支持系统趋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对大学生、企业青年、进城务工青年和农村青年群体在价值追求、需求满足、利益诉求、压力感觉的差异特点的分析告诉我们,不同类别青年由于工作环境、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的差异可能会导致不同类别青年个体的很多行为不同,如不能充分考虑到青年群体的这些特征,我们许多为青年服务的活动和项目,就会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很难赢得广大青年的信任和参与的热情。有效联系、有效服务和有效凝聚青年也就无从谈起。

由于四大类青年的职业分类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标准,特别是身份职业为特征的分层复杂,青年的职业转换频繁,因此在界定群体范围和对青年群体进行分类研究时会存在定义上的困难,诸如农村青年和农村进城务工青年的定义等等,难以做到很精确的界定。它使得调查样本的选择和统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影响,构成了本文数据的限制性因素。这是我们在讨论时必须予以说明的。

标签:;  ;  

青年群体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比较分析_群体行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