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183;整合#183;优化——谈化学高考复习作业的合理编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作业论文,高考复习论文,化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化学高考复习作业编制的一般操作流程
作业是教学诊断反馈的一种最直接有效的手段,是促进学习、排除教与学的障碍、改进和强化教学活动的一种策略或操作。对于高三学生而言,作业是学生对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诊断反馈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把所学的零散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能力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不断完善过程。基于这些认识,制订了高考前化学作业编写的基本操作流程(如图1)。
图1 基本操作流程
1.资料的收集和分类
面对众多的复习资料和做不完的试题,第一要务无非是拥有最有价值的资料,然后进行分类。资料的收集要尽可能齐全,切不可落掉以下内容:历年高考试题;历届学生错题记录;省内各市一模、二模诊断性试题;核心期刊资料或试题;对社会热点问题和生产、生活情景资料的改编或自编题;化学网站上的试题或专题。只有确保资料的质量、齐全,才有胜券在握的源泉。
要有效地利用资料,首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分类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可大幅度地提高作业编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在高三复习教学中,根据知识内容,把资料分为十大模块:基本概念和物质的量;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与电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热点问题。每个模块中,再根据复习需要进行分类,如根据主干知识分类或根据教科书章节安排分类。可以说,分类是高三复习作业编写有效性的基础。
2.作业的整合和优化
资料经过收集分类拥有了有序存储的资源库。为了利用资源库编制使用性强的高考复习作业,还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作业的整合和优化。
作业整合的主要出发点有两个:一是当前的考纲,特别要关注当前考纲与以往考纲的重复点和变化点,这些都是今年高考的常考点、必考点和创新点;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现状。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的标准:其一是新的符号或符号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实质性联系;其二是新旧知识的非人为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在某种合理的或逻辑基础上的联系[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提示我们高三复习中呈现给学生的复习作业的编写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解决复习作业的基础知识(能学);二是作业中呈现的问题与已有知识之间有着上位、下位或组合的逻辑关系,使得已有的理论得到下位的扩充,或变为包摄性更广的规律,使认识深化(会学);三是作业呈现方式尽可能与实际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相联系,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动机(想学)。
作业优化的主要出发点是综合规划学生的复习任务,追求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考纲的要求,考虑学生、教师和教学条件的实际,按照教学的规律性和教学原则的要求,选择一个最好的作业教学方案,然后灵活机动地实施这个方案,以期用不超过规定限度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复习的最佳效果[2]。因此高三化学复习是从解决教学任务的有效性和师生时间消费的合理性着眼,有科学根据地选择和实施该条件下最好的作业教学方案。复习作业优化的基本方法是:综合规划学生的复习任务(针对学科体系而言);深入研究学生,具体落实任务(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力而言的);根据具体任务,采取合理形式,实行区别教学(追求针对性和实效性)。
3.作业的使用和完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高考复习作业在使用的过程中,通过作业反馈情况、新高考命题要求的总趋势和变化点、学生出现的新误区,必须及时地、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和充实。
二、化学高考复习作业的编制实践
根据教学最优化原则,在不同的复习阶段,在不同学校,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习题选用、整合、改编的方式和价值定位必然不同。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实效,针对特定的教学功能或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化学复习作业也是不尽相同。
1.高考第一轮复习中化学作业的编制实践
高考第一轮复习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解决学生存在的知识缺陷,即解决“懂不懂”的问题,通过第一轮全面的复习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模块化。基于这种定位,避免盲目的地毯式的复习与练习,使很多学生会的还在讲,不会的又匆匆而过,缺少让学生内化的过程。所以高考第一轮化学复习作业应有别于高考复习书上的练习,教师必须认真地进行二度开发。
高考第一轮化学复习一般是根据章节进行。作业编制时,首先可打开相应内容试题库,结合相应的复习用书的试题,将若干试题有目的地拼凑、改编、重组和扩展充实。选题的出发点有:有典型性(即该学);能针对主干知识点和学生的易错点,起到举一反三、考查知识内在规律作用(即会学);难度安排与控制合理(即能学);兴趣性原则——通过合理的编排顺序或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复习思考(即乐学);综合性原则——融合了许多个相关知识点。
以氧族元素中复习为例,编写时的思考过程如下:
(1)从化学学科的思维特点分析。与相关的基本性的知识有:物质分类角度——的酸性;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还原性和氧化性,但以还原性为主;物质特性角度——化合漂白性。复习中可以从相关的学生常见的错误统计中派生出一些新问题,使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更精细化。
(2)从学生常见的主体认识偏差分析。学生常见的误区有:①学生对、能否与反应及反应的实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很多学生处于短时记忆状态;②高三的学生对与氯水、,等强氧化剂漂白原理的不同是知道的,但变换形式未必真正理解;③高三的学生能辨别甚至书写一些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但对同样是氧化还原原理的原电池(尤其是类似燃料电池问题)理解不深,还有很多学生根本不相信这样的装置能产生电流,需要演示实验辅助。
(3)从STS的热点分析。和STS的关系密切,常见的有:食品的漂白剂问题;和葡萄酒;酸雨的防治问题;煤和高浓度烟气的脱硫;空气中的检测。
(4)从作业的整合和优化角度分析。基于上述认识,在复习作业中展现了如下精心设计的题组,这些小题难度递进,抓住了学生复习中亟待解决的最近发展区,力求使学生将的主要性质更好地纳入化学的基本反应规律体系,并且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案例展示]
2.高考二轮复习中化学作业的编制实践
高考二轮复习在很多时候被部分教师演变成重复性的一轮复习,只不过无法全面复习,不得已放弃了一些知识点而重复复习了另一些知识点。实际上二轮复习并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而是站在一轮复习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模块化的基础上,加强各知识模块间纵横脉络的交织,形成一个左右逢源的立体网。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参加高考的实战水平,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基于二轮复习的出发点,二轮复习作业的编制应从一轮复习中重知识点巩固的角度转变到重知识的综合运用、知识载体的实效开发和能力的综合提升[3]。故作业组题和编题的指导思想不仅要做到:紧抓主干知识点;回归课本,进行课后习题的二度开发;重视社会的热点问题,如奶粉中含三聚氢胺事件;尽可能结合学生一轮复习的常错问题,充分暴露他们存在的低级错误。还要考虑高考在这个热点上一般怎么命题?为什么这样命题?主要从哪些地方找素材?另外,从有意义学习角度分析,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站在命题者角度看问题(“能学”),采用评价欣赏的角度组题更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想学”)。
以推断题中的热点问题:“有机推断”为例:一轮复习中侧重的是各有机物的通式、结构、官能团、性质、应用、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及各类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二轮复习中我们的做法是:已分类好的相关高考试题和学生错题集→统计、分析命题点与命题方式→选择合适的组题方式(打破选项,按命题角度分类)→编成题组、形成作业→练习讲评、反思。如有机物的考点在理综高考卷中可能出现的命题方式是有机推断题,其常见命题点是各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同分异构体。如有机推断题分值不够,最大可能出现的是选择题,其常见命题点是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2008年的上海卷和广东卷出现了有机实验题,在复习时可归入实验复习模块。故可根据课堂情况把作业分成两个题组:其一为有机物的性质、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其二为有机推断。
综上所述,分类、整合、优化、反馈、完善是设计高考复习化学作业的总思路。针对不同复习阶段、不同教学目的和功能,教师都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思维水平和学习的兴趣,整合最广泛的课程资源,统筹整个知识体系,依循教学最优化原则和有意义学习理论,有的放矢地进行高考复习化学作业的编制,以期最大限度提升高考复习化学作业的使用价值和教学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