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马建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马建萍

新疆昌吉市第一小学 831100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开展“翻转课堂”的研究,有利于发挥我校信息化的优势,推进道德与法治课校本化实施。

道德与法治课不仅注重课下的自主实践、体验探究,更注重课上的交流互动、分享感悟,在集体中共同成长。“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辅助指导的角色。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和爱好安排课下的自主学习活动,老师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成为整个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动手的过程中掌握。

道德与法治课不能一群人在教室里“坐而论道”,或者只是冷漠地听老师的说教和灌输,而是应该通过实践体验,努力形成“体验——生成”和“实践——探究”的思维策略,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一起去探究、一起去实践,亲历整个活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质疑、探究、感受,生成独特的意识与情感,从而达成育人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借鉴“翻转课堂”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管理,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效。

一、“翻转课堂”,让道德与法治课变教为学

“翻转课堂”模式理念引领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经老师的帮助与伙伴的协助而完成。学生在体验互动、伙伴合作的氛围中变教为学,变被动为主动。

1.翻转道德与法治课颠倒了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翻转道德与法治课从教学形式上由传统“老师讲解+学生表演”的教学流程翻转成“学生课前学习+师生课堂探究”。在这一颠覆性教学模式下,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换。老师由讲台上的圣人移步至旁边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参与者。在翻转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需要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伙伴、老师进行交互,以扩展和创造新的知识,学生是主动地自主学习,老师是有针对性地点拨指导。因此,翻转道德与法治课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学生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2.翻转道德与法治课颠倒了传统的教学理念。

虽然,我们一直倡导道德与法治课应该 “以学生为中心”,但目前不少道德与法治课依旧是“以老师为中心”,一堂课上,老师“一堂言”、“满堂灌”的现象时有发生,“以学生为中心”很难落到实处,而翻转道德与法治课做到了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

3.翻转道德与法治课颠倒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模式。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往往都是班级精英们的“节目秀”,由于时间紧、任务重,留给台下学生自主思考、互动讨论的时间少之又少,导致学生的依赖心理比较强,缺乏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而在“翻转课堂”上,由于主题内容在课前已经传递给了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课堂时间”的高效化。

4.翻转道德与法治课颠倒了传统的评价方式。

翻转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体制与传统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完全不同。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只是老师最后上场时讲话,仅仅对本节课上学生们的表现做单一点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翻转道德与法治课的评价更为全面,更强调学生在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微视频自学、任务单完成、调查研究、实验记录、展示汇报、讨论交流等环节中的表现。

二、“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性更强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发挥主体作用。在活动课前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任务单”,给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动嘴、动情的机会,让所有学生都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达到全员参与。而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前,课前准备工作老师一般都交给班级的“精英”去完成,大部分学生无承担任务,只是坐着观看。自从“翻转课堂”模式被师生接受后,小组自主自动,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吸引力大大提升。

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如开展小课题研究、探究性学习时采用“翻转课堂”的理念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端午节前夕,小课题《走进端午》引起了三(5)班学生极大的兴趣。各小组纷纷认领研究小任务,通过查找端午信息、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各地的习俗,在家观看“包粽子、做香袋”等微视频进行课前准备。活动中,各小组通过展示汇报、讨论交流、动手实践等形式分享成果,道德与法治课气氛热烈,教育意义更强。

在该节道德与法治课中,学生自主性强、参与面广、辩论气氛热烈。通过小课题的调研,学生们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就这样“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

三、“翻转课堂”,让课堂组织更有创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准确把握课堂组织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班集体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进一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的需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如结合“科技艺术节”中 “班班有歌声”比赛,王舒淇老师第一次尝试将“学唱队歌”的教学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老师和学生骨干一起设计“学习任务单”,学生们就“队歌的由来”、“队歌的含义”等进行课前调查研究和观看相关视频,学习的决定权从老师转移到学生。

“翻转课堂”模式下的课前学习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加深了学生对少先队知识的了解,更加强了他们对班集体的向往。即将下课时,孩子们对作为学生的光荣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全班嘹亮的队歌在教室的上空久久回荡……

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让组织教学更有创新。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的队前教育,如学生们自主学习、思考问题、查阅资料等,明显比传统道德与法治课上的讨论更为活跃、更有深度。通过“学习任务单”的学习过程,学生们对入队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声中充满的是对少先队称号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唱出的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翻转道德与法治课的成效和经验

通过“翻转课堂”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都能获得个性化教育。一个个“学习小组”凝聚了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的实效性更强了。

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道德与法治课的翻转,老师不需要花费上课时间给学生讲授原本可以自学的信息知识。这使得他们在规定的每周一节道德与法治课课时里能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互动,能够进行个性化指导。这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深受老师和学生喜爱,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当然,道德与法治课不仅仅在课堂里上,教室小天地、校园大课堂、社会新天地,都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好阵地。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和活动,这是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有益补充和完善,是保持德育活动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翻转课堂”的引入给传统道德与法治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于传统道德与法治课而言是一场颠覆性的变革,颠倒了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流程、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任重而道远。同时,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也要借力“互联网+”,消化吸收“翻转课堂”、“慕课”等新教育理念与方法,创新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的自主性、主体性更充分,让班集体的凝聚力、吸引力更强,让道德与法治课更加有意义、有意思。

论文作者:马建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  ;  ;  ;  ;  ;  ;  ;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实践研究论文_马建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