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论文_刘敏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论文_刘敏

(渤海大学,辽宁省 锦州市 1210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关系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语文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重中之重。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实现知识“学以致用”的关键环节,也是突出核心素养培养特色的重要一环。本文将结合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创新路径,旨在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化提出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教学创新

2014年,国家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精神指出,各学科教学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两者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化、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教师是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这将是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议题。教师要起到掌舵人的作用,才能使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尽情游弋,收获知识的珠贝,实现新的教学和育人目标。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所具备的学习能力、知识应用能力、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在学习中自主发现创新,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能够举一反三深度发掘语文知识内涵,掌握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理解语文学科所具备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价值,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初中语文课堂融入核心素养理念,有利于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语文新课改精神高度一致,都是以学生综合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为目标,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进取精神。对于当代中学生来说,核心素养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竞争力的提高,这些新的变化势必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此为契机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促进初中语文课堂不断创新发展,获得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双向提高。

二、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核心素养的创新实践

(一)重视核心素养,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首先需要教师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避免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脱节。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从而实现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渗透,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完善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变色龙》一课教学中,契诃夫所塑造的“变色龙”奥楚蔑洛夫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平面人物,这就需要教师避免脸谱化的人物分析,而是以问题为引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譬如“课文分别从那几个方面刻画了变色龙多变的性格?通过不同环境下变色龙语气、神态、动作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你印象最深的内容在哪里?”一系列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锁定知识重点,找出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词,如“绝不轻易放过”、“好好教训”、“混蛋”、“猪崽子”等词,能够体现出变色龙对普通民众的轻蔑、不屑和冷酷;而“他老人家”、“娇贵”、“伶俐”等用词,则表现出变色龙奴颜婢膝、阿谀附势的特点。以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学生的问题思路会更加清晰,在结合课文进行思考的同时,还能使学生对文章内涵、思想情感等进行深入分析。

(二)丰富教学手段,打造有效课堂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初中语文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要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多媒体是语文教学上经常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多媒体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的整合,同时也提高了语文课堂的互动价值。通过多媒体能够使文本知识的展示更加立体,为学生创设更生动的互动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加深知识理解层次,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力。

例如在《钱塘湖春行》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湖美丽的春景,在学生对古诗有初步理解之后,用“寻图抢答”形式强化学生的知识匹配能力,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柳荫、小鸟,学生会抢答“几处早莺争暖树”;展示游人如织湖畔,则对应抢答“最爱湖东行不足”。以此类推,通过多媒体的互动引导,不但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还能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古诗词的枯燥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记住古诗内容,并对其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记忆,通过多媒体形成知识的二次强化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采取互动教学不但能够师生互动,还可以形成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因此教师需要对整体教学内容及流程有所把握,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教学重点难、学生兴趣点等进行互动教学设计,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作为互动学习的契机,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中,作者运用的“通感修辞”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概念,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解“通感修辞”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找出文章当中有哪些句子应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方式。学生通过互动讨论找出了“紫藤萝瀑布仿佛在流动”、“紫藤萝的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等词句,而且还认识到这种修辞的妙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拓展,模仿这一修辞手法进行仿写和试写造句,如“小女孩的声音甜如蜜糖”、“小草摇摇晃晃,敲出了一个个春天的音符”学生在应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会获得创新思维的钥匙,只要教师巧妙应用,就能打开通向核心素养的大门。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不但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而且还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提高学生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渗透核心素养理念的语文课堂也将充满教学活力,成为培养学生语文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桥梁纽带。

参考文献

[1]赵爱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建构[J].散文百家.2018(02)

[2]臧瑞瑞.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

[3]刘玉霞.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索[J].祖国.2018(09)

作者简介:刘敏(1993.10-),女,山东省枣庄市人,当前职务:研究生,当前职称:学生,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论文作者:刘敏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实践论文_刘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