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连市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的调研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连市论文,小城镇论文,创建文明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连市开展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在辽宁省起步早、起点高,经过几年的努力,涌现了一批基础建设条件好,对外开放水平高,环境建设优美,经济实力较强的文明小城镇。其经验对进一步抓好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创建文明小城镇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舞台,提升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和档次
大连的同志在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创建文明小城镇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初始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大幅度调整,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广大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迫切要求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适应农村这个形势,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在当时应运而生。1983年10月,中宣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在苏州召开了全国文明村(镇)建设座谈会,指出创建文明村是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的一个伟大创造,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发展,要求各地把建设文明村的工作列入党政领导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带领亿万农民积极参加文明村的建设。这次座谈会对创建文明村的工作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文明村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1999年9月,中央文明委表彰了500个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先进集体。
在创建文明村中,从抓户入手,广泛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这是广大农民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又一个创造。其中湖北竹山县的经验最具典型意义。湖北省竹山县是深藏于秦岭和神农架之间的山区特困县,从90年代开始,全县40万农民先后开展了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对促进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是一个成功的探索。1996年11月,中宣部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重点推广竹山经验。会议指出:文明户是文明村(镇)的基础,创建文明村(镇)要从创建文明户抓起,只有抓好文明户的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才能进村入户到人,落到实处。会议强调,创建文明户活动符合农民实际,适用广泛,便于操作,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途径。经过几年的努力,“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活动在全国得到了很大的普及和推广,各地农民参加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热情很高。辽宁省有85%以上的村,82%以上的农户开展和参与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大战略。与此相适应,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也就顺理成章地摆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日程。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于2000年8月在辽宁开原市召开的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适应国民经济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配合国家发展小城镇的战略,在抓好创建文明户、文明村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创建文明小城镇活动的开展,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将一批基础较好的小城镇建设成具有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和文化繁荣、功能健全、生活方便,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的亮点。实践说明,创建文明小城镇工作,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初始阶段向较高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世纪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搞好规划,强化管理,完善功能,全面提高小城镇文明程度
搞好规划、合理布局。大连市许多小城镇的领导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规划是建设的龙头,搞好规划是创建文明小城镇的前提条件。旅顺口区水师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商贸文化古镇,也是历代兵家必争的重镇,1817年中国第一支海军就在这里诞生。该镇现为旅顺口区第一经济大镇。为了使小城镇建设做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小镇的领导者本着“规划在先,建设在后”的原则,把完善总体规划摆在重要位置。他们不惜重金请国家和省市的专家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编制了《水师营城市总体规划》。将全镇规划为4个功能区,即商贸区、住宅区、工业园区、文化区,体现了“农业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从大连的经验看,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要注意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现实与超前的关系,做到高水准、大手笔,有特色、可操作,使小城镇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强化管理、美化环境。环境是无声的语言,管理是形象的标志。大连甘井子区红旗镇红旗东路,过去道路狭窄,污水横流,沿途棚户成片。1999年以来他们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先后开展了基础设施工程、形象工程、小区达标工程、商贸旅游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镇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还有一些小城镇加强基础建设,实行统一供暖、供水,组建物业公司,成立专业清洁队伍,配置垃圾箱、果皮箱,实行系列配套服务。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吸引了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前来投资建厂。
提升档次、完善功能。普兰店市杨树房镇,为了完善小城镇的功能,几年来先后完成地区医院门诊楼、中小学教学楼、商业住宅楼和封闭贸易市场等重点建设项目,还加大了村镇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普及有线电视,规划建设面积800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的镇图书馆,购置彩电、录像、VCD、卡拉OK等现代化电教设备,不仅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还提升了城镇的品位和档次。
三、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建设神形兼备的文明小城镇
瓦房店市长兴岛是我国第五大岛。几年来镇党委带领全镇人民坚持“硬件抓精、软件抓硬”的方针,使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两个文明成绩喜人。镇党委有一条深刻的体会:小城镇建设的现代化是形,农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神,创建文明小城镇要神形兼备,缺一不可。长兴岛镇的经验表明,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四有新型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抓好文明小城镇创建的核心任务。创建文明小城镇,面对的工作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最终要做到农村城镇化。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在农村城镇化中,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它不是简单的户口改变,居住场所、居住环境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使农民的内在素质发生根本转变。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一定要下大气力引导农民住文明城镇,做文明公民,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一是要加大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引导农民努力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现在大连的许多小城镇里,农民打麻将参与赌博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打架斗殴邻里纠纷的少了;互敬互谅和睦相处的人多了,刑事、治安案件和重大事故少了,治安模范村多了。
二是以各种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广大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了加强对农民的思想引导,大连市在各农村先后开展评选“十大孝星”、“学科技用科技人人争当科技能手”和“家庭手拉手”、“致富路上同步走”等系列活动。有的地方还开展了六项文明工程,即文明村镇工程、文明公民形象工程、文明驾驶员工程、党员干部奉献工程、扶贫帮困工程和学生社会实践工程,通过这些活动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是以群众性的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大连金州区各乡镇文化设施投入累计资金达5300万元,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经费1200万元,小城镇的文化活动出现勃勃生机的局面。舞蹈、秧歌、锣鼓、电影、歌咏演唱、戏曲小品、体育健身等活动布满了小城镇的各个角落,较好地发挥了吸引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作用。
四、充分发挥文明小城镇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抓好文明小城镇建设,势必对农村精神文明起到推动和提升作用,要以文明小城镇创建为龙头,把其他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带动起来。大连的经验说明,要继续认真抓好“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工作。开展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途径,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当前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搞好动态管理,使“十星级文明户”不断对农民有吸引力。不能“一牌挂终身”,更不能“虎头蛇尾”。金州区石河镇的同志介绍了他们在抓“十星级文明户”中,各村都有具体标准,有活动载体,有严格评选程序,有切合实际的奖惩措施,全镇上下争当“十星级文明户”蔚然成风。
要继续抓好以城带乡,城乡共建。这是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条大思路,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经验。大连地区农村经济条件都比较好,许多事情村里有能力,有条件办好。计对这种情况,他们着重研究的是如何使城里高校和科研部门与农村结成对子,开展智力下乡活动,成为一种更高层次的城乡共建。
以典型为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庄河市青堆子镇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为传播农民群众身边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好典型效应,镇东街道退休老工人赵海山组织“戏友之家”,自备道具、服装和乐器,由开始的7、8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由开始单纯唱京剧到唱评剧、黄梅戏,镇党委对这一典型广为宣传,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镇自发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文化娱乐小组达7、8个,有利地促动了全镇文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