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债券基金及其最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债券论文,最新进展论文,基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3年6月2日,东亚及太平洋央行行长会议组织(EMEAP)发布新闻公告,正式宣布与国际清算银行合作建立亚洲债券基金(ABF)。2003年6月22日,由亚太地区11个国家中央银行共同出资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正式开始运作。亚洲债券基金的设想,最早由泰国总理他信于2002年10月在世界经济论坛东亚经济峰会上提出,并得到香港、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等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响应,并在EMEAP执行会议集团内反复论证和磋商下筹备成立。按最初设想,由有关国家和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拿出外汇储备的一定比例创建一个基金,由国际清算银行作为基金管理人,面向亚洲债券市场,专门用于购买亚洲地区发行的债券,在亚洲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和清算。亚洲债券基金初始阶段以美元标价发行,投资于EMEAP成员(除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以外)发行的一揽子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条件成熟后以亚洲当地货币标价发行,投资于亚洲债券市场。
首只亚洲债券基金推出以后,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纷纷解囊,以实际行动表示了对该基金的支持。据悉,韩国、日本、新加坡及菲律宾分别投入1亿美元,中国人民银行的出资额也不会低于1亿美元,作为倡导者的泰国更是一举掏出1.2亿美元,印尼和澳大利亚初步投资各5000万美元,出资额最小的新西兰为0.25亿美元。
亚洲债券基金的宣告成立,是亚洲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入新的阶段。这对于改善本地区融资结构,维护亚洲经济金融稳定以及促进新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亚洲债券基金成立的必要性
1、改变过份依赖银行融资的状态,发展债券融资渠道
亚洲国家普遍实行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体系,银行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垄断地位只是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开始受到某种程度的挑战。这一点可以从下面两项指标清楚的看出。
表1:相关国家与美国1990—1997年银行贷款/GDP比例指标的平均值
┌────┬─────┬───────┬────┬────┬────┐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尼│菲律宾 │ 韩国 │ 英国 │
├────┼─────┼───────┼────┼────┼────┤
│89.1 % │74.91% │
49.56% │39.55% │41.87% │30.80% │
└────┴─────┴───────┴────┴────┴────┘
数据来源:各国央行统计资料
(1)银行贷款占GDP的比例
以银行贷款/GDP比例来衡量,亚洲金融危机国的银行体系是很庞大的。
危机过后,虽然银行贷款/GDP比例在上述危机五国呈现下降趋势,但2001年整体平均值仍达至60%,大大高于美国35%的水平。
表2:相关国家与美国1990—1997年银行贷款/外部融资比例指标的平均值
┌────┬────┬────┬────┬────┬────┐
│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尼 │菲律宾 │ 韩国 │ 美国 │
├────┼────┼────┼────┼────┼────┤
│61.38 %│28.05% │71.87% │43.24% │45.45% │22.57% │
└────┴────┴────┴────┴────┴────┘
数据来源:各国央行资料
(2)银行贷款占外部融资的比例
从外部融资的构成来看,亚洲金融危机国的银行贷款是外部融资来源的最主要形式。
与前述指标相类似,危机后各危机国银行贷款/外部融资比例开始下降,但从总体看,这一比例在2001年平均仍然高达52.91%,远高于美国16.94%的水平。
这种过度依赖于银行的金融体系使得亚洲国家不得不经历危机后融资链条的断裂和投资严重不足的痛苦。亚洲金融危机让这种以银行为主体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暴露无遗,亚洲国家深感有必要改变过份依赖银行融资的状态,发展债券融资渠道。
2、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降低金融脆弱性
危机之前,资本大量流入亚洲国家的银行系统,其中大部分是以短期外债的形式来支持其长期放款,这其中隐藏着极大风险,谓之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一般认为,银行在对自己的资产拥有不对称的信息方面具有优势。银行持有大量不交易的贷款,这是银行在融资市场上得以较成功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然而,一旦银行要在二级市场变现上述资产,处于信息劣势的买主必定要索取价格折扣,以弥补其信息不对称所隐含的潜在风险。这也就是说,银行在二级市场进行迅速的资产出售活动时必然要遭受损失,即银行资产的相对缺乏流动性,从而导致银行系统在危机来临时显得异常脆弱。数据显示,东盟四国短期债务从1990年中期的70亿美元上升到1997年中期的456亿美元,其短期债务的激增使这些国家短期债务余额与国际储备之比不断上升,到1997年中期,这一比例达到1.45,大大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超过外汇储备充足性指标的警戒线。与此同时,金融机构每年用于房地产有关行业的信贷以20-30%的速度增长。信贷的膨胀造成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巨大资产泡沫,使大量银行资产变成不良资产。金融危机后,亚洲国家进一步认识到要改变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
3、改变信贷的货币错配,防范金融风险
大量的外债以本币形式贷出,为房地产等没有外汇收入的项目进行融资,更加剧了潜在的风险,谓之信贷的“货币错配”。
危机期间亚洲发展中国家银行系统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高的对外净负债水平及其增长率。银行将大量外国借款发放给了本国投资者,而且由于大部分外债没有做掉期保值,使银行系统面临巨大的“货币错配”风险。虽然一些金融机构通过贷给本国投资者外币来规避自身的汇率风险,但这实际上将汇率风险让渡给国内贷款企业。当大部分企业将贷款投入到没有外汇收入的房地产投资中并滋生泡沫时,银行实际上就承担了企业无法归还外币贷款的信用风险。当经济形势恶化时,这种大量依靠银行借外债的资本结构是高度风险型的。因为本国资产的缩水伴随着借款成本的上升,将大大增加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亚洲国家认识到,改变信贷的货币错配,有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4、发展亚洲债券市场,优化地区金融结构
亚洲金融危机使一些危机国认识到,要解决“期限错配”、“货币错配”问题,就需要深化本国、本区域金融体系改革,更多地通过本国、本区域金融体系为经济增长提供融资。如果存在一个发达的债券市场,亚洲的企业就可以转向该市场通过发债来满足长期的投资需求,相应地降低银行借短贷长的压力,降低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同时,企业发行长期的公司债,减少银行借短期外债的压力,“货币错配”也会减少,从而大大降低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将有助于增强亚洲地区抵御国际金融风险的能力,加快亚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债务重组的步伐,减低亚洲国家企业对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短期投资资金的依赖程度,进而促进亚洲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
由此,亚洲国家的一个自然想法便是,如果亚洲拥有一个多层次的、流动且成熟的债券市场,亚洲各国政府、企业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长期借款、长期投资,解决“期限错配”问题,如果企业还能以亚洲货币发行债券,同时以亚洲货币进行结算,解决“货币错配”问题,这样不就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亚洲地区金融结构优化,提高亚洲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吗?正是在发展区域内债券市场,藉此改变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这一思想的启发下,亚洲债券基金的构想应运而生。
表3:一些亚洲国家(地区)2002年的储蓄/GDP 比率(%)
中国 香港 印尼 韩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新加坡 泰国
37.9 34.9
2330.5 41.8
20.244.5
26.3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Outlook,2002.
二、亚洲债券基金的主要目标
1、优化金融结构,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长期以来,亚洲各经济体的储蓄率都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球通货紧缩局面的大背景下,亚洲地区各国超额储蓄现象严重:
成立亚洲债券基金,有利于建立亚洲地区更加平衡的融资结构,促进超额储蓄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促进本地区的资本形成。基金将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亚洲国家和地区融资结构普遍存在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的情况,推动亚洲企业降低其融资结构中过高的银行贷款比重,缓解资本结构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矛盾。通过推动亚洲地区债券市场的发展,减少亚洲地区对银行体系过度依赖所带来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缓解银行体系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项目融资的“期限错配”和以外币借款支持本地项目融资的“货币错配”所带来的风险。
另外,基金还可以通过促进亚洲美元债券市场和亚洲本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推动亚洲金融市场的发展壮大。本地资本主导本地金融市场,将有助于抵御国际游资的冲击,维护亚洲金融市场的稳定。
表4:一些亚洲国家(地区)截止2003年11月底的外汇储蓄 (单位:亿美元)
┌──┬──┬────┬──┬────┬───┐
│日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
├──┼──┼────┼──┼────┼───┤
│6446│4010│ 2028 │1503│ 1141 │ 925 │
└──┴──┴────┴──┴────┴───┘
数据来源:各央行资料,其中中国和新加坡为10月数据。
2、为区内高额的外汇储备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亚洲区域多年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成为全世界外汇储备最集中、外汇储备/GDP比率最高的地区。亚洲经济体拥有的外汇储备超过全球外汇储备总额的三分之二,其中,日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分居全球外汇储备的前六位,并一直在稳步增加。
如此数量众多的外汇储备却大部分以美国短期国库券的形式持有(统计数据表明,亚洲的中央银行把他们80%到90%的外汇储备,约1.7万亿美元投资于美国国债)。从资金使用来看,这样的储备结构使储备国遭受多个方面的损失。一方面本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大量依赖区外成本较高的短期流动资本,另一方面又持有着大量较低收益的外汇资产,也就是说,亚洲国家输出的是低收益低风险的“安全资本”,引入的却是高成本高风险的“风险资本”,所以,以支付较高收益率为代价吸收来的外资却大部分以低收益美国政府债券形式回流,储备国就要承担利差损失。此其一。
其二,亚洲国家拥有全球三分之二的外汇储备,却又无力抵抗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一有风吹草动,很容易造成金融动荡。这是因为,流入新兴市场的资本以储备资产形式回流发达国家,客观上开辟了一条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相互作用的通道,通过亚洲外汇储备形成的自我强化机制加剧了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其机制如下:
假定成熟市场利率下降并低于新兴市场,出于逐利目的,资本将大幅涌入新兴市场。新进入新兴市场资金中的大部分,苦于缺乏适当的投资渠道,又流回成熟市场,成熟市场利率面临向下的压力,成熟市场资本将进一步涌入新兴市场,如此循环,构成放大效应。
现在再假定新兴市场由于某种原因发生资本流动逆转,新兴市场国家央行出售其持有的大量储备债券,成熟市场国家债券价格下跌,利率面临向上的压力,资本加速从新兴市场流出,如此循环,亦构成放大效应。
因此,发展亚洲区域内债券市场,建立亚洲债券基金,还可以提高亚洲国家外汇储备资产分散化程度,增加外汇储备收益率,降低风险,为本区域各国和地区的储备提供安全、高流动性、高收益的投资工具,借此改善亚洲在国际储备中的利益分配结果。
3、为发展区域金融合作提供新平台,对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亚洲债券基金的成立,为亚洲各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和起点。其所传达的亚洲合作对话成员国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坚定政治意愿,无疑将对扩大现有亚洲金融合作范围,实现整个亚洲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安全,进而对促进亚洲经济与金融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从国际层面来讲,亚洲债券基金也给当今严重不均衡的国际金融体系带来不小想象空间。首先,亚洲债券基金由具有“央行的央行”之称的国际清算银行来管理,为其扩大在亚洲和世界金融事务中的作用提供了契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直以维护世界金融稳定、促进世界金融发展为己任,不愿意看到一个与自己作用类似组织的出现。其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亚洲债券基金的发展,将是分阶段走向“亚洲统一货币”的前奏,或者演变成为类似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的某个金融组织,这对于美国主导下的IMF,也不能不说是一个挑战。最后,亚洲债券基金的产生和发展,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还会有借鉴作用。如果亚洲债券基金运行顺利,成效明显,那么中东、拉美等地区也可能会积极借鉴和效仿。这些都将对当今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4、为亚洲国家和地区提供一个重要的政策反馈渠道
亚洲债券市场的变化及时反馈回来的信息和预警,有利于亚洲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及时调整或制订有关宏观经济政策,促进亚洲区域内公共债券市场发展,进而带动包括公司债券在内的整个债券市场发展。公司债券所拥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提供市场价格信号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使资金以最小的成本流向最需要的企业。一个发达的公司债券市场还有助于防止银行危机,治理银行失效。
三、亚洲债券基金面临的主要问题
毫无疑问,亚洲债券基金的成立,标志着亚洲区域金融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但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亚洲债券基金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期待仅仅一期亚洲债券基金计划就能够改变诸如“货币错配”、“期限错配”、对美元的依赖性等“顽疾”和对稳定亚洲金融市场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显然是不现实的。亚洲债券基金面临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债币种单一
目前亚洲债券基金尚处于初始阶段,基金全部以美元为标价货币,而非以当地货币标价。这将仅有助于亚洲美元债券市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亚洲美元债券的发行成本并增强市场的流动性,距离设立的初衷尚远。由于本地区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美元化倾向,发展亚洲债券市场及设立亚洲债券基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改变过去这种对美元过度依赖的状况。所以亚洲债券基金还应该考虑买入以区域性货币标价的债券,以进一步扩展并深入本地区债券市场。
2、发债主体有限
目前亚洲债券基金只能投资于美元标价的主权、准主权债券,尚不能投资于其他债券。无庸讳言,公共债券市场在一国债券市场中处于重要位置。外国投资者在进入一国债券市场时,一般首先瞄准的都是高信用等级的公共债券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亚洲债券基金计划的推进中,除公共债券外的其他债券就不能进入。事实上,亚洲债券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信息披露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导致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的“信心缺失”,正是亚洲债券市场发展长期滞后的重要原因。即便是亚洲各国主权债券,信用评级也普遍较低,大都不适用于外汇储备的低风险要求。而一个有效的公司债券市场,也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市场价格信号,这样的市场上的高信用等级主体,笔者认为未来也应该可以进入亚洲债券基金的发行计划。
3、投资主体有待拓展
亚洲债券基金是一个来自官方资本的机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不可能也不应当成为亚洲区域债券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它在区域债券市场发展中应当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更多地引导私人部门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跟进,拓展投资主体,从而带动区域债券市场的发展。
4、资金规模偏小
相对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近7000亿美元的公共债券存量,目前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的资金规模显然太小。相对于亚洲国家上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更是九牛一毛。而相对于庞大的亚洲债券市场,其影响更是微乎其微。如此小的规模,难怪有人说,从目前亚洲债券基金的规模来看,它对亚洲区域金融稳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了。
5、市场软硬件建设滞后
对亚洲债券基金而言,亚洲国家在证券市场的基础设施、制度建设等诸方面还亟待取得进展。亚洲国家均须努力发展本国的债券市场,以形成坚实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包括大力发展各类机构投资者,建立合适的监管架构,颁行合理且与国际接轨的会计、税收与法律框架,建立便捷的信息网络和区域性的评级体系和担保机构,逐步完善清算系统和清算标准等。这些已经构成了目前债券市场发展的实际障碍。
四、亚洲债券基金的最新进展
自首只总额为10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于2003年6月启动后,息率理想,运行良好,各方反响也十分积极。据最新消息,亚洲国家正在考虑以一揽子货币的形式发行第二只亚洲债券基金(ABF Ⅱ),估计6个月后可以推出市场,而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亚洲债券基金(ABFⅢ,ABFⅣ,ABF Ⅴ)也将很快着手进行。与首只亚洲债券基金相比,亚洲债券基金Ⅱ将有显著不同,而这些不同正是在首只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也代表了亚洲债券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
ABF Ⅱ投资范围将不再局限于投资级别的国家,而是将针对信用风险更大的国家,以满足那些主权评级低于投资级别的国家的融资需求。据悉,泰国和新加坡是推动成立第二只债券基金的主要国家。拟议中第二只基金的结构将略有不同,该基金也可以投资非投资级别证券,其投资组合融合高投资级别和非投资级别的证券。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结构是为了使基金的综合评级保持在投资级别,从而符合大多数中央银行的要求。
ABF Ⅱ金额同为10亿美元,但不再只限于使用美元,各发债市场会用当地的贷币发债,可以用新加坡元在新加坡发行,也可以用泰铢在泰国发行,甚至不排除使用欧元发行亚洲债券基金,而且其中也会包括港元债券。ABFⅡ将由原本只接纳银行等机构投资者,而转为对所有散户投资者开放。印度、文莱、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可参与ABFⅡ其外汇储备达到相当总额,而且未来基金还将邀请更多的亚洲国家参与。ABF Ⅱ将由政府或国有企业统筹,但不能由政府或国有企业自外汇储备抽出资金投资,为吸引投资人,ABF Ⅱ发行后,还可以发行长期资产支持的证券或与资产相关的债券。
还要指出的一点是,在最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面对深幅下滑的美元汇率,市场投资者迫切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调整其投资组合,而亚洲债券市场显然已经进入他们的视野。一个明证就是,在发展亚洲债券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带有浓厚的亚洲国家政府色彩这一问题上,近来已经有市场一般参与主体反倒更为热心和积极的迹象。可以说第二只亚洲债券基金的推出将正当其时。EMEAP还将继续就亚洲债券基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研究,以期其能够更好地推动亚洲债券市场乃至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
标签:债券论文; 债券基金论文; 债券市场论文; 银行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银行资本论文; 金融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外汇储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