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安全性论文_郑玉璋

北京市顺义区赵全营镇卫生院 药房,101301

摘要:目的:探究在2型糖尿病治疗时,使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实施治疗,即按照患者的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药为吡格列酮,观察组用药为二甲双胍;治疗后评价两组效果和安全性并实施对比。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95.0%略高于对照组90.0%;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10.0%少于对照组25.0%,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无差异,但是二甲双胍的安全性略好,故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效果;安全性

2型糖尿病在临床较为多见,病发对于患者的影响也可表现在多方面,所以一旦确诊应该及时对患者实施治疗[1],本文我们则着重分析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情况,目的在于总结经验,现将研究的详细情况进行总结和报道。

4、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实施治疗,即按照患者的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2月间收治,对照组用药为吡格列酮,观察组用药为二甲双胍。研究前两组患者均已经知晓研究概况且同意参加研究。对照组20例患者年龄为42-64岁,平均年龄(51.41±2.03)岁,其中男11例、女9例;观察组20例患者年龄为42-66岁,平均年龄(51.53±2.11)岁,其中男12例、女8例;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故组间可实施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用药为吡格列酮,开始服用时1天15mg,1天1次,并在治疗时根据患者实际增加剂量为1天30mg,1天用药1次,患者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用药为二甲双胍,开始服用时1天1次,1次0.5g,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情况增加剂量,直至1天1次,1次2.0g,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期间叮嘱患者停止服用其他和本病相关的药物,防止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

1.3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临床情况,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且糖尿病相关症状消失,对患者进行持续3个月的随访,未见其出现反复情况则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恢复至正常范围,相关症状有所改善但是尚未消失则为有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水平和相关症状均无改善或有所加重则为无效;其中有效率和显效率之和为治疗的总有效率;(2)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等,按照组别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后实施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整理,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统计,用χ2检验;检验所得P值,满足P<0.05则认为差异明显。

5、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1例、8例和1例,其总有效率则为95.0%;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9例、9例和2例,其总有效率则为90.0%;两组比较χ2为3.64,即差异不明显。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相对较少,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其详细情况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6、讨论

2型糖尿病发病的原因和胰岛素分泌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存在密切关系,患者病情多数为慢性发展,且具有进展性,因此对患者采用合理的方法实施治疗就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临床可用的治疗药物种类较多,但是不同药物对患者治疗后往往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因此探究相关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就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3]。本次我们分析吡格列酮、二甲双胍两组药物的应用情况可见,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其中观察组95.0%略高于对照组90.0%;两组产生不同结果的机制可能在于,吡格列酮属于二酮类糖降药,用药后可使得人体内的过氧化物酶得到激活,进而提高胰岛素的应答能力,使得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进而发挥治疗效果[4]。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药物,可帮助人体内无氧糖的酵解,进而控制肝糖原输出,使得周围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上升,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但是两组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10.0%少于对照组25.0%,且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示二甲双胍对于患者的影响较小,但是这可能和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小,因此数据缺乏客观性存在关系,故仍然有待于扩大研究数量,以大数据分析做出客观对比[5]。但就本次结果而言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情况略好。

综上所述,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无差异,但是二甲双胍的安全性略好,故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张蓓,林莉.炔雌醇环丙孕酮分别联合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药房,2016,27(36):5073-5075.

[2]陈红梅,李洪彬,邱谷,戴士荣,汤永新.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6,19(04):366-368.

[3]毛爱珺,马昌军,马丁.二甲双胍联合盐酸吡格列酮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33(03):422-425.

[4]李少卿.盐酸二甲双胍片与盐酸吡格列酮片联用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作用的临床疗效评价[J].抗感染药学,2016,13(02):464-466.

[5]杨璐,宋美情,张秋玲,等.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36(03):309-312.

论文作者:郑玉璋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5

标签:;  ;  ;  ;  ;  ;  ;  ;  

对比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安全性论文_郑玉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