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策略论文,水平论文,数学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一些学生他们的高中入学成绩(总分及数学单科成绩)以及智力水平、努力程度、了解数学学习方法等方面没有什么差异,但在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效果却有明显的差别。认知心理学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策略水平的差异。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良好的学习策略的使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有关调查表明,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并没有随学生的学习年限和知识的增加而提高。因而探讨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使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对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很有意义的。
一、数学学习策略的涵义及构成要素
从一般意义上讲,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但策略不同于具体的方法,策略立意要高一些,它对具体行动有整体的考虑和规划,是在主观意识控制之下施行具体方法。关于学习策略,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学习策略是内部的学习规则系统”;是“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任何活动”;“是学习者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与目标,所采用的有效的认知活动”;“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我们比较赞同我国学者蒯超英的说法,“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这个定义把握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强调策略的运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它实际上把学习策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内隐的,包括元认知、认知策略;另一部分为外显的,即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学习策略即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策略,即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数学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它是一种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操作过程,是学习策略在数学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数学学习策略的涵义可以看出,数学学习策略作为数学学习过程的执行监控系统,它是由元认知、学习的调节和控制、数学学习方法等三个层面的要素有机构成。其中元认知包括元认知活动、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知活动过程、结果以及相关信息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中,为使认知活动达到预定目标而对认知活动进行的监控和调整。元认知在学习策略系统中,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景有哪些变量,可以使学习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的调节和控制,其内容包括激活和维持良好的注意情绪与动机状态;分析学习情境,提出问题,制订计划;监控学习的过程,维持或修正学习行为;评价学习的效果。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实际上它是学习者在一定的学习原则的调节指导下,有意识地发挥自己的心理能力和体力,把一系列具体的方式和手段连为一体而形成的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它是构成学习策略的知识基础。
二、影响高中生掌握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观察,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影响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的学习归因方式和元认知发展水平、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
1.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无论是学生对学习任务的知识,还是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它们都是在具体的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进行的,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学习活动就难以进行。例如学生在学习解无理不等式时,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不等式的性质这部分知识,学生就难以实现把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的这一策略。所以,学生的原有知识背景对学习策略的使用有很大影响。
2.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掌握和运用策略的意识性、学习的兴趣、学习目标定向差异和对学习材料的敏感程度上。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强化,而且受“人对结果期望”这一认知因素的影响。它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到达某一行为结果的行为能力的判断。它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以及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和新行为的习得行为的表现。比如自我效能感强和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对待陌生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不会因为一时找不到头绪而放弃,而是积极调动自己的智力和经验,寻求问题转化的策略,乐于尝试新方法,能不断丰富自我监控策略;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则会放弃对问题的思考,不愿尝试新的策略。
3.学习归因方式。人都有一种探求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原因的倾向,并且总是力求对自己他人的行为产生原因作因果分析,这种对自己或别人行为产生原因的推论就是归因。人们往往有一种比较稳定的归因倾向,有的人倾向于成功时作出能力强的归因,有的人则倾向于在工作不顺利时作出“任务难”的归因,这种稳定的归因倾向即为人们的归因方式。心理学研究证明,学习归因方式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有着较大的影响。凡是把学习成败归因于努力程度这个可控的稳定的内部因素的学生,其学习策略水平都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地努力根据学习方法,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或调控自己的学习计划等。而把学习效果归因自己的头脑、运气、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则缺乏主动性,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4.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和对于认知的监控”。(J.Flavell)它是学习策略的核心成份。学生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对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有决定性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学习者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学习任务的分析、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效果的反省、学习进程的控制,还是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情绪的调控以及对自身学习程度的认识,都与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密切相关。高中数学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学习中蕴涵着大量的思维活动,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很强的“调控解题方向”意识,而这种意识来自于学习者的元认知。一个学习者如果具有良好的元认知水平,能够自觉接受元认知调控,那么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即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和为什么要这样干,并会适时地加以评估,判断和调整方法。
5.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水平提高的最主要的外在因素。尽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够自发获得和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大部分学生其学习策略的使用处于潜意识水平,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具体的学习情境交给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知识,并给学生使用和体验学习方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能够使学生由潜意识运用策略水平向自觉运用策略水平转化的。相反,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和使用,不给学生体验、反思策略使用过程的机会,则会阻碍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中生数学学习策略水平的方法
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其智力发展已经成熟,他们经过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同时高中数学内容较初中更加抽象和深刻,高中数学问题更加灵活和综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水平,必须注意把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策略形成的特点结合起来,把握好教学契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感知、体验、形成和创造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益。
1.改进教学方法,为促进学生使用和形成新的学习策略,创设学习情境。从部分地区学生学习策略水平和数学元认知水平调查来看,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策略水平和数学学习元认知水平并没有随着学习年限和知识增加而提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包办替代的太多,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现象依然严重。在我国大多数教师、家长和学生在对数学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时,都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题目做少了,坚信熟能生巧,因此陷入题海之中,教师、学生加班赶点,三年的课程两年学完,试卷做了一套又一套,大多数教师不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反思学习结果,学生自己也很少能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效果进行反省、评价、调整。许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不能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学习方法单一、刻板。师生都以延长教学、学习的必要劳动时间换取学习成绩的提高,缺乏学习策略意识,师生负担过重。因此,要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要求,教师必须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要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知识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帮助学生把握学习任务、目标、要求和重、难点上,以及学习新概念、新规则、解决问题时使用策略的示范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发挥教学民主,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让学生使用策略、创造策略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觉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
2.加强元认知训练,提高元认知水平。学生的元认识水平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在具体训练时,主要可以通过运用自我反省方式进行。(1)引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反省。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产物,它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具体的学习过程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一些基本情况。要针对作业和单元练习中的结果,引导学生自觉反省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错误,反思这种问题以前是否遇到过,现在是否明白了,与这种问题类似的问题还有吗?是否会解决等。要求学生写出反省报告,详细分析错误涉及到的概念和方法,并在学生中相互交流。(2)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要求学生以周记的形式,总结本周的学习重点、学习目标、难点和疑点,梳理难以理解的问题、需要记住的知识点,指出学习内容和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点有联系,要求学生对一周内或一个单元内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化和概括化水平,增强学生的反思、调控能力。
3.引导学生对综合问题和非常规问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反省。数学综合题涉及到的概念多、条件多,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复杂,非常规问题背景隐蔽,没有熟悉的模式可套,这些问题的解题方向可能一时难以理清,学生的解题思路容易受阻,如果我们能抓住机会,适时引导学生暴露思维,师生共同评价,一道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查明走歧路、弯路、死路以及如何发现走歧路、弯路、死路并能及时调整的原因,帮助学生学会洞察问题的本质,则会增强学生使用策略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