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研究论文_李常亮,王野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研究论文_李常亮,王野

辽宁省大连久鼎祥瑞特种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116023

摘要: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现阶段对矿山的开采大部分依托矿产资源发展的公司,其为促进企业经济水平的发展,对矿产资源进行过度的开采,导致原始矿山的地质结构遭受破坏,是引发当地矿区地质出现地面塌陷、滑坡,含水层破坏等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对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通过阐述矿山地质主要灾害类型,并针对地质灾害类型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及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近年来,我国的矿产资源基础薄弱,发展缓慢,最近几年频繁发生过的几起矿产地质环境灾害,无论是对于国家来说,还是对于周边的居民来说都是触目惊心的,经济损失自然也是非常巨大的,不仅造成了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因此,科学地规划好执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各矿山单位当务之急亟待解决的艰难的问题。

1矿山地质主要灾害类型

1.1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

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社会在矿山地质中最为常见的灾害。其中,矿坑突水涌水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危害性相对于其他地质灾害较高。采矿人员作业过程中,事先通常先估量矿坑的涌水量后再进行矿产开采,而矿产地区的地下水位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水位变化情况具有突发性,当矿区矿坑突水涌水量出现异常,其涌水量高出预期值,将对矿产的开采工作及地质影响造成极大影响。地下水位改变是造成坑内引发溃沙涌泥的灾害因素之一。若采矿人员作业过程中有蓄水溶洞,溶洞是由岁及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构成,坑内有水源急剧涌入的同时将会伴随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一同进入,且矿坑存在的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所造成的沉积物也将随着水量的冲刷一同涌进,从而堵塞矿坑,导致采矿人员及相关机械被堵塞物所埋没,不仅威胁了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还会对矿山产生重大的影响,严重时矿山还将面临毁灭,极大程度上破坏了矿山地质环境。

1.2崩塌滑坡

采矿的环境有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其开采过程中常出现的地质灾害有崩塌及滑坡,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矿区的地质环境,还将给企业、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伤。两种采矿环境下出现的崩塌滑坡区域及体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在露天开采情况下的矿区主要在矿边坡出现崩塌滑坡,地下开采环境下的矿区开采,主要是采空区出现坍塌而造成的崩塌滑坡。

1.3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采矿人员的矿产开采造成其原矿山地质环境无法恢复其原有地质环境从而形成矿体内因,一些偶发因素都会对矿区地质造成突发性伤害,从而导致矿区出现严重的灾难性后果结局。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基本原则

首先要根据不同类型矿山进行不同的保护治理。在矿山地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开采方式以及施工环境来制定出完善的保护与治理方案。其次要对不同区域的矿山进行保护治理。虽说经过了改革开放,但是国内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首先我们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矿山所在的位置进行一个简单的划分。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发达、中等发达以及欠发达这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之上,要根据区域气候、环境以及地理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划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根据分类来制定出合理的保护与治理措施,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注意分区域进行。应该参照‘区间相依、区内相似’的原则来进行细节工作的落实,保证矿山保护与治理的工作效果。最后对不同破坏级别的矿山要进行保护治理。矿山的保护与治理要严格遵循当地经济发展的规律,并且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来保证这部分工作的实际效果,当然保护与治理目标的确定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过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其实与矿山环境标准与规范的过于统一有很大的关系。很多矿山开采方案的制定其实都没有进行实际的勘察,只是一味的照搬了同类型矿山的开采模式。因此在开采之后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很多地质问题,为了避免这类状况的出现,在矿山开采之前就应该进行实地的勘察,及时发现不利于地质稳定的因素,并且制定出科学的开采方案。这其实也会降低后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工作难度,提高保护与治理水平。

3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对矿区的地址环境进行保护和恢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对其重要场地、设施、危险性区域等进行评估,并主要以防御措施给予相应的地质保护。另一方面是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为参考依据来对引发矿山地质环境出现问题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预测,并给予相应维护、管理等工程治理措施,能有效达到受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而破坏采矿活动的最终目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主要措施主要包含有对地质灾害点来设置相应监测点,加强巡查等,针对露天采场的各帮边坡的变形现象需保证其其监测系统建立的完善性及专业性,采矿期间持续定期检测其边坡变化情况,并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其检测力度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由于露天开采会严重破坏了矿区地形地貌,且采矿结束后其开采地貌恢复原始地貌难度系数高,故需结合区域地形并适应周围环境来进行治理方案制定。例如采矿结束后需拆除完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场地工业设施,并加以植物种植来进行恢复治理。

4做好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人才的培养工作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主要依据,当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合理的运用科学技术也能够降低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尾矿、煤矸石等材料的开发利用就更需要科学技术的作用。但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好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可以尝试与相关高校合作,定期对在职人员组织相关的培训。借此来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以及工作技能,这能够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新入职员工的岗前培训,一定要抓住重点,要能够通过培训让他们对将来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从而使得他们更快融入工作中。这方面的工作对保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的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单位应该落实好其中的细节。

5创新矿产资源开采技术

在对矿山资源进行开采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积极创新现有的开采技术,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现有的开采工艺以及相关的开采设备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改造。基于此矿山企业应该加强与相关科研单位的联系,双方应该在一定范围之内建立起完善的沟通机制,从而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以解决实际开采与治理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坚持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原则,借助于先进科技的作用,在提高开采经济效益的同时改善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现状。对于企业来说,尝试将互联网计算机技术引入矿产资源的开采与矿山的保护中,推动矿山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能够为矿山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局面。企业要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打造环境友好型企业,保障矿山区域的生态稳定。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矿产资源开采对矿山地质造成的灾害性及及地质环境的破坏,通过结合科学技术对地质灾害的有效预测来做好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同时针对开采矿山无法避免的环境污染及破坏,开采结束后结合各种相应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能最大程度上起到保护矿山原有环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J].江西建材,2016(02):242+246.

[2]甘桑颖.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J].质量探索,2016(01):54-55.

[3]柳希雷.基于GIS的地质环境评价系统的开发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2.

论文作者:李常亮,王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研究论文_李常亮,王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