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研究的六个维度--基于课程文化哲学的反思_课程论文

课程研究的六个维度--基于课程文化哲学的反思_课程论文

课程研究的六个维度——基于课程文化哲学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论文,维度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于课程在目标上具有强烈的育人性、在内容上具有深远的文化性、在实施上具有鲜活的主体性,课程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研究,课程研究具有文化学与哲学的特质。课程研究的深化可以从深刻性与根本性、修养性与学术性、综合性与分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性与世界性以及实用性与超越性等六个维度展开,这六个维度具有统一性与体用不二的特点。

课程研究的深刻性,旨在让课程学、课程与教学论成为一种育人的智慧之学,具有哲学的特质;课程研究的根本性,旨在强调课程学、课程与教学论具有人学的特质,强调人的健全发展与觉悟、终身发展与觉悟。从课程研究的文化功能来看,深刻性反映的是人在课程文化自觉上的过程与程度;根本性反映的是人在课程文化自觉上的实现与圆成。学己、成德的学问以及觉悟等,均是属于修养方面的要求,而求知、学习知识等则是学术性方面的要求。这两方面的要求,在人的发展中应该并行不悖,应将个人的精神发展与学科的理论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将治学与“治世”、做人与做事高度地和谐起来。如果作为一种认知与研究方式的话,综合与分科均有利弊,应并存互补。但是,从客观现实和整体意义的角度来看,综合往往更具强大的优势和功能。课程研究应正视这种现实与整体的意义与功能。理论脱离实践,将成玄虚;实践缺失理论,将成盲目。课程研究应同时观照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研究应该在本土性与世界性之间保持一种互动与平衡;把课程研究的独立自主精神与开放合作心态辩证地结合起来。课程研究的实用性侧重于理论成果的转化问题;超越性反映的是课程研究者在课程研究中的理性精神与理论创新。课程研究的实用性与超越性反映了不同学科存在的不同方式和不同层次。

标签:;  ;  

课程研究的六个维度--基于课程文化哲学的反思_课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