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论文_陆识丽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论文_陆识丽

广东河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摘要:水土保持作为山区生态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成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实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需从技术保障、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进行细化,并全面考虑各种地形因素,进行统筹规划,本文就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进行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践;成效

引言: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是当前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人们对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又缺乏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意识,导致目前水土流失问题严峻。因此,现代人们必须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做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1.1生态安全的主体措施

我国长期以来在水土保持工作方面,做出很大的努力,形成了整体的安全系统。从基本国情出发,进行政策理论研究、技术路线、管理机制和建设模式等多方面的深入分析,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筹结合,通过对水土破坏等多方面进行防治,包括推进“四荒”(荒山、荒滩、荒坡、荒沟)治理;坚持征收“两费”(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增加治理投入,建立“责、权、利”统一,“治、管、用”结合等的深入,是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也是具体要求。

1.2环境改善的资源利用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佳手段,是维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治理水土流失、生态修复与封禁治理相结合,把环境改善与保障粮食安全,用水安全和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等方式,并加大对农民发展生产,水土保护等多方面的工作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生态资源,通过水土流失等治理机制,实现生态生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实例分析

2.1水土流失情况

本文以某县为例,该县的水土流失主要以水蚀为主,多发生在荒山裸地、坡耕地、沟道、村庄等植被覆盖差的地类。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到2000年末,该县水土流失面积1847km3,占全县总面积的56%,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205.78km3,占流失面积的65.28%;中度侵蚀面积641.64km3,占流失面积的34.72%。年均水土流失总量达550万t,属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情况

多年来,该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大自然自我修复能力;以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远山封禁治理搞修复,近山植树种草保水土,山腰退耕还林调结构,生态农业节水灌溉增效益,沟川闸沟筑坝护堤岸”为治理模式,坚持工程建设与监督管护相结合、治理与发展产业相结合,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工程与产业互促,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循环发展之路,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投资力度,该县依托项目优势,加快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步伐,主要实施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一期工程、中央预算内水土保持工程等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42km3。

该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实现了机构健全、队伍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①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先后制订并出台了《该县水土保持暂行规定》《该县水土保持方案报告制度》《该县水土流失防治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计收管理办法》《该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规定》《该县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增强了水土保持责任意识,严格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②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全面落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对在县域内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修建铁路、公路、水利、矿山、电力及其他大中型生产建设项目加大监督执法力度,督促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人履行责任和义务,防治水土流失,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多年来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率达到95%以上。

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取得的成就

3.1治理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该县是一个山区县。多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该县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坡耕地综合治理工程等各类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治理了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2加快了经济社会转型,经济效益得到不断提高

近年来,该县加快各类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建设步伐,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有机结合、综合配置,形成了有效的综合防治体系,产生了持续的经济效益。其中,乔木林单项措施增加活立木产量28.09万hm2薪材产量14047.63万kg、经济效益2548.17万元;经果林措施增加果品产量6743.59kg、薪材产量1007.91万kg,可产生经济效益20951.68万元。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水利水保项目的实施,全县项目区发展高效山杏3600hm2、大棚蔬菜8OOhm2,年产值达6000万元,年增加农民纯收入近千元。各类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促使产业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近年来,各类水土保持工程营造刺槐林1.47万hm2,使全县刺槐食用菌原料林基地发展到4.66万hm2,按5年一轮伐,每公顷刺槐林可提供6000盘袋食用菌原料,年食用菌产量可达8000万盘袋,产值达34亿元,10万多农民从中受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发展,促使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初步形成了“工程支撑生态,生态支撑产业”的特色经济新格局。

3.3改善了人居环境,社会效益得到持续彰显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减轻了水土流失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减轻了沟道、河流洪水灾害和泥沙淤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区域性生态环境及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近年来,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逐步向村镇绿化美化方向发展,逐步向紧贴民生的方向发展,改善了村容村貌,为项目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条件,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2005年,该县被国家环保局命名为“全国生态环境示范县”。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的全面进步将起到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①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发展了一系列高产高效现代化产业园区,提高了土地的生产能力和单位效益,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②增加了农民就业机会,农民收入得到提高,加快了农村脱贫治富,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繁荣了地方经济,保持了社会稳定;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态意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思想、新理念得以在广大农村和群众中广泛宣传,全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今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创新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4.总结语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生态工程,主要围绕环境发展的现实要求,构建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形成两者之问的共荣局面,从而推动生态建设的最佳模式形成。实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快发展的有效途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更是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闰宏哲.运城市禹门口灌区土壤入渗特性的试验和实践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杨满元,杨宁,陈志阳,林仲桂.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渗透性研究与评价[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论文作者:陆识丽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浅析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践及成效论文_陆识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