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的养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鸵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品种及特性:
一般人工饲养的鸵鸟有三个品种:
蓝颈鸵鸟:属于原始品种,在粗放条件下经长期选育而成,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野生鸵鸟的特点,体型高大,增重速度较快,有较好的胴体,对恶劣环境条件的适应性较好,但性成熟较晚,产蛋繁殖性能略差。皮肤颜色蓝或灰,颈基部有白环,羽毛质量中等。
红颈鸵鸟:是大型鸵鸟,体型最大,亦属原始品种,皮肤颜色浅灰或白色,成年后颈部和腿部为粉红色,在繁殖季节变为鲜红色,颈上有白色,雌鸟羽毛苍白,质量差,性成熟晚,但生长快,胴体好。
非洲黑鸵鸟:或称“黑颈”鸵鸟, 是一个培育品种,体型较小,尤其是颈部和腿部变短,便于饲养管理,体躯宽厚,羽毛密集,产量大,皮张略小,但毛孔密集,分布均匀,皮张质量好,成年鸟产蛋性能、繁殖性能均优于“蓝颈”和“红颈”鸵鸟,在良好的饲养繁殖管理条件下,18~24月龄即可成熟产蛋,一般年产蛋平均为70~80枚,最高达130枚。
二、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一)适应性强:鸵鸟在寒带、温带和热带等地方都能很好的生存,生活,正常体温为38.5~40℃,呼吸每分钟21次,心跳每分钟50次,与其它禽类比较,体内新陈代谢较慢,体温的调节能力很强,能在-18℃~39℃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繁殖。
(二)不会飞,善奔跑:由于翅膀的退化,羽毛不发达,而腿长,关节灵活,肌肉发达,脚趾变为两趾,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有利于奔跑。
(三)食性广,杂食性强和饲料转化能力高:消化器官发达,盲肠和大肠很长,具备草食反刍动物的特性,能很好消化大量含纤维高的多种植物,有十分广泛的草食性能,且转化率很高。
(四)生长繁殖快、寿命长:幼鸟出生时,体重1公斤左右,1月龄时可达4~5公斤,3月龄时可达20~22公斤,12月龄时可达100~120公斤。一年可增长100~120倍,18~30月龄性成熟,1只雌鸵鸟初产蛋约30枚左右,成年后年产蛋可达80~120枚,1年之内可繁育幼鸟20~50只,繁殖期为40~50年,寿命可达70~80年。
(五)生活习性:出壳1~3天的
雏鸟不吃不喝,大多数时间是侧卧在床上睡觉,出壳3~5天以后,便到处啄食。1月龄以下的幼鸵鸟饮水较少,白天活动无规律,1月龄以后每天饮水次数增多,吃食时全神贯注,2月龄以后就有了固定的活动路线和范围及休息时间和地点,3月龄以后,睡眠基本与成年鸟相同。成年雄鸵鸟在傍晚或夜间受到异常声响或光线刺激时表现非常警觉,常发出低沉浑厚的吼声。
三、鸵鸟的选种
(一)要求:首先要本身性能高,体质外形好,发育正常;其次要求繁殖性能好,合乎品种标准,种用价值高。
(二)方法:1.根据体型外貌选择:外貌结构良好,身体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性情温驯,活泼好动。2.生产性能的选择:主要包括产肉性能,繁殖性能,产皮性能三个方面:①产肉性能:主要体现为产肉多,屠
宰率高,料肉比大。②繁殖性能:主要包括开产月龄、产蛋量、受精率、孵化率、健雏率、育雏成活率等。③产皮性能:目前虽没有统一的指标进行衡量,但选留产皮性能高的是符合选种要求的。
四、饲料选择:
(一)鸵鸟的营养需要:鸵鸟在维持生命和生产活动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主要有:水、碳水化台物、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二)鸵鸟的营养标准见表1。
(三)常用饲料
鸵鸟的饲料主要有两大类:一是青绿饲料,二是混合精饲料。
1.青饲料:一般以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和各种青菜为主。例如:苜蓿草、甘薯藤、苦荬菜、胡萝卜等。
2.精饲料:常用的有玉米、燕麦、小麦、大豆、大豆饼粉、糠麸等等。
五、鸵鸟饲养管理的三个阶段主要包括:育雏期、育成期和种鸟期三个阶段。
(一)育雏期:
1.饲喂:①雏鸵鸟生长迅速,营养必须跟上,特别是对蛋白质要求高,氨基酸要平衡,对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的需求也要求全面。②1~6周龄应选用粉料。③7~12周龄用碎粒料喂饲,雏鸟的混合精料中,蛋白质含量为21%~22%,代谢能2900千焦/千克,粗纤维4%,如添加5%~8%的优质苜蓿粉很有好处。④1~3月龄雏鸟混合精料占日粮的60%,优质青绿饲料占40%,每10千克要补加200~250克骨粉,喜食拌湿的粉料。
2.管理:①雏鸵鸟培育温度和育雏室相对湿度见表2。②通气:育雏室在严格保温的同时,要求有良好的通风等保证雏鸟健康发育。③光照:对健康、性成熟有密切的关系,光照过短,将延迟性成熟的年龄,光照过长,则提早成熟,早熟早产,开产蛋小,产蛋持续期短。④饲养密度:一般室内面积为2~2.4平方米/只,室外 运动场是室内面积的2倍,雏鸟的分群一般以25~30只最好。⑤卫生条件:要特别注意育雏室和饲料、饮水的清洁卫生,加强防疫消毒,创造一个适宜的育雏环境。
(二)育成期:
1.饲喂:①雏鸟长至12周龄时,逐渐改喂生长期料,第一周仍喂育雏料,第二周喂2/3育雏料,加1/3育成料,第3周用1/3育雏料,加2/3育成料,第四周后全部改用育成料。②6月龄前充分饲喂,配合饲料及青饲料,自由采食,保持适宜的粗纤维含量。③6月龄后,配合饲料限量饲喂,青饲料自由采食,饲料中粗纤维水平较高,充分发挥其耐粗饲特性。④育成期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可降至15%~16%,代谢能2750千焦/千克,粗纤维6%,饲料形状由粉料、碎粒料逐渐改为颗粒料,粒径以6~8毫米为宜,配合日粮中,颗粒料占30%,优质新鲜青草占70%。⑤不放牧的鸵鸟每日喂4次为宜,每次间隔最好相等,给饲量为全天的1/4,早晚两次可略多一些,喂后2小时左右,应驱赶其运动约1小时。⑥育成期鸵鸟精、青绿饲料喂量(千克)见表3。
2.管理:①合理组群。育成鸟一般合群饲养,每群20~30只,产蛋前雌雄不分开,在开产前1个月进行配偶分栏。②粗放管理:在带棚的围栏里,自由活动,整天供应清洁卫生的饮用水,北方在寒冷的雨夜雪夜应将4、5月龄的育成鸟赶回室内,以免冻伤。③定期称重:以检查其生长发育是否符合标准,对生长发育过慢或过快的应采取措施调整饲养。④拔毛:育成鸟长到9月龄时,进行第一次拔毛,每隔10个月左右进行一次。⑤环境卫生:经常打扫室舍和运动场,及时清除粪便,不得有钉子、玻璃块等发亮的东西,以防其吞食。饲槽、饮水槽及用具要经常清洗、消毒。
(三)种鸟期
1.饲喂:30月龄开产,进入种鸟期,饲养采食应按标准执行。①产蛋期饲料营养水平为蛋白质18%,代谢能2800千焦/千克,粗纤维6%。②定时饲喂,首次喂饲以早6∶30~7∶00为宜,一般每天喂4次,也可安排一日3次喂饲,间隔应尽可能相等。③饲喂原则以供给优质新鲜青草为主食料,每天每只补给颗粒料1~1.5千克。(注:防止采食精料过多,体重增加而产蛋下降或停产)。
2.管理:①分类分群:按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雏鸟(1~3月龄)、育成鸟(4~24月龄)、成年鸟(25月龄以上)。按利用目的可分为种用鸟和商品鸟。从4月龄开始挑选组成种用的育成幼鸟,到15~24月龄时组成种用后备鸟群。②环境要求:场地要选择地势较高、干燥、不易发生涝灾、向阳通风,相对湿度以60%~70%为宜。地面需垫沙。气候条件要求全年气温在-5℃~30℃为宜。随时清除舍内及运动场异物。③喂饲与饮水:采食时应根据标准进行。2岁以上的成年鸟每天在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3时喂饲,全天供给干净的自来水,供自由饮用。根据实际经验,在春夏季喂饲可分为4次,6∶30、10∶30、14∶30、18∶30分别喂一次,中间适当加饮水,秋冬季可分为3次喂饲,7∶00、12∶00、17∶00,中间适当加饮水。④清洁卫生:春夏季配合饲料存放时间不能超过两周,每天清扫栏内粪便,每周至少将栏舍内全面消毒一次。秋冬季种鸟栏舍每两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保持鸟场周围环境卫生的整洁。⑤拾蛋:雌鸟多数在下午14时至黄昏前产蛋,应及时收集,避免踩踏破损或污染。⑥助产与 休产助产常出现在初产雌鸟,通常有三种助产方法:一是使用催产药物(如催产素);二是将手伸入阴道,用铁凿打破难产蛋,摄取出破碎蛋。三是手术取蛋(注:这是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麻烦,术后护理时间较长)。每年2~10月份为产蛋期,休产期一般在11月至来年1月,一般休产为45~60天(注:在每年的休产期内,饲养者应同时安排好免疫接种、驱虫等管理工作)。
六、疫病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和日常的卫生、消毒治疗的措施。常见的普通病有感冒、眼病、腿病、营养及消化道疾病等。(注:免疫程序及方法在兽医的指导下进行)。常见的传染病有:新城疫、禽流感、大肠杆菌病等,防治方法有注射疫苗,还应及时用消毒剂进行消毒预防。
联系电话:0311-5815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