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混凝土结构加强带施工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加强带的作用原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施工以及养护等注意事项等,比较与传统施工技术的优越性
关键词:后浇带;加强带;配合比;外加剂
1前言
在超长、超宽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为了解决混凝土结构的变形、施工流水段的合理划分与建筑物沉降不均匀问题,设计上一般在平面尺寸上每隔30~40m将设一道后浇带,等主体结构结顶40~60天后再封堵后浇带,而使用的混凝土一般为微膨胀、强度等级高一等级的混凝土。这种常规的后浇带施工方法,不仅工序繁多,时间跨度长,施工成本高,而且难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后浇带施工缝处会经常出现开裂、渗漏、上浮等质量问题。但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监理工作经常遇到了一些超长混凝土结构,上部结构无法按照规范要求分块尺寸留置后浇带,且施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会展中心、地铁车站、高铁车站、候机大厅等,经过几个工程的实践证明,可以利用UEA-H混凝土外加剂补偿收缩的原理,采用膨胀加强带代替传统的后浇带,可以实现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
2工作原理
目前使用得比较多的UEA-H混凝土膨胀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铝酸盐和硫酸盐。与水泥水化后将产生膨胀结晶体——水化硫铝酸钙,这种产物能填充混凝土结构中的毛细孔、缝,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抗渗性能,并在混凝土内部产生0.2~0.7MPa的预应力,它能抵消或部分抵消由混凝土干缩、蠕变及温度等引起的收缩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在混凝士超长结构中,根据混凝土水平法向力σx分布曲线,设想在应力量大地方施加较大的膨胀应力σe,而在两侧施加较小的膨胀应力,全面补偿结构的收缩应力,可控制有序裂缝的出现,从而取消后浇带。
3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采用加强带施工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验、膨胀系数以及耐久性的试验工作将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关系到今后施工的成败。结合一些工程的实际应用,在膨胀混凝土试验和供应注意:
3.1普通混凝土结构UEA- H型膨胀剂的掺量一般为水泥用量的6-8%,而加强带掺量应为水泥用量的8~ 10%。
3.2严格按照构UEA-H膨胀剂的产品说明书、操作规程进行试验与操作,计量应准确搅拌均匀,加强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生产、现场施工的全过程技术交底工作。
3.3在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情况下,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合理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在配合比优化调整时,往往通过掺加适当的粉煤灰来代替水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单方的水泥用量,而且也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水化热,进一步降低混凝土的温差,防止裂缝的出现。优先选用级配连续的骨料,应严格控制砂、石子的含泥量;控制原材料的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一般应为45C以下。
4超长、超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
4.1加强带的处理
为更好实现加强带补偿混凝土收缩的作用,要求加强带混凝土在各施工段的最后浇筑。加强带用混凝土快易收口网分隔,钢管加强,收口网用钢筋固定,确保普通混凝土不流人加强带。一般在终凝前的混凝土进行2次抹压,防止表面裂缝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2施工质量措施
4.2.1根据泵送混凝土的特点混凝土施工要点及以往经验,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分段定点,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减少每次浇筑长度的蓄热量,以防止水化热的积聚,减少温度应力。
4.2.2混凝土浇捣过程对混凝土的一次成型,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的成型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应结合工程的实际特点,重点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浇筑分层厚度浇筑顺序振捣方式等进行控制。
底板混凝土的浇筑采取斜面分层,分层分段连续说注到顶的施工方法。
4.2.3对现场混凝土泵车进行合理布置,以便合理地安排施工顺序,以使混凝土一次成型,避免出现施工缝。注意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不得过振、漏振、少振。
4.2.4根据泵送混凝土的自然流淌坡度约1:5,混凝土的浇筑采用斜面分层,连续施工,分层厚度控制在50cm之内。任一混凝土卸落斜面处均配备一前一后两台振捣棒,前道布设龙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混凝土的密实,后道布设在坡脚上方,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随著混凝土的逐渐推进,振捣棒也相应跟上。振捣棒的间距宜控制在0.4m左右,振捣时间20~30,并且在间隔30m后要进行二次振捣。
4.2.5底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采用木方刮平表面。在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安排泥水工进行混凝土磨面工作,防止混凝土表面龟裂。
4.2.6由于泵送混凝土的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先按设计标高将混凝土表面用长尺刮平,用木抹子提浆2遍,然后在终凝前,再用木抹子抹压密实,以闭合收缩裂缝。
5混凝土养护
一般采用保湿、保温方法进行养护,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防止裂缝。在6~12h内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再覆盖1层阻燃草帘被,这样,既防止热量过快散失,又防止水分蒸发,剪力墙一般采用带模养护比较可靠。养护时间应不少于14d。根据环境与气候条件,基础底板的混凝土也可采用蓄水养护。
6结语
超长混凝土结构加强带施工技术是基于通过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微膨胀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可以解决传统后浇带无法实现的一系列技术问题,在实现混凝土连续浇捣技术方面将更具生命力。
6.1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力更合理。由于微膨胀混凝土使其内部产生了预应力,能抵消或部分抵消因混凝土干缩、蠕变及温度等引起的收缩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避免或者减少了后浇带施工缝处常出现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
6.2由于取消了后浇带,不仅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性能,特别是对于有防水要求的结构,将提高了其整体防水性能。
6.3大大简化施工工序,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由于后浇带的存在,影响了基坑周边土方的回填、结构防水施工、外架的整体性与安全性等,而采用了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时空效应”,进一步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
6.4采用粉煤灰取代水泥,再掺加UEA-H膨胀剂、混凝土在潮湿的环境下养护是补偿早期“自收缩”的有效方法之一。
6.5但在工程实际应用中,必须选用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做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试验工作,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与养护的各个环节,方可保证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施庆熙、陈勇强、张健儿、陈李峰,浅析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有关技术问题,建筑施工.2010第7期增刊
[2]李傲,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应用探究.四川水泥.2015第17期
[3]王大志,浅析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低碳世界.2016第8期
论文作者:张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应力论文; 密实论文; 水化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