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及自杀危机干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素质论文,院校论文,危机论文,大学生心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数 %人数 %九五级991
125 12.60
99 9.90
九七级1 377 142 10.31 103 7.48
*方差检验P<0.01差异非常显著
6.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量结果:
(1)自觉有该症状,因子分≥3(严重程度为中度以上者)168 人,占总人数12.19%,忧郁因子分≥3者54人,占总人数3.91%,该项目同UPI问卷中第25题(想轻生)做肯定性选择者比较呈正相关。
(2)SCL-90均值显著性检验结果见表6。男生与女生均值显著性检验,女生阳性均值高于男生阳性均值,提示女生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多于男生。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等项目均高于男生。男生在躯体化、强迫因子、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项目上均高于女生。
表6 SCL-90均值显著性检验结果
检验项目 相关系数 均值(1)
均值(2)t值
均值检验
年龄
0.00 12.91
12.44
0.9400 P<0.50
测验总分
0.00146.40 144.16
0.3900 P>0.05
测验总均分 0.00 1.591.60
0.4600 P>0.05
阴性项目数 0.00 55.95
55.48
0.5000 P>0.05
阳性项目数 0.00 34.05
34.52
0.5000 P>0.05
阳性项目总分
0.00 87.45
88.68
0.4300 P>0.05
阳性症状均分
0.00 2.512.48
1.3600 P<0.20
躯体化因子 0.00 1.381.35
1.3500 P<0.20
强迫症状
0.00 1.951.91
1.2900 P<0.20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
0.00 1.851.88
0.9200 P<0.50
忧郁因子
0.00 1.641.72
2.6200 P<0.01
焦虑因子
0.00 1.481.52
1.5900 P<0.20
敌对因子
0.00 1.561.50
2.2100 P<0.05
恐怖因子
0.00 16.301.43
6.1400 P<0.001
偏执因子
0.00 1.641.62
0.7000 P<0.50
精神病性因子
0.00 1.551.53
0.8000 P<0.50
其它 (睡眠等) 因子 0.00 1.531.47
2.3800 P<0.02
检验项目 标准差(1)标准差(2)F值
方差检验
年龄9.27 9.09 1.04P>0.05
测验总分0.27 9.09 1.04P>0.05
测验总均分 36.0136.16 1.01P>0.05
阴性项目数 0.40 0.40 1.00P>0.05
阳性项目数 17.3717.00 1.04P>0.05
阳性项目总分
51.8152.20 1.01P>0.05
阳性症状均分0.41 0.40 1.05P>0.05
躯体化因子 0.42 0.40 1.10P<0.50
强迫症状0.58 0.56 1.07P>0.05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0.60 0.60 1.00P>0.05
忧郁因子0.53 0.58 1.20P<0.01
焦虑因子0.45 0.47 1.09P>0.05
敌对因子0.51 0.49 1.08P<0.50
恐怖因子0.34 0.42 1.53P>0.01
偏执因子0.53 0.52 1.04P>0.05
精神病性因子0.47 0.45 1.09P<0.50
其它 (睡眠等) 因子 0.49 0.44 1.24P<0.01
样本(一)的容量为:585(男),样本(二)的容量为:793(女)
7.SCL-90均值和标准差统计结果见表7, 分数均值由高向低依次为:
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忧郁——偏执——精神病性——敌对——焦虑——躯体化——恐怖
表7 SCL-90均值和标准差统计结果
统计项目 均值
标准差
年龄 12.64 9.17
测验总分 143.8436.10
测验总均分 1.60 0.40
阳性项目数55.6817.16
阳性项目总分 88.1652.04
阳性症状均分
2.49 0.41
躯体化因子 1.37 0.41
强迫症状
1.93 0.57
人际关系敏感因子
1.86 0.60
忧郁因子
1.69 0.56
焦虑因子
1.50 0.46
敌对因子
1.53 0.50
恐怖因子
1.37 0.39
偏执因子
1.63 0.52
精神病性因子
1.54 0.46
其它(睡眠等)因子
1.54 0.46
样本容量:1 378
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新生心理素质状况
1.北师大新生心理健康意识较强。他们关注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参与心理调查活动,认真真实填写心理测评答题卡,心理调查量表回收率100%,有效率:UPI占总人数99.64%,SCL-90占总人数99.71 %。根据调查结果,校心理咨询中心预约面谈的大学生来谈率占74.4%,合作良好,遇有心理问题能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面谈时能真实表达内心痛苦和感受,接受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危机干预,改变认识,转变行为。对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期望能身心健康地完成大学学业。
2.北师大新生是心理问题、心理障碍高发群体。从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UPI)结果看,该结果高于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调查结果。 从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看,高于全国常模青年组[3,4]。女生阳性项目数平均值34.52±17.00,男生阳性项目数平均值34.52±17.37,均高于1986年全国协作组SCL-90测试结果(女生阳性项目数平均值27.14±17.49,男性阳性项目平均值25.68±18.78),这可能与北师大学生心理环境因素有关,一方面具有大学生一般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性。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3岁左右,处于青春中后期,面临着从青少年向成人转化,心理发展处在不成熟迅速走向成熟的过度阶段。一方面个性心理出现了重要变化,如:思维成熟,社会情感得到了发展,自我意识增强;另一方面心理处在第二次断乳期,心里充满矛盾和危机,具有可塑性和变化的特点。大学一年级学生告别了多年的中学生活迈入大学校门,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师同学的陌生,学习方法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没有很快建立起来,中学时期个人优势没能在新的群体中发挥出来,常常出现许多不适应,表现出新鲜感与恋旧感的矛盾,自豪感与自卑感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之间的矛盾,轻松感与被动感的矛盾,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的矛盾,渴望交往与防范心理的矛盾,不良情绪与理智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同社会经验不足的矛盾,期望值过高与目标落差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对待异性关系、道德规范的矛盾,都构成了大学一年级新生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北师大是全国重点院校,录取分数较高,学生经过激烈的考试竞争入学,无论学校、家庭、社会及本人期望值都较高,心理压力相对增大。同北京市普通高校相比,经济困难生和特困生相对较多,除学业竞争外,有些同学还要承受经济方面的心理压力,他们常常因家中生活困难,一旦成绩下降就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自卑、自责。有的同学存在认识误区,认为没钱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内心压抑,产生负性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心理调节,走出自我误区,就会出现适应不良心理障碍乃至疾病发生。
3.大学一年级新生许多心理问题,心理障碍源于中小学时期,同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受教育方式、社会影响以及人格个性等因素有关。失败与挫折容易产生情绪反应。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用“疾风怒涛”来形容青年人的情绪,也就是说青年大学生的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突发性。科学研究证明,情绪来源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神经的活动,情绪与人的健康关系十分密切,情绪是维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情绪具有复杂的神经、生理、生物化学机制。机体组织器官的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通过交感、副交感神经共同维持正常活动。祖国医学对情绪和疾病的关系早有论述,如:“情志不调,百病环生。”等等。1991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塞拉维尔和新罕布尔大学的琼·梅耶创造了“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Quotient)这一术语,被称作“情绪商”—EQ[5]。良好的愉快的情绪有益于身心健康, 它能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躯体各器官活动处于平衡状态,通过应激反应可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机体对有害物质或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不良的负性情绪如:紧张、焦虑、愤怒、恐惧、悲伤、忧愁、抑郁等,可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弱和紊乱引起心身乃至自杀意念和行为。
(二)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
1.关注自杀高危人群。
(1 )对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心理普查中筛选出的重点心理应激障碍者,予以重点关注。
大学生人格健康量表(UPI)的调查结果显示,第25 题(想轻生)做肯定选择者103人,占总人数的7.48%。 大学生自杀观念形成有多种因素。调查中发现在成长经历过程中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心理应激障碍, 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是主要因素。 所谓心理应激(mentalstress)是指人在外来刺激下心理适应的强弱能力[6]。 应激源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如:父母期望值过高心理压力过大;考试竞争激烈心理紧张、焦虑,预期目标达不到心理失落、自卑;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心理愤怒、懊悔;生活困难心理忧愁、自卑;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孤独,失落;考试不及格,违纪违规受处分或因身体疾病面临休、退学时心理紧张、恐惧、焦虑;暂时的挫折、失败、失恋,性认知偏差,性心理障碍,性行为偏离,都会引起强烈的内心痛苦和情绪反应,产生自杀念头和自杀行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应激障碍者,自杀往往发生得快而突然,必须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
(2)对精神障碍中的抑郁症,有精神病史和有精神病家族史、 自杀家族史者予以重点关注。
医学研究表明,国外最多见的与自杀有关的精神障碍为抑郁症、酒精中毒和人格障碍[2]。在我国自杀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 人格障碍为多。抑郁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症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并伴有不同程度忧伤、回避社交、自我评价过低、严重的内疚或自罪,自杀企图较为强烈。抑郁症患者自杀有一定实施步骤,有时为了达到自杀目的,表面装出愉快,以迷惑周围人的注意和监护。自杀观念多出现在疾病发展期,自杀行为多发生在乘人不备之际,有的患者经过治疗表面好转,但自杀念头仍很强烈。 医学研究提出抑郁症同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有关。从心理调查SCL—90结果显示, 个别大学生忧郁项目因子分为重度,有自杀企图并伴有其它症状。经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通过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合并药物治疗,有效的进行了自杀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
(3)对于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予以关注。
包括抑郁性人格、依赖性人格、偏执人格等。过多负性生活,父母教养方式不当,单亲家庭,家庭暴力,缺乏情感关怀与温暖,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和支持,都会使学生产生消极认知,导致危害社会、伤害他人或自残、自杀行为。
(4)酒精中毒、惊恐发作者,自杀率相对较高,应予以关注。
2.学校应设置危机干预机构,对有自杀意念、自杀企图、自杀行为者及时有效干预。机构应包括:校领导—系班领导—学生处—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校医院—学生会等,并设立值班咨询电话,使处于自杀危机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因为从自杀念头形成到自杀行为选择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当求助时能及时提供帮助可以防止自杀发生。
3.关于健康教育,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意志、个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在注重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耐受挫折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工作能力、自我心理调节方法、提高自信心训练技巧等。有针对性的开设防止自杀课程或讲座,了解自杀先兆,如情绪行为反常、写遗书、向亲朋好友道别、流露出自杀意念和企图等,使大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危机干预的方法。
4.进一步完善学校心理咨询机构。每年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对筛选出有心理障碍和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提供心理辅导和危机干预,对由于突发事件引起的心理应激障碍导致自杀企图和行为的大学生及时提供帮助,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监护、危机干预。
5.加强心理咨询机构同精神病专科医院联系,对于精神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合并药物治疗,尽量避免误诊漏诊事故发生,以防自杀。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联谊,师生联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增强交往,提高自信心,提高适应环境能力,调整心态,进而明确生活的目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采取同伴教育的方式,配合心理咨询中心开展一系列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活动,预防自杀。
标签: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