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中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阐析论文_潘志新

几何图形中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阐析论文_潘志新

44092119890129xxxx 519000

摘要:人们对天体的崇拜,似乎是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初就已经存在的了。太阳东升西落,夜间星空照耀,目之所及,我们生活的世界,都和圆有着巨大的关系。天圆地方,日月星辰,无不是被圆形控制着的。

所以,圆形,对人类来说,是一个充满神秘、精神意义的形状。基于此,本文就从几何图形中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几何图形;圆形;建筑设计

1、古罗马万神庙圆形穹顶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古罗马时期,万神庙的落成,人们在它43.3米直径的大穹顶下,第一次感受到了上帝的存在。穹顶就像天宇,笼罩着渺小的世人,人们在其中举办宗教活动,穹顶中央8.9米直径的圆洞中散发出来的光亮,正是上帝之光。几千年后,即便宗教文化已与当时有了千万般的变化,但是,当人们再度进入万神庙时,那种神圣的精神震撼力依然影响着人们。也许,此时,人们才发现,建筑已经脱离了宗教本身,将自己也纵身变成宗教了——这是建筑空间本身的宗教意义。万神庙虽然在内部空间完胜,但是却没能避免在外部形象上的局限性。也正是因为外部形象的不突出,致使人们更加重视其内部空间。在罗马万神庙之后,人类想方设法地把教堂做的更高耸,外部形象更突出。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到佛罗伦萨大教堂,再到圣彼得大教堂,人类在穹顶的外部形象上,可以说逐步取得了完胜。圣彼得大教堂突出的穹顶,创造了建筑史上一个不可超越的高峰,它所创造的建筑形式一再被模仿,经久不衰(如美国白宫穹顶、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主教学楼穹顶等)。在此之后的建筑里,再也没有哪一个建筑空间的内部效果,能够取得如万神庙那样的令人震撼的效果。圣彼得大教堂等建筑虽然在外部形象上超越了万神庙,但是与此同时,内部空间的震撼力上却比不上万神庙。可以说,万神庙是“圆”在建筑空间运用历史上第一个极为成功的案例。

2、孟加拉国议会大厦对圆形的运用

孟加拉国议会大厦给人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区别于现代建筑对传统的完全否认,也和后现代建筑中盲目的模仿传统建筑、混乱的使用传统元素不同,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是用传统的精神,创造出的一个崭新的事物。尼采宣称上帝已死,但是在路易斯·康的建筑中,上帝又回来了。上帝存在于他的建筑的细节当中,存在于他的建筑巨大的圆形构件当中。我们又重新找回了存在于建筑中的宗教般的精神力量。万神庙中,上帝从空间的顶部进来,而在孟加拉国议会大厦中,上帝从各个角度进来——空间的左侧、右侧、前侧、后侧、上侧。孟加拉国议会大厦中,有时候,圆形是完整的,有时候,圆形只出现了一部分,又有时候,圆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嵌套的。巨大的圆拱,和被圆拱切割成圆形的光线,似乎带着上帝的身影。人们在康的建筑中感知精神的存在,倍受感动。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是他毕生的最后一个作品,也许在这个作品里,康遇见了上帝。上帝告诉他要使用圆。圆的完美,让这座建筑,如纪念碑般充满着精神力量,充满着感染力。和万神庙相似之处在于,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所运用的圆的尺度都是巨大的,在这个巨大尺度面前,人类显得渺小。这种强烈的尺度对比,和被圆所修饰的光影的对比结合起来,使得孟加拉国议会大厦极具精神震撼力。

3、红砖美术馆对圆形的运用

红砖美术馆的很多空间,尤其是对圆形的运用较多的空间和路易斯·康设计的空间具有着相似性。如:四面均是方形中切圆的空间,如圆形窗走廊的空间,甚至是它的大厅,也很像孟加拉国议会大厦的大厅,只是在体量上小的多。这种小的空间让人想到中国园林里各种圆形的门。因为缺少巨大尺度的衬托,红砖美术馆也给人一种生活感。人们行走在红砖美术馆,仍然像走在传统的中国园林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红砖美术馆对圆形的运用,可以说是中国建筑师的一种探索——圆形在建筑设计和空间设计上的运用的一种探索。红砖美术馆很好的结合了传统建筑材料红砖,同时向路易斯·康致敬,运用了许多圆形和拱。在此基础上,又把我国传统园林那种曲径通幽、曲折多变、生活化表现出来了。

4、深圳万科第五园

深圳万科第五园最喜欢用的宣传照片,便是临近河水的两排小别墅。其中最吸引人的,便是方形墙被切了一个圆洞的墙面。我们用反推法看这个设计,如果把这个圆形去掉,改成方形或者其他形态的开洞,明显,这个空间所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的气氛就降低了。圆形,以它固有的灵动,带动了整个空间的活力和诗意。这也是王戈对此空间设计的创新和独特之处。对比第五园这个圆形的尺度,明显,它和前面所说的圆形都是有差别的,它比中国传统园林中所用的圆形的门要大的多,大约一倍左右。但是和万神庙和孟加拉国议会中心所运用的圆形的尺度相比,它的尺度又小的多。这种圆尺度带给人很好的画面感。是整个第五园构图和空间的高潮部分。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探索,成功的运用了直径七米左右的圆形,创作出了圆在建筑外立面的良好表现效果。

5、几何图形“圆”运用方法总结

5.1不同尺度的圆对建筑设计的空间效果影响对比分析

万神庙的运用了43.3米直径的圆,是人体尺度的25倍。这种夸张尺度的设计手法,容易让人产生距离感和崇敬感,被许多宗教建筑或具有宗教意义的建筑所运用。如:北京天坛建筑群中的祈年殿,其直径32米,它的尺度是人的19倍。孟加拉国议会中心墙上开了12米的圆形洞口,是人体尺度的7倍。苏州园林中门洞上的圆形,直径一般都是和人体的尺度相适宜的。约2米到3米之间。只是人体尺度的1到1.5倍,中国传统园林对圆的运用技巧,受到了近现代中国建筑的传承,如红砖美术馆、深圳万科第五园。其圆的尺度都和中国古典园林中圆的尺度相当。

5.2当代建筑技术、材料发展对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由于建筑技术的限制,欧洲历史上对圆的运用,主要在宗教建筑上,以穹顶的形式出现,很少运用在建筑立面上。中国古典园林则是运用在非承重墙体或者承重性能要求较小的墙体上。而近现代,随着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墙体得到了解放,圆在建筑立面上的运用更多变灵活了。大尺度的圆形成功的运用到了孟加拉国议会大厦墙上,产生了非常好的建筑艺术效果。圆形运用在建筑里面上的位置也更灵活了,如红砖美术馆便在几米高的砖墙底部设计了三个圆形入口。

5.3圆在建筑设计上的运用的未来展望

圆,作为一种纯粹的几何形体,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直被运用在各种艺术上。而在建筑艺术领域,更是有它的一席之地。虽然跨越千年,但是它在建筑艺术上的价值,不仅没有消耗殆尽,却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对圆在建筑设计上的运用,我们还可以尝试新的方法:如圆和其他几何图形在建筑立面上的组合运用,不同尺度的圆在不同平面上变化运用,使用更多的新材料新技术创造出特殊效果的圆等等。圆在建筑设计上运用的更多方法和技巧,也在等待我们当代和后代的建筑师去努力开创、发现。

结束语

总之,圆作为一种规则几何图形,大到圆形的天体、小到自然界的许多圆形物种,圆形十分常见。人对“圆”的崇拜,也成为一种原始崇拜。欧洲建筑,从万神庙到圣彼得大教堂,圆形的穹顶不断发展。中国园林建筑中,圆形的窗棂运用较多。中国当代建筑中,红砖美术馆、深圳万科第五园等建筑在设计上都运用了圆形,并且起到了很好的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不仅有实用意义,也具有精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外国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中国工业出版社,2015.

[3]董豫赣.意象与场景——北京红砖美术馆设计[J].时代建筑,2013.

论文作者:潘志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几何图形中圆形在建筑设计中的阐析论文_潘志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