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_先进文化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_先进文化论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先进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客体尺度、主体尺度、社会尺度三者的统 一。先进文化的功能体现在民族凝聚、教化塑造、价值导向、社会批判四个方面。”[1 ](P93)先进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精神动力。不同文化的 互动与交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 ,外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势必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冲 击。不管我们怎么不同意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的“文明冲 突论”观点,但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将在所难免。正视这一社会现实, 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积极与不同文化进行对话,以理性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参与到世界 文化发展的潮流中去,是当前文化建设的正确选择。

毋庸置疑,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全球化,它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 潮流,正如美国学者罗兰·罗伯逊(Roland Robertson)所说:“实际上‘全球化时代’ 已经变成了一个司空见惯的、尽管并非没有问题的、对于人类当前状况的特征表述。” [2](P20)不管人们是热情地欢呼还是恐惧地诅咒,全球化的浪潮正在加速地从现代化的 中心地带向边缘地带迅速扩大,从经济领域向政治、文化领域渗透。它深刻地改变着世 界的面貌,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取向。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的进程,它的起源地一般认为是欧洲,它是与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 和发展相伴随的一个现象。广义地讲,全球化泛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和产生以来, 至今仍在进行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日益拓展和加深的过程。它已经有五百多 年的历史。当哥伦布架着帆船进行环球航海旅行的时候,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即开始了, 有人据此把全球化分为三个阶段:“1450~1815年,是全球化孕育和形成时期;1815~ 1917年,是巩固时期;1917年至今,是加强时期。”[3](P170)真正意义的全球化进程 应该说是20世纪最后30年间才到来的。20世纪70年代第三次科技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 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后,世界经济政治关系向着一体化方向变化 的趋势加速。这一段时间,人们真正感觉到了全球化的巨大力量和影响。“现在,我们 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界的、全球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从1989 年柏林墙的坍塌到1991年前苏联的瓦解,到1993年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1994年建立信 息高速公路的倡议的纷纷出台,可以说是一种转折的分界线。”[4](P4)

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但经济全球化并非一种孤立的现象,而体现着更为深刻 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英国学者丁·米特尔曼(Ding.Michaelman)在《全球化的挑战:在 边际上的生存》一文中指出:“全球化的概念是相互渗透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意识等。”[5](P200)从经济的角度看,全球化被认为是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特别是 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资源、技术、管理、劳动力、市场等,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 动和有效配置,从而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从既往的历史看,全球化主要 表现为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普世化,全球化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某种程度就是资本主 义的发展历史,也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侵略和扩张的历史。马克思早在150多年前就指 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 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万里长城、征 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 用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它迫使他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 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6](P255)“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 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 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 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6](P255)这是马 克思对世界文学即世界文化的看法,对我们理解文化的全球化有重要的指导价值。第一 ,文化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第二,世界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第三,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有机组成部 分,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第四,世界历史的未来前景只能是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为特征的共产主义社会。很显然,马克思所理解的世界文化,是文化共性和文化个性的 有机统一。

当今时代,文化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计算机网络化的信息交流,将不同地 域的人们联为一体。文化产品和人员的洲际流动,将异质文化带向它们足迹延伸到的任 何地方。日常生活中大众对国际名牌产品的追求,可口可乐在全球范围的蔓延,美国有 线新闻电视对全世界的覆盖,都说明了文化全球化的现象。如果再向前追溯就会发现, 文化全球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世界三大宗教的全球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佛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从各自的创始地出发,向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种族辐射,出现不同肤色、不 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共同信仰的一种宗教,使每一宗教在世界各地都有它的忠实信徒 、寺院、教堂、礼拜地。历史向我们证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流 向地球的各个角落。

文化的全球化就是文化的交流过程,而交流必然会伴随碰撞和冲突。文化的冲突体现 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精神层面的差异。那么文化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它带给 人们的是福音还是祸水?

对于文化全球化的结局到底为何物,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全球会出现一 元文化,至于这种一元文化到底是什么,人们的看法不尽一致。布赖登巴赫(Bladbah) 、楚克里格尔(Chukligle)、R.特茨拉夫(Rayna,Tecilaf)等主张全球单元文化模型应 是一种融合了各种文化的混合型文化;弗里德里克·杰姆逊(Jamieson)主张全球文化的 模型应是美国文化或西方文化;阿兰·伯努瓦(Alland.Bonuva)认为通过市场实现的民 族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同质化,全球文化将趋于单一。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全球化依然 保持多元文化。这派学者认为,文化具有传统性、累积性。文化的多样性同生物的多样 性一样,是自然的产物,各种文化只有区别,无所谓谁好谁坏。全球化不应破坏种族文 化的多样性,而应在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世界文化的整合[7](P9-11)。

文化的全球化是一个已经启动并且正在不断加速的过程,是一个用规则包容世界所有 国家的过程。当经济、科技出现全球性协作和实践的时候,本土文化中的某些因素必然 会有所改变。同时,经济、技术自身携带的文化内容,也会影响进入地区的文化。由于 文化包含有同质性和异质性双重规定,因此,文化的全球化既是文化的冲突、对立、多 元化,也是文化的融合、趋同和同一化。它一方面带来了人类对知识、信息、科技和生 产力的共同占有,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更大空间,现代舒适条件的普及,人类在更大范围 内和更广泛程度上的交流与合作,民族、种族、地域藩篱的破除,历史迈向世界历史。 同时也带来了物欲主义、犯罪、吸毒、爱滋病、环境污染、失业等的全球化,以及民族 国家主权的削弱。

文化全球化引起的文化冲突体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外部冲突,即民族文化与外来文 化之间的冲突;一种是内部冲突,即民族文化内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冲突。到 目前为止的全球化进程,始终是以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为主导的。文化的全球化,某种 程度上就是西方国家的法律规则、国家制度、政治理念、哲学思想与价值观念在世界各 地的推行。西方文化作为一种强势文化,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中占据着主流和中心 地位,对其他文化形态产生不平等和不均衡的信息流动。它在全球的发展实际上是一种 “独语”,而不是一种对话,由此形成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挑战和文化霸权的出现 。文化的全球化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 种挑战体现在:

其一,对民族精神构成冲击 民族精神是民族的根基,也是其发展的动力源泉所在, 我党历来强调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文化生产日 益成为一种工业形式,受众们正在学着成为非本土化信息的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对 传统往往怀有逆反心理,对传统文化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一些人对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价值观发生动摇,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对外来新奇文化不加鉴 别地全盘接纳,导致民族精神不自觉地蜕变。外国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流 入,对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确 实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不容否认,全球化对传统价值观构成巨大冲击,西方国家利用 全球开放和文化交流的机会,大力推销其奉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鼓吹文 化多元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散布西方式的人权、民主、自由观念,无疑会冲淡主流文 化的地位,对指导思想上的一元化构成消解。

其二,对民族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千百年来,它一直 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在塑造人们的思想、性情、品格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西方国家 由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运用,使得其文化产品的娱乐性、观赏性 、知识性较强,具有现代性、新颖性、趣味性。加之生产成本低廉、价格便宜,还有一 些人存在的崇洋媚外心理,使得西方文化产品在一定时期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它传达 的思想和观念,久而久之对消费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这 种文化倘若仅仅停留在殖民者一方的侵略上,还不能叫做完整意义上的殖民文化。文化 侵略只有在得到被殖民一方的呼应后,也就是在被殖民那里对象化以后,才能叫做完成 了的殖民文化。如好莱坞大片,给人们提供的是以高科技手段制作而成的精彩刺激、暴 乱性的画面,暴力色情、英雄主义、仇恨社会等观念也随之注入人们头脑。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城建风格、文学艺术、学术观念乃至日常语言,都不同程度打上 了西方文化的痕迹。

其三,对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冲击 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根本上瓦解 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外进行西化、分化的主战略。正如美籍 学者欧阳桢所言:“全球化的隐含的假定是某种主导文化——假定是西方文化或美国文 化——将征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8](P57)为了维护其经济、文化全球扩张的目的, 他们不惜动用军事武装,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即是例证。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文化的冲突是全球化的结果,两种文化将长期共存、相互转化。在这一过程中, 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将面临严峻挑战,改革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惟一出路 。能够生存的只能是创新的社会主义。

其四,给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文化管理带来压力 我国文化市场机制很不健全,文化产 业经营气候尚未形成。一方面是文化市场潜力巨大,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却是 生产能力的低下和生产质量的粗劣。随着文化准入的逐步扩大,大量外资和民营资本进 到文化产业中来,对于习惯于使用行政命令管理国有文化部门的各级政府部门,压力是 不言而喻的。据统计,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NN(美国有线电视传播网)、ABC( 美国广播公司)等媒体发布的信息量,是世界其他国家发布的信息量的100倍,美国控制 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制作。美国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6~7 %,却占据世界总放映时间的50%以上。在美英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均为经济 增长速度的几倍。长期以来,我们对文化的意识形态性有清醒的认识,但对文化的产业 属性知之甚少。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弱国的矛盾十突出。“据1998年统计,全国文 化产业的增加值仅占GDP的0.75%、占‘三产’增加值的2.33%、人员只占就业的0.4%。 即使京、沪也只占GDP的3.8%和2%。”[9](P2)如何利用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主场作战 优势,在与国外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占领国内市场,同时把 我们的优秀文化推出去,使之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是我国文化经营单位面临的 迫切课题。

片面夸大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把文化全球化解读为全球文化同质化、形式和内容惟一 化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它必然导致民族文化虚无主义;一味反对文化全球化也是愚腐 和不明智的,它必然会导致盲目排外。我们认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文化全球化的结 果将表现为文化部分内容趋同与多元文化并存。不管文化全球化向什么方向发展,但作 为一种存在的客观事实,它已经对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先进文化建设产生了巨大影 响。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应该主动顺应历史大潮,创建自己的新文化和新文明,以 先进文化建设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历史一再证明,一个没有先进文化支撑的民族注定 要成为落后的民族,一个没有先进文化武装的政党也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党。

文化全球化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腾飞,也提供了重要机遇。文化交流必然带来文化冲突 ,而只有冲突才能凸现不同文化的优缺点,才能为各种文化的融合提供坚实前提和基础 。在中国文化史上,每一次异域文化的输入,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在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的文化建设不可能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和停滞的时间中,或借 助某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获得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主动顺应世界历史潮流,以积极的态 势应对各种复杂局势。

首先,对文化全球化要有正确的认识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无法回避 ,只能积极应对。全球文化并非都是先进文化,这一点我们必须有高度的警觉。对于它 们之间的交往,如果引导得当,就会产生积极结果,如果引导不当,则会产生负面效应 。在这里,关键是如何认识文化全球化的实质:即究竟是各种先进文化交融互补共同发 展,还是让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让其他文化称臣。答案显然只能是前者。我们必须 清楚,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依然是平等的、独立的、富有个性的。全球 化给各民族提供的只能是相互沟通、相互交融,而不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噬,它 并不排斥文化的本土性和多样性。每一种独特的文化,都是特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 、审美取向的表征,都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西方认为先进的文化,东方则可能不以为然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演化史,其文化价值尺度显然存在差异。马克思所说的 世界文化,也是指克服了“民族片面性和局限性”之后的人类文化“公共财产”。在文 化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始终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目标与准 绳。

其次,要重视先进文化的创新机制研究 文化创新是文化进步的前提,也是建设先进 文化的内在要求。历史的经验表明,先进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前导,社会的持续发展离不 开文化的不断创新。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 发展和变革的先导。”[10](P11)100多年前,马克思站在时代前列,代表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世界各国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谱写了国际共运史上的壮丽篇章。毛 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都是当代中国人民进行文化创 新的典范和里程碑,在这些先进文化的指导下,我们不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 胜利,而且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征程中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都说明先进文化与社会前进的内在联系。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更 要注重和继续推进文化创新。在现阶段,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文化创造 和文化产品中科技含量空前地增大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交融和渗透日益广泛深入。这 对我们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急需我们在这方面加大探 求和创新的力度。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先进文化的关系,而且要探寻它们结 合的途径和法则。

再次,继承和吸取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文化的价值不是在于历史性或民 族性的差异,而在于它有着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积极与消极之分。我们的先进文 化创新与建设应该吸取人类一切优秀精神遗产,在世界的大视野中走有中国特色的民族 文化创新之路。这就必须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外来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 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灿烂文明,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当代中国文化至少有 两个传统,其一为古代文化,其二为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深入 整理,对其中优秀的、健康的精神遗产,加以创造性的现代转换。对西方文化的优秀成 果,特别是西方文化中的先进科技、人文思想、管理知识,这些都是资产阶级时代最宝 贵的成就,我们也应积极吸收。不同文化的接触曾是人类进步的路标。希腊曾经向埃及 学习,罗马曾经向希腊学习,阿拉伯人曾经向罗马帝国学习,中世纪的欧洲曾经向阿拉 伯人学习,文艺复兴时的欧洲曾向拜占庭学习,而其结果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通过学习西方文化的精华,来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鲜血液。在这里,无论是民族传 统文化,或是西方现代文化,都必须对其进行一番改造和加工。

最后,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 文化的繁荣离不开良好的文化环境。文化产业化和 文化市场化,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可能给文化发展带来巨大活力 和美好发展前景,也可能使文化产品在市场浪潮冲击中陷入庸俗化和世俗化。由于我国 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远远落后于文化市场的消费需要,使得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给不法分子从事非法活动提供了空间,致使文化市场秩序混乱。如书刊和音像市场中的 盗版猖獗,游戏厅的违法经营,娱乐场所的色情泛滥等,这与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 及文化法制建设的欠缺不无关系。我们的任务是一方面积极与国际接轨,促进文化的产 业化,同时又要保证文化领域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文化生产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的双赢。为此,必须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从“办”文化的传统管理模式向“ 管”文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应大力推进文化法制建设,加强文化市场的执法管理。完善 文化产业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国有文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繁荣和管理的关系, 促使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我们认为,文化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此不必恐惧,只能积极应对。 文化的全球化并非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的同质化主要体现在文化的表 层即大众文化方面,而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念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全球化时代的文 化是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多样化是保持世界生态文化的基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 界的。我们的先进文化建设,应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取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并进行综合创新,这样才能重振汉唐雄风,再造中华文明的辉煌,让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

标签:;  ;  ;  ;  ;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先进文化建设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