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与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三论上海图书馆新馆社科功能的深层开发(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知识经济论文,上海论文,新馆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纪之交,申城深秋,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迎来了红红火火的40华诞。馆所合并,图情一体,上海图书馆、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联体步入图情携手的信息研究和开发的新里程。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信息动力”的理论思考使我们加深认识“上海重要信息枢纽”的逻辑起点“跨越不惑,春华秋实,我们将把图情理论研究和文献信息资源开发的新成果奉献给更为辉煌的21世纪。
1 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的理论思考
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的理论思考,有助于我们认识知识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而以信息技术等高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是这一经济形态的重要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是一种新的战略资源,而这种新的战略资源的深层开发正是文献信息工作者的重任;有助于我们领会知识经济是对于由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智能型、知识型经济的导向,而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正是这种导向的必然结果;有助于我们感悟知识经济对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功能的拓展,而文献信息资源的研究与开发贵在创新。所谓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是指信息技术不仅代表了一种新的技术范式,而且还是一种管理范式,成为知识经济崛起和发展的原动力。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的理论思考,使我们对于图情一体化的信息研究和开发的实践探索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
1.1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已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出席中国科学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四次院士大会部分院士与外籍院士时的讲话》1998年6月1日,《光明日报》1998年8 月10日)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发展,以资源投入为主,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实物、劳动力、资源、资本等,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更多地依靠科学技术、工艺技能、有效的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已成为知识经济的“信息动力”。有的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技进步大致完成了五次革命,一是从1945年至1955年,以原子能的释放和利用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利用核能的新阶段;二是从1955年到1965年,以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进入了摆脱地球引力向外层空间进军的新阶段;三是从1965年至1975年,以1973年重组DNA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人类进入了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新阶段;四是从1975年至1985年,以微处理机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人类进入了延伸人脑、增强人脑能力的新阶段;五是从1985年至今,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阶段。显然,近20多年来的科技进步是与信息技术的长驱直入息息相关的。今天,涉及计算神经科学的第六代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有了突破性进展。计算机神经科学的研究旨在定量描述人类大脑是如何通过各种信息(如电、化学信号)来表达信息和处理信息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是一种模拟人脑的超分散与超平行信息处理系统,它不仅具有自学习和自组织功能,而且还不需要用复杂程序启动,将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出现的更强有力、更富有代表性的计算装置。新一代的信息技术能实时、大容量地处理信息,具备人脑运算、识别、学习、记忆、联想等综合功能,这种信息技术促进科技进步、学科变革、概念更新和新的方法论的建树,推动非线性科学和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使人们能够揭示复杂行为中的一般模式和规律。信息技术不仅用于先进的通信工具和管理手段,大大改善了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状况,而且有效增强了对企业外部环境和市场进行监控和巡视的辅助手段。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由数据库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携手收集、加工企业所需要的信息,生产类型繁多的商情数据库,并以数据软盘、光盘或联机等方式向企业提供服务,有助于企业完成以企业内部为主的封闭式系统向与社会需求和市场为主的开放式系统的转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将在更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识和信息。人的智力因素将决定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任何一个机构中,人的聪明才智都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财富。人们将以新的方式来重新分配和管理自己的智力财产。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信息的处理、管理和使用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可随时随地通过声音、数据或图象来方便地相互传递信息和获得社会服务。与模拟技术相比,数字通信技术充分保证了信息传递的数量、速度和准确性,并扩展了经济活动的时空范围,降低了经济发展对有限资源的消耗。据朱玉泉主编的《百年科技经典——跨世纪领导科教兴国知识必备》(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4月版)介绍,信息技术在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中已占主导地位。7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至少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15%。从1960年至1977年美国通信工业生产率每年增长5.5%,70年代美国半导体工业生产率增长22.5%。进入80年代的以后,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作用更加明显。工业发达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60%—80%是靠信息技术取得的。传统产业的改造发展也已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有可能使美国高速公路、铁路和航运工作减少40%,能源消耗相应减少40%,劳动生产率提高20%—40%。美国《未来学家》载文指出,到21世纪初,信息技术应用范围将涉及90%的劳动力。信息技术将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倍增器和催化剂作用,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技进步已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
1.2 社会——经济的信息化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整个社会处于信息化的过程之中,社会组织因信息化运作而更富有成效,社会生活因信息化处理而更为色彩缤纷,社会文化因信息技术与信息产品的融入而更富有活力,社会活动因信息化组合而更有时代气息,社会经济因信息化发展而出现了信息经济与信息化的经济的嵌镶。黄亚钧等著《知识经济论》(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7月版)指出:早在60年代,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家马克卢普便对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巨大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波拉特向美国商业部提交了题为《信息经济》的报告,从而奠定了“信息经济”的理论基础。此后,随着日本曾田米二的《信息经济学》、美国霍肯的《下一代经济》等论著的相继问世,“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革命”的热潮在全球兴起。以美国的地球资源技术卫星为例,其发射成本不到1亿美元,而利用它发回的信息, 应用于预测洪水、减少损失和改进油田勘探等方面,每年获益超过10亿美元。90年代以后,美国凭借在电子计算机、通信、微电子等高科技行业中优势,成功地渡过了其经济发展的调整期,再次拉开了与主要竞争对手——日本和西欧之间的距离,证实信息经济与知识经济难舍难分。当与知识产业密切相关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地位日趋重要时,国民经济表现为服务经济,这是知识经济的初级形态;而当本身就是知识产业组成部分的信息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作用日显重要时,国民经济表现为信息经济,这是知识经济的高级形态。信息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知识经济的特征更为突出,预示着知识经济的时代的来临。以下三种观点有助于我们探索社会—经济的信息化问题。其一,美国王朝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约翰·雷诺认为,1991年是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分水岭,因为这一年,美国企业在电脑和通讯设备方面的支出首次超过在工业机械方面的支出。同时,以声音、数据、电视以及三者结合形式出现的各种信息,正在日益深入地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其二,日本电讯与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比率,即与信息有关的消费占家庭总开支的比重,并把这一比例称之为信息系数,建议把信息系数超过50%的社会定义为信息社会。后来,为了涵盖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日本研究人员又提出了“信息化指数”的新指标。其三,美国学者汤姆·斯托尼尔对信息经济(后工业经济)概括为以下七个特征,一是后工业经济以知识经济(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而非制造业产业;二是劳动力以信息工作者为主体;三是后工业经济的现金交易大量减少,以信用为基础,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四是信息经济已不局限于一国范围,而是成为跨国经济;五是成为一种制度经济,而不是自由市场经济,政府、大公司和工会这三大经济结构联合影响经济系统;六是后工业经济的特点是无论个人或者公共部门都变得空前富裕;七是经济发展以几何级数而不是算术级数的速度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极其生动的图案:一辆普通小汽车中包含的信息技术的价值已经高于其所用钢铁的价值。从航空公司到农场到服务性公司,每一步运作都依赖于编织周密的电子社会网快速交换数据和信息才得以完成。如果计算机终端出现故障,商业事务将被迫停止。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每一产业都成了知识产业,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商务之中。几乎每个人都成了“知识工作者”。每天晚上,虽然关闭了计算机终端,但数以亿计的数据正川流于电话线中。中心终端机不停地处理遍布各地的商店、超市、银行的业务,并与全球的供应商、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网络通讯。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或购物频道来选看收费节目、选购商品。付账的时候,人们可以在电脑终端上通过在线银行完成。人们还可以通过在线订票服务来安排旅行。信息化可以为夕阳工业再创第二春,甚至把企业改造成截然不同的竞争高手。以智慧型卫生设备为例,它具备自动洗涤、烘干、自动分析尿液、量体温、测血压和脉膊等功能,与电脑连接后,可由医院作进一步健康分析。电脑控制机床对于同样体积的钢材可以比大多数工人切割出更多的零件。信息化有利于微型化,导致更小更轻的产品问世,大大减少仓储和运输的开支。铁路货运公司更为有效地利用信息,采用精确到每分钟的送货跟踪,成功地大幅度地节约了运输费用。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实践已经证明,它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1.3
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质的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价值论”将取代形成于工业经济初期的“劳动价值论”,价值的增长通过知识实现,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显得格外重要。在美国国际市场不易扩大的情况下,美国公司却毫无困难地大量出售其工业技术、专业知识和管理技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结构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其深刻程度不亚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化,但后者所花的时间大大超过前者,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的创新和积累。现代能源知识、材料知识、微电子知识、人工智能知识、生物知识、医学知识、航天知识、海洋知识、交通技术知识、农业知识和环保知识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无疑是重要的,而更为直接的是信息知识,信息经济结构、信息产业、信息技术等信息经济知识,电子数据传输、电子化全球贸易、商业网络化等网络贸易知识,市场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等国际经济关系新思维知识,信息高速公路与综合国力知识,以及光计算机、光电神经计算机、特大规模集成电路、固体电子技术、新型传感器和更新中的人工智能知识的创新和积累,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质的变化。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经济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与信息。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科技知识被认为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这种认识使得信息、技术与学习在经济绩效中的作用成为新的焦点。同时,这种趋势也要求对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的学习、研究、创新、培训以及弹性型工作结构投入更大的关注。以至于有的专家这样断言:在知识经济时代,少数人用少数时间就可以生产足够的物质产品;多数人用多数时间将去生产和传播知识。一个国家的关键已不局限于天然的资源。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根本标准是:素质、教育、机制和管理,其中,以信息知识为核心的科技知识的创新与积累显得至关重要。
1.4 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正在使产业结构和分工出现新的组合。 从狭义上说,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从广义上讲,信息产业包括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信息生产业和信息传输业。今天,信息产业的规模已超过任何传统产业,问鼎龙头,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正在使产业结构和分工出现新的组合。世界各国都想在知识经济的热潮中得风气之先和开风气之先,大力发展高技术信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分工的进一步组合,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发达国家中信息产业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50%,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为10%—20%。据预测,美国依靠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至2007年生产率将比目前提高20%至40%。美国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有较大优势:因特网是美国首先建设的;英特尔、康柏、惠普和苹果等是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公司;微软和网景是在世界上具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世界上约有85%的计算机是遵照Wintel标准制造的。从1990年至1996年,美国信息业的销售额增长了57%,达到8600亿美元。美国信息产业已跃于建筑业、食品加工业和汽车制造业之前。过去,美国经济的风向标是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今天,已让位于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美国目前还是世界上计算机软件最发达的国家,软件市场规模达1000亿至1200亿美元。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首先在美国问世,从计算机终端到磁盘操作系统和Unix,一直到现在的视窗NT和视窗95,都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具有强劲发展势头的软件产业对电信、交通运输,制造及金融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推动了计算机硬件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值将达到3.5—5万亿美元,按此推算,在90年代最后几年内信息产业平均增长率达30%以上,远远超过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信息产业将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如果说20世纪基本上是发动机和电动机占主导地位的“动力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将是通信、广播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信息的世纪。”人们根据信息领域的发展已预测到,21世纪将催生智能产业,它由智能计算机和智能应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单就智能计算机产值而言,估计会超过2500亿美元。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人工智能的奠基者之一费根鲍姆预言:这是金山争夺战,它将决定新世纪的力量对比,其重要性如同本世纪60—70年代中东石油争夺战。全球信息产业的激烈竞争,加剧了产业结构和分工的新的组合,使知识经济的发展在新世纪之初就面临着一种全新的产业结构及其分工,从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和更为灿烂的发展前景。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经济学论文; 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