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经济学论文,与时俱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考察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就可发现,政治经济学是所有经济学科中最古老的学科。它之所以到现在都有生命力,正由于其理论和方法的与时俱进。在当今时代,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也必须在与时俱进中保持其应有的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发展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代表当时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无产阶级的利益,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主要贡献在于:(1)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3)建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发现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历史趋势;(4)揭示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并预见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宁分析了当时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特别是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的垄断特征,创立了帝国主义理论,为分析发展到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特征提供了理论武器。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初实践,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规律作了概括,形成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以此为基础,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20世纪50年代初出版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其中包括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这本教科书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个经济规律,曾经在一段时间广泛流传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包括我国。以其理论为基础形成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苏联模式”或者说“斯大林模式”,而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是僵化的、低效率的。

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共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较早地发现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78年起,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个伟大实践大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善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体现了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轨迹。从马克思到列宁所建立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推翻旧社会。从斯大林开始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建设新社会。但是,从斯大林到毛泽东,建设新社会的基本思路是阶级斗争,与此相应,政治经济学就以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为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两代领导集体建设新社会的基本思路是经济建设,与此相应,政治经济学就以增进社会财富为出发点和归宿,由此决定了现代政治经济学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区别。

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与不同时期的研究所处的发展阶段相关。马克思、列宁是在身处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在分析资本主义矛盾的基础上逻辑地推导未来的社会主义,未免带有某种猜测的成分。斯大林模式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学则是超越现实将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概括成几个教条并付诸实践,但以失败告终。标志政治经济学的现代发展的一个重大突破是确认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这个阶段起始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结束于生产力水平达到并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水平,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一理论突破的意义在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重点转向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依据对该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分析,得出目前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是消灭私有制,而是发展生产力的结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由此得到合乎实际的规定。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使命无疑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是要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寻求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学无疑也包括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这种分析除了对过去的资本主义关系作历史的分析外,更多地是要研究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当代资本主义。对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当代资本主义作政治经济学分析,固然要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其新矛盾,但必须注意到并存的两个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竞争。如果说在马克思时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寄希望于无产阶级革命的话,那么现在要实现这种替代则寄希望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水平上超过资本主义国家。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已有的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在生产力发达的成熟的资本主义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虽然其制度先进,但生产力落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理论上比社会主义落后,但在现实中,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支持,并且存在某些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制度,例如完善的市场、现代企业制度、有效的宏观调控、发达的金融体系等等。当今的经济全球化包含了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同时也包含了产生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关的现代经济组织和企业制度的全球化。正如马克思和列宁当时所讲的股份公司、国家垄断是社会主义的入口一样,这些现代经济组织和企业制度可能离社会主义更近。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分析除了揭示其矛盾外,不排除对其的学习。当然学习的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因此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前提下,体现了两个开放:一是向实践开放,不断研究新的实践问题,丰富经济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实践,也包括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实践的新的理论概括。二是向西方经济学开放,跟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不断吸收其最新的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学成果。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使这门古老的学科在现阶段具有不断解释新现象和说明新问题的生命力。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与时俱进

关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曾作过不止一次的论述。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指出:“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实际上,学术界对马克思的这段话的理解一开始就有分歧,这是关系到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分歧。一部分人将“生产方式”理解为生产力意义上的生产方式,这样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力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另一部分人坚持将生产方式理解为生产关系。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明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截然分开。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然,政治经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力,不是研究生产的工艺,而是要研究影响和制约生产关系发展的生产力,特别注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的社会属性,也就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在马克思那里,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限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它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服务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服务基本上属于剥削者的奢侈性消费。而经济发展到现代,不仅因服务领域的扩大并成为社会财富的越来越大的部分,服务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劳动者的消费范围。服务业也就作为第三产业与工业和农业并列。这样,服务领域因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而进入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范围。当今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是以生产作为出发点,但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的生产,也涉及服务领域提供的服务。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领域中经济关系分析的逻辑和方法同样可以用于服务领域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这可以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与时俱进。

在各个社会都会存在多种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也存在多种层次的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依据的是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也就是被马克思称为“普照之光”的生产关系。(注:马克思指出:“在一切社会形式中部有一种一定的生产决定其他一切生产的地位和影响,因而它的关系也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地位和影响。这是一种普照的光,它掩盖了一切其他色彩,改变着它们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24页)。)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虽然也存在各种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但它们是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普照的,因而没有进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政治经济学曾经试图把纯粹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作为“普照之光”去研究,各种非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受到排斥,由此所得出的结论因其超阶段而导致错误的实践。现在我国所处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观点已得到了确认),这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面对这样的经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不能仅限于公有制之类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都应该进入研究的视野,其着眼点不是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斗争,或者说不是谁战胜谁的问题,而是寻求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将研究对象锁定在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就成为姓社姓资的定性说。事实上,生产力发展和滞后的原因不可能都能从姓社还是姓资来说明。政治经济学要能说明生产力发展和滞后的经济原因,其研究对象就要拓展。这意味着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过程和经济关系的分析,不仅有本质层次的生产关系分析,还有经济运行层次和经济发展层次的分析。在制度分析方面,不限于传统的生产关系性质的分析,特别关注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机制的分析。实际上这里所讲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发展机制所涉及的也是生产关系层面,所不同的是,它所关心的是现有各种生产关系的配置和组合。如不同所有制如何配置和结合,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如何配置和协调等等。也正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了这种扩展,政治经济学才有了活生生的内容,更为实践所必需。

当今世界的经济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两大体系。研究这两大体系研究对象的差别,有利于进一步明确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对某个经济体的分析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本质层次的分析,即对生产关系层次的分析;二是表层层次的分析,即对经济运行层次的分析。一般说来,西方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现象的表层描述和分析。根据萨缪尔森的规定,其首要任务是对生产、失业、价格和类似的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解释,并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进行系统的分析。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偏重于对经济关系本质的分析,它研究物与物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特别是注重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分析。它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可能交叉。偏重经济运行分析的西方经济学,也会涉及经济制度的分析,但它把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为永恒的前提而分析具体的制度或体制,从总体上说它着重研究的是微观和宏观经济运行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偏重生产关系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会分析经济运行,但它对经济运行分析的重点是各种生产关系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和调整。

对同一个经济现象和经济范畴,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层次。例如价格范畴,西方经济学根据供给、需求及各自的弹性,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政治经济学把它界定为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的运动表现价值规律的作用。再如对资源配置,西方经济学强调帕累托最优,而政治经济学把它界定为社会劳动在各个部门的分配,资源配置的效率标准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再如对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分配范畴,西方经济学把它们看做是要素报酬的形式,而政治经济学则将其界定为剩余价值分割的形式,并由此确定了各自量的界限,等等。显然,这两个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差异,但它们都依据各自的研究方法、层次作经济分析,都有不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而不能简单地肯定一个否定一个,也不宜合二为一。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涉及的是本质层次、制度层次的分析,同时也由于我国目前经济研究的重要目的是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调整经济关系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其中包括所有制结构调整、企业制度建设、分配结构和分配制度的调整、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国家与企业关系的调整等等,因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应该是进行经济分析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观察现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这里不只是指某一本或几本教科书,而是从整体上说),由于其内容的改造和创新,其原理已不像传统的政治经济学那么教条,许多理论观点已经为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政府的决策。因此,对现代政治经济学,如果不抱任何偏见的话,从总体上说它已突破了传统的理论范式。说它是政治经济学,是因为它:(1)研究对象仍是生产关系及其经济规律;(2)还要关注社会制度的性质;(3)还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方法。说它突破传统的范式,主要因为:(1)虽然其研究对象仍然是生产关系,但它的着力点不在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比较,而在于服从于发展生产力目标的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特别是以中国经济为对象;(2)虽然它关注社会制度的性质,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框架下不拒绝接受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方式;(3)虽然它主要采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范畴和方法,但已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范畴和方法。(4)虽然它属于理论经济学学科,但它的基本功能是对现实的经济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其分析的层面已经由经济制度分析扩展到了经济运行、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层面。人们越来越发现,政治经济学已经成为应用性很强的理论学科。概括起来,政治经济学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范畴和方法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经济学。

三、政治经济学任务的与时俱进

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和掘墓人,阐述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必然性。以社会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也要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目的是寻求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应该说不同对象的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非常明确的。需要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任务,无论是对资本主义的分析还是对社会主义的分析,都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研究经济规律,研究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研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方向的调整,应该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现在人们对政治经济学的批评往往是它因缺少对经济现象的描述而远离实际,对这个观点要作具体分析。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其任务是解释世界,而不是描述世界。解释世界就是要透过经济现象,揭示其经济本质和内在的必然性。揭示经济过程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的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客观的经济规律。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经济运动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它自己的规律,“由于各种机体的整个结构不同,它们的各个器官有差别,以及器官借以发生作用的条件不一样等等,同一个现象却受完全不同的规律支配……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支配生产关系的规律也就不同。”(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3页。)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阐明支配着一定社会机体的产生、生存、发展和死亡以及为另一更高机体所代替的特殊规律。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即经济规律。同其他自然规律一样,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如列宁所说,社会经济形态绝不是“可按长官的意志(或者说按社会意志和政府意志,都是一样)随便改变的”,它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它的发展规律“不仅不以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为转移,反而决定人们的意志、意识和愿望”。(注:《列宁选集》,3版,第1卷,10、2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这意味着,人们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进一步说,人们的经济行为,国家制定的经济政策,作出的各种经济决策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顺应经济规律发展的方向,这是经济决策、经济政策和经济行为达到预期效果的必要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什么时候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就发展,什么时候不按经济规律办事,脱离实际的长官意志、主观意志大行其道,经济不但不能发展,还会遭受严重的损失,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这样。可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的重要性。

按经济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客观的经济规律。我们通常说的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就是说人们能够认识经济规律,并利用它来为人们服务。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客观存在的经济规律。由政治经济学揭示的经济规律,就是人们对客观经济规律的认识,它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经济规律是由政治经济学正确地揭示的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这里讲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水平、生产关系、市场条件等等。当某种经济条件不存在时,与之相关的经济规律也就随之消失。由经济规律所依存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经济规律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各个社会形态都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第二层次是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如存在于几个社会的市场经济的规律,例如价值规律、市场竞争等各种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三层次是某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规律,如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剩余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起作用的按劳分配规律,等等。

现实中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存在某些共同的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不仅是时间上继起的两个社会,也是空间中并存的两个社会,许多经济组织、方式、规则和秩序都有趋同的趋势。因此,当今的政治经济学必须特别关注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的分析,关注各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特别是当今存在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的分析。而在对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作专门分析时,则要进一步关注特殊性,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注重其现代特征分析,对社会主义的分析则注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的分析。

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分析的任务,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揭示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从这一意义上说,政治经济学提供了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根据这个任务,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关注剩余价值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关注资本积累理论所揭示的剥夺者最终被剥夺的历史趋势;关注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矛盾;关注平均利润率下降理论揭示的资本过剩和生产过剩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周期性危机;关注剩余价值分割理论揭示的不同职能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关注资本主义总过程理论描述的信用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危机分析;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原有的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矛盾在现代得到了缓和,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制度允许的范围内采取了一系列为缓解矛盾、避免社会矛盾激化而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政治经济学必须正视这些新问题,否则就无法解释在马克思敲响资本主义丧钟100多年后,资本主义不仅存在,而且还在发展的事实。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必须研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揭示其新的规律,关注在新的条件下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特点及其与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

研究现代资本主义,必须承认这个现实: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后至今,几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以公司制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发达的资本市场,现代银行制度,政府干预经济,科技创新机制等等都成为推动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机制。这些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突破其生产关系的束缚而得以发展的主要说明因素。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在说明这些新现象时,特别要考虑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在空间上并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现实。因此政治经济学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的任务有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在两种经济制度并存的条件下,许多经济活动和经济组织存在相互学习和相互融合的过程。分析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经济形式和经济组织,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由此推动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二是竞争,两种制度并存必然包含两种制度的竞争,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本身可以为社会主义最终在经济竞争中战胜资本主义提供对策性理论。三是信念。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阶段,单靠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难以说明其灭亡的必然趋势,需要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其新的矛盾,从而在新的经济条件下坚定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

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分析的任务,固然有坚定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信念的要求,但不限于此。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应该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促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目标。与此相适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教学思路应有两个方面转变:一是要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经济学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是阶级斗争的武器,而在当今的社会主义社会则是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是要由把政治经济学理论作为教条转向作为行动的指南。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批判资本主义时,合乎逻辑地推导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特征,这些不应成为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的教条,而应该成为行动的指南。我们不应固守马克思当时提出的某些个别结论,而应该根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实践发展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注:笔者在《由批判转向建设——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一文中对此作了系统阐述。载《南京大学学报》,1999(4)。)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资本主义为研究对象的,其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某些预测和规定,也包含在其分析资本主义的框架之中。在今天,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要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区分清楚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继承什么,发展什么,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抛弃原来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理论的创新。

首先,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资本范畴进行再认识。过去不少教科书都认为资本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在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只能使用资产、资金等范畴,不能使用资本范畴。本文认为,这种理解是有局限性的。资本作为生产要素,是任何市场经济所少不了的,更何况资本范畴中包含的许多内涵,资金、资产是替代不了的。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不能不说与不按资本运作规律办事有关。当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使用的资本概念在其所反映的生产关系方面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概念是不同质的,它不存在雇佣劳动关系。

其次,某些被马克思所诅咒的可能产生资本主义罪恶的范畴和规则,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一定要全盘否定。如竞争、积累等造成两极分化,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则是需要充分肯定的。再如个人财产、私人资本在资本主义分析中,因其属于私有经济的范畴而被视为剥削的工具,财产一无所有的无产者则被作为该社会的掘墓人而得到肯定。而在社会主义经济分析中就不能墨守这种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作为主人翁和建设者应该也可能成为有产者,有无个人财产和个人财产的多少都不能成为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某些原理需要有新的发展。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写《资本论》时,尚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机器大工业的初期阶段,企业制度处于工厂制阶段,股份制经济刚开始萌芽。100多年后的今天,无论是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还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企业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实践也与马克思当时预测的状况不完全相同。所有这些都要求政治经济学的原理适应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例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时所依据的经济条件和现代的经济条件有很大的不同。在马克思所处的那个时代,劳动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这时的劳动主要是工人的劳动。经济发展到现代阶段,知识、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劳动。劳动的内容和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了,不仅工人提供劳动,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等都在提供劳动。因此用劳动价值论分析现代经济时需要依据变化了的情况作出新的解释。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来说,更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四、政治经济学方法的与时俱进

迄今为止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哲学分析方法,一种是数学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方法,尽管它也常常用到数学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抽象法就是这种科学方法的运用。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8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说明了他的科学的抽象法:“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资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注: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23页。)可见马克思的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

1.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就是依据唯物辩证法,对普遍存在的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撇开次要的因素,从中找出最基本、最简单的东西,并综合它的各种发展形式及其内在的必然联系,阐明经济范畴,揭示经济规律。就像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时,面对纷繁的各种具体的资本形式和经济现象,首先利用抽象力,抽象出商品价值、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等最基本的经济范畴。

2.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也就是依据前一过程的结果,从最简单的最基本的范畴开始,循着由简单上升到复杂的思维过程建立逻辑体系。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明资本主义经济时从商品这个最简单的范畴开始,逐步展开分析货币、资本等越来越复杂的经济范畴。上述两个过程归结起来就是马克思说的“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2卷,18页。)

我们注意到,马克思之所以突出抽象法,原因是他认为,与自然科学相比,经济学无法通过实验室进行实验。这个结论在当时的科学实验条件下可能是准确的。特别是马克思的理论是要以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根本不可能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进行实验。经济发展到现代,电脑的产生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一部分(当然不是全部)经济学原理可以利用电脑和信息手段进行模拟和实验,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授予了在实验经济学方面做出贡献的经济学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进展就是从改革开放的试点中得出的结论。这表明政治经济学的许多原理和结论单纯依靠抽象法得出是不够的,实验和试点同样可以成为经济学的方法。

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也用到数量分析和实证方法,但基本的分析方法是定性分析和规范分析。现在,政治经济学遇到方法论的挑战。我们知道,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运用的哲学方法,也就是辩证法和抽象法。经济学发展到现代阶段,方法论应该与时俱进,包括数学在内的科学研究方法都应该成为重要的研究方法。许多人认为,一门学科只有在使用数学时,才称得上是科学,因而西方一些经济学文献对经济学的学科地位作了高度的评价:如果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明珠,经济学则是社会科学的明珠。可以肯定,能够得到数学证明的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不能反过来说,得不到数学证明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的。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方面,现实中许多经济关系是无法量化的。某些在西方国家可以量化的经济关系在我国不一定能够量化,原因是我国的经济关系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经济关系越不规范,越难以量化。另一方面,许多经济学大师最初并没有用数学方式提出其理论和思想,恰恰是后人力图用数学去证明其理论。实际上,数学作为精密的学科,对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性思维可能会成为一种束缚。

现代经济学使用较多的模型分析方法也是数量分析方法。模型是理论的一种规范化的表述。它通常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假设关系的数学表述。实际上,模型分析也是一种抽象分析的方法。所有的模型都是通过一些假设而使现实经济问题简单化。就是说,模型以简明的方式展示所提出的问题的重要方面。但是,当我们使用模型这一重要的经济分析工具时,又必须注意到,由于模型作了抽象而过于简单,经济模型和产生模型的理论丢掉了大量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因素。当用一种经济模型来帮助制定实际的政治或制度性政策时,通常需要重新引入在建立模型时被舍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因素。

传统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基本特征是规范分析。现代政治经济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进展,是在突出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凯斯和费尔在《经济学原理》中的解释,实证分析试图在不作出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的行为和运行,它回答所分析的经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析则是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并且提出它们是好还是坏,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包含有对于所偏爱的行动路线的评判和规定,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现实的经济学因其主要采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而区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但是人们也越来越感到将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可能更科学。

五、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学习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作为经济分析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的科学的经济学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提供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提供经济建设的指南。

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新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特点和新问题。如何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如何认识实践中的社会主义,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的新课题。对此需要由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回答。

第一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认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产生新技术革命,9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以信息和网络为代表的新经济,由此引起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帝国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也有不同程度的缓和。对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不能简单地套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某些现成结论,应该依据新的研究作出说明。应该承认,面对现代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个别结论可能已经过时,但其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的科学体系没有过时。它仍然可以为认识和研究现代资本主义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为研究现代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因此而得到新发展。

第二是对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认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合乎逻辑地推导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经济特征,应该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推导出的关于替代资本主义后的未来社会的规定是合乎逻辑的、科学的。根据马克思的逻辑,这些规定是在发育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特征。而在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我们在实践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要求时,就不能教条式地实践这些规定,应该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现实条件来研究社会主义的规定性。这就提出了对《资本论》有关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坚持和发展问题。所谓发展,就是要仔细研究《资本论》作这些规定所需要的经济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资本论》的逻辑得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些规定的要求的结论。所谓坚持,就是要明确,马克思的这些规定仍然可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实现这些社会主义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创造实现这些规定性的经济条件,特别是依靠发展生产力,创造实现其社会主义规定性的物质基础。在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上所产生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性理论进展,概括起来主要在以下方面:(1)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关系,并进而确认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2)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3)承认公有制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并进而明确公有制企业在股权多元化基础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4)依据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特征,将非公有制经济中的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明确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第三是寻求指导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提供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论述,更为重要的是其一般经济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理论。尽管《资本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中阐述市场经济理论的,其中的许多理论在抽去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规定性后,对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指导作用也非常明显。我国的经济体制在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后,商品货币理论、竞争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总产品实现条件理论、平均利润率规律理论、流通费用理论、地租理论、信用经济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等,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研究和经济实践都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是从阶级分析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认识政治经济学的。这在阶级斗争的年代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经济建设就成为中心任务。政治经济学任务的与时俱进就突出表现在,为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做出理论贡献。与此相应,政治经济学的功能就要有根本性变化。对社会主义经济的分析,不是提供阶级斗争的理论,而是要提供阶级合作的理论。按照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要求,政治经济学需要提出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概念,需要提出和研究保护私人财产的制度,需要引入制度经济学中的契约理论,需要根据各种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和管理按照企业所确定的份额投入企业并按贡献参与分配,需要寻求劳资合作的有效方式。

经济科学是一门经验科学。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成为指导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科,这就使这门理论经济学具有了应用性特点。在西方,经济学家要给政府提出诸如以凯恩斯主义、供给主义、货币主义、新制度主义等理论为基础的政策主张,供政府选择。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具有这种功能。为此,要以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研究经济运行机制、经济体制、宏观经济政策,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为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建设做出贡献。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真理是相对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4卷,38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不例外。对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认识程度来说,现阶段也只能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而且这种认识程度也是相对的。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会进一步深入,许多经济理论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标签:;  ;  ;  ;  ;  ;  ;  ;  ;  ;  ;  ;  ;  ;  ;  

与时俱进的政治经济发展_政治经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