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再认识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再认识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偶然性论文,必然性论文,资本主义论文,历史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 向全世界宣布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到了20世纪初,列宁又认为资本主义进入了腐朽的、垂死的阶段。然而,整个20世纪的历史发展进程表明,资本主义尽管遭受了几次重大危机的冲击,不但没有走向灭亡,反而获得了新的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处于低潮。那么,究竟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呢?

一、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是通过无数围绕着必然趋势而发生的偶然事件实现的。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正是由于这种统一,使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既呈现出规律性,又显示出曲折性和多样性。

历史的必然性是在历史的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合乎规律的趋势。事物的必然性,实质上就是指它的规律性。历史的偶然性表现为多种多样随机的偶然事件。由于人类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在社会发展的具体历史进程中,它不能不受历史的必然性(社会规律)所支配和制约,同时在历史进程中,尤其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的过程中,总是交织和伴随着大量随机的偶然事件。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身自然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并且为其它偶然性所补偿。但是,发展的加速或延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些‘偶然性’的”。[2]

辩证法所揭示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规律和规律的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规律总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必然性,它要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3] 作为规律内部蕴含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通过各种偶然的可能前途转化为现实。规律不仅向人们昭示事物的种种可能前途,还表明这些前途中总有一些要转化为现实。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出现的新社会制度代替旧社会制度,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它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至于某一个国家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实现这一历史转变,则又具有偶然性,它取决于这个国家当时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因而,我们在分析、考察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新旧社会更替的过程时,既要看到历史必然性的作用,它在整个社会历史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代表着一定要贯彻下去的趋势,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同时也不能忽视在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偶然性,它对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作用,可以加速社会历史的进程,也可以阻碍、甚至推迟社会历史的进程。由于偶然性存在和作用,致使一定社会形态、社会制度在更替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偏差,都是不可避免的。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通过事物运动的趋势表现出来。任何一种事物的运动都具有趋势的性质,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事物内部存在着沿着一定方向发展并且一定会实现的必然性;另一方面,同时存在着的各种起反方向作用的因素,又会阻滞、延缓并且部分地减弱这种必然性的作用。因此,事物的必然性只有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才会清楚地显现出来。事物运动的趋势,正是反映了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交互作用,使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呈现出复杂性和曲折性。

二、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呈现的必然趋势,是由它本身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不相容性,导致生产力绝对发展的趋势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限制的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当这一矛盾的冲突达到顶点时,就会导致资本主义爆发严重的危机。面对各种危机的冲击,迫使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改良和变革。

当然,作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式的加剧、激化。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性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它在现实中呈现种种复杂的趋势。如果把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描绘成一个机械的、直线发展过程:矛盾引起危机,危机引起革命,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灭亡。那么就会把对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的信念变成了毫无内容的空洞口号,所有的革命战略和策略的制定都是把“资本主义行将灭亡”当作出发点和基本指导思想。这种对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教条式理解,势必造成对革命发生急于求成的思想。历史证明,当资本主义经过几次大的冲击后,出现“劫后逢生”、“死而复生”现象时,致使一部分政党和相当多的群众不再相信这种无法回答现实问题的说教,动摇社会主义的信念。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是作为一种具有复杂性、曲折性的趋势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在社会基本矛盾加深和激化的同时,还存在着缓和矛盾的一些因素。例如,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极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的某些方面作了一些较大幅度的调节和改良,包括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做法,推行了许多在客观上有利于提高工人生活水平的改革,实施劳动法、最低工资法、公共福利等措施,以缓和劳资的阶级对立矛盾和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又如,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的形式在不断的变化:从单个资本转化为股份资本的联合,从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并且使资本国际化;资本形式的社会化程度提高,表现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要求,从而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加深和激化起着延缓和部分抵消作用。再如,面对资本主义频频发生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开始重视经济计划的作用,采取了各种“反危机”的措施,特别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使经济危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市场经济的波动性、盲目性和破坏性,客观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种矛盾暂时缓和。

从辩证的观点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所表现出的复杂性、曲折性,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烈要求,迫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适当的“调整”,而这种“调整”会暂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由基本矛盾的加深所引起的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调整”,是推动资本主义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和破坏作用,这集中表现在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其他矛盾的激化上,它证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不能适应高度发展起来的现代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尽管资产阶级采取了种种缓和危机的办法,但是,只要资本主义的制度继续存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就要发生作用,各种危机也就无法消除,而且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调节。从实质看,这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在发生作用。只有当资本主义内部已经没有调整和变更的余地,走到尽头的时候,它就完全变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突破旧的生产关系的外壳,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就会取代旧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就会向更高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转化。这就是社会规律发生作用所表现出来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观察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既要看清它必然灭亡的总趋势,又要看到它的灭亡将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三、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0世纪出现和兴起的社会主义,它是合乎历史进程规律的。它是19世纪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所提供的必要条件的产物。这些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广泛性传播,它在工人运动中主导地位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其二,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1864年第一国际、1889年第二国际的创立,七八十年代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是社会主义组织上的准备;其三,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旗帜下,由社会主义的组织和政党领导下,欧美一些国家广泛开展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特别是1871年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社会主义政治上的准备。

20世纪初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历史的必然性作用的结果。它是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一次巨大飞跃,具有划时代的世界历史意义。然而,我们不能无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社会主义的理论起源于西方,而社会主义的实践却发端于东方。这同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曾设想的迥然不同,社会主义革命并没有在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并取得胜利,而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发生,并且接连取得胜利。由于历史发展时空的移位,使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之间形成相当明显的反差,在所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里,几乎都没有具备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产生的物质前提,却产生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和政治力量,它们一经同本国实际相结合,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在本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夺取国家政权。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立,这是历史偶然性作用的表现,表明了历史主体极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作出了完全合乎历史必然性的选择,异乎寻常地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俄国就出现了这种特殊情况。当时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还不充分,但各种矛盾十分尖锐,革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是否由于顾虑“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足”的限制,而放弃领导革命呢?列宁并没有教条式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而是抓住了有利的机遇,毅然发动和领导了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革命也是如此,它是深刻地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化的产物。从世界范围看,在20世纪前半个世纪里,世界社会主义由苏联一国发展到欧亚数十多个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波涛汹涌,如火如荼,正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趋势。它生动而有力的说明了“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它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服从于现象内部蕴藏着的必然性,但它对事物的发展也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并大大丰富了发展进程中生动活泼和曲折复杂的内容,它是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4]

社会主义的问世,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开创了“一球两制”的新局面。然而,社会主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率先建立,就必然面临一个十分艰巨的难题。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在理论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在实践中没有经验可以借鉴。但现实的社会主义在建立和发展中既表现出一系列主动性、创造性,显示了这个崭新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存在许多历史的局限性。

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至少在三个历史阶段显示了其优越性:第一次是苏联的工业化时代。苏联经过两个五年计划,从一个农业国迅速崛起为工业国。工业产值超过了法国、英国、德国,跃居欧洲第一位,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的第二工业强国,为它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恰在此时,资本主义正经历着一场经济大危机。虽然,历史空间和条件的不同,但是,两种制度、两个世界、两种情景,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第二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年代。在这场战争中,以苏联社会主义国家为首的共产党人,同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人一道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列,成为中流砥柱,谱写了英雄主义的篇章,极大地展现了社会主义这一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因而,在战后一段时间里,东西方许多国家出现了向往和赞誉社会主义的潮流。第三次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年代。80年代社会主义各国涌动起改革的新浪潮。可是,苏东“改革”变成“改向”,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旗易帜,发生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在此历史的关头,拥有占世界近1/4人口的中国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通过改革开放,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巨变。经济持续增长,政治和社会稳定,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蒸蒸日上,生机勃勃。它向世人证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只有同本国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才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20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首先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这一点将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支配和影响着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也是社会主义未来发展所遇到的历史局限性的根源所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1)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要落后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有的甚至落后很远。因此,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体现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方面很难在短期内做到令人信服。(2)由于社会主义首先在少数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胜利,因而这些国家必然长期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国际资本主义势力必然会千方百计地阻挠、破坏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从发动侵略战争,经济遏制,到推行“和平演变”战略。(3)在“一球两制”的并存和对立的大格局中,资本主义在很长时间内实力上占据优势,社会主义还未占据时代“中心”和“决定性”的地位。目前从力量对比上还是“资富社贫”、“资强社弱”、“资攻社守”的态势。(4)由于经济文化的落后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必然会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进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对这些重大难题,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必须冷静思考和认真对待。

四、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现实思考

综观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可以说,19世纪是社会主义的准备时期,20世纪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时期。历史证明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完全合乎规律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并非如有些人所宣扬的是“一时冲动”的“历史误会”。

社会主义能否最终战胜和代替资本主义,对于这样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重大历史课题,必须用历史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予以回答。那就是决定一种社会制度优劣以及历史命运的,主要不是看它眼前的发展程度,而是看它有没有光明的发展前途,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看,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经过了几百年的反复较量才最终完成,其中充满着艰辛和曲折。作为剥削阶级革命尚且要经过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斗争过程,而要创建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其任务之艰巨就更可想而知了。而且,20世纪出现的社会主义又大多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它面对的是庞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因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必然不会是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长期的、复杂的、曲折的。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取代的具体方式会随着时代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存的态势来看,更为可能的取代方式将主要从两个向度上展开:一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国家强盛起来,就会对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逐步走向灭亡。二是资本主义国家出于缓解主要矛盾与各种危机的需要,对其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经济社会的运行方式以及管理机制等进行自我调节与改良,促使其内部首先出现部分质变,由部分质变最后走向根本质变。这两个方面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看,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就曾借鉴过社会主义的一些做法: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变化,其内部也诞生了不少社会主义的因素,如生产方式方面出现的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先进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方式;所有制方面出现的由股份分散向“社会所有制”的过渡;社会分配方面出现的最低工资制、超额累进率税制以及各方面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等等。马克思当年就曾预感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内,包含着社会主义的因素。列宁更是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来了”。[5]

总而言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但这个“更替过程”将是十分复杂和漫长的。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阶级的社会形态。作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他们会为其自身存在和阶级利益拼命挣扎,包括进行某些“调整”和“改良”,做出某些“让步”,甚至不择手段延缓与阻挠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等等。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的余地,在当代高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其生产力还有较大的伸展和发展空间,生产关系还有一定的调节空间。我们不能指望历史规律在一夜之间就发生并显现结果,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它的最终实现,毕竟不是一回事,它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客观条件和充分的主观准备。

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面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在21世纪发挥历史主体能动性所要实现的基本条件是:(1)在“一球两制”的国际社会环境下,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与资本主义既要相互对立、斗争,又要相互协调、合作,这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2)努力适应并驾驭科技革命和高科技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得以兴盛与发展的根本手段和强大武器。(3)积极吸取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在充分利用资本主义已经造就的现代文明成果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创新,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力量源泉和永恒动力。(4)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要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执政兴国、执政为民当作第一要务,这是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5)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以及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标签:;  ;  ;  ;  ;  ;  ;  ;  ;  ;  ;  ;  ;  

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的再认识_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