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杨娟娟

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杨娟娟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音乐是由旋律、节奏、情感构成的艺术形式,是能反映出人类真实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技巧展现出音乐中的情感,能让人产生赏心悦目的感受,陶冶人们的情操。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表现力,让学生能用音乐表达自身情感,传递内心思想,进而达到感染观众,展现音乐艺术魅力的目的。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培养

引言

声乐作为音乐的一种表型形式,其是依靠演唱者的表演传达出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作曲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内在美,所以声乐并不只是单纯的歌唱,还要将声乐作品中的内涵、情感通过声音表现出来,情感的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灵魂。教师在声乐教学的工作上,不仅仅需要为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还需要着重的去培养情感的表达,这样才能使作品的内涵更好的展示出来。本文将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感情展示的地位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应对的措施,以期能够将学生在声乐演出中的情感表现力提升一个水平。

1概述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方式,是人们精神生活上的更高级别的心理体验,音乐中还融入了个人的情感。所以,歌唱是一种表演艺术,音乐是情感表达的艺术,依靠歌唱去吸引观众,凭借美妙的声音和清楚的言语去展示人们内心的真情实感。情感代表的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体验,其通常能够反映出个人主观与客观事物的某种联系,情感一般分成两类,第一类是由艺术作品本身或者依靠其他方式间接的感受或者接受到的情感体验;第二类是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指的是演唱者进行作品演唱时所处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由声乐作品的歌词、语言而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生理上的情感体验,再借助于歌唱的形式进行展示。

2分析情感表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2.1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因为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无法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教师无法通过教学工作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自身条件,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使用的同一种教学方式。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使用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方式,不但脱离了情感教学,并且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甚至会误导学生对声乐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声乐演唱中过于追逐演唱技巧的提升,忽视了演唱中情感的表达。

2.2不了解艺术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够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平,这就造成在声乐教学中无法使用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无法将情感教学整合到声乐教学当中。在高校中,学生的专业能力不同,而教师又几乎全部使用了相同的教学方式,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造成情感的缺乏,学生只有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

2.3主观性严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主观,比如说有些教师倾向于民族唱法,其就会更多的要求学生去唱民歌,教给学生一些不正确、不全面的个人理念,在思想层面上对学生的情感认识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了盲目的心理,然后缺乏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十分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优化措施分析

3.1挖掘情感资源,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

声乐作品同播放器中播放的音乐最为本质的区别就是,声乐作品是有灵魂的创作,其能够直观的突显创作者的思维和情感表达,而这也是播放器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声乐教学将越来越重视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作为声乐教师,也应该明确了解这一发展趋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不断的进行声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挖掘及探索,为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提供更多可用资源。在声乐教学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课程的内容、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酌情考虑应用各种教学资源。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可以丰富学生思想情感、树立情感素质意识的教学素材务必要引起重视。此外,在声乐教学中,教师也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开展主题活动或者竞赛活动,如歌唱比赛、歌词接唱等,通过游戏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情感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3.2促进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

声乐教学中要想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树立信任感,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对学生采取温和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内心的紧张感,让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会非常愿意与老师进行交流,会把学习中的困难等告诉老师,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声乐学习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把握,尽量不要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到课堂中,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不能随意发脾气,而是要用温和的语气安慰学生,鼓励学生,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学生。最后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尤其是学生的嗓子、身体状况等,一旦发生有问题,影响唱歌,就要要求学生第一时间进行就医,保证身体健康。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之间进行情感的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从而将情感发挥到声乐学习中去。

3.3分析时代背景,调动情感因素

不同时代背景下,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也会存在差异,故而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就应让学生能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以及特征进行详细的掌握。不过,现阶段内,很多学生对于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相对较少,无法体会到特定时期内人们的生活情况以及情感变化,进而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把握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进而在学习和鉴赏中,学生只能通过对教师讲解内容的掌握来进行声乐情感的把握,导致很多虚假情感的产生,影响了学生音乐水平的提高。为改善这一情况,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声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其当时的历史事件或者人们的生活方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应用让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知,之后再逐渐引入作品内容,并让学生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剖析,抒发自己的想法,以此来达到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实现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的目的。例如,在鉴赏《嘉陵江上》这首作品时,由于其创作背景是在战火纷纷的年代,而学生并未体会过战争年代所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所以在表演过程中,很难将其对侵入者的痛恨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进行表达处理,这使得作品艺术的感染力不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将相关的资料背景及时的播放给学生,在播放资料的同时还可以用该曲目作为背景音乐,通过耳朵听到的声音,加上眼睛看到的资料,就容易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如此,学生也可以沉浸在歌曲所营造的意境当中,并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作品做要表达的爱国之情。这样学生在后续的表演中,才能通过自身的表演技巧以及情感的融入,提升作品的感染效果,达到与观众心灵上的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教学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让学生对声乐学习感兴趣,就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方志超.关于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黄河之声,2018,23:79.

[2]王燕丽.关于声乐教学过程中情感培养的探索[J].北方音乐,2017,16:107-108.

论文作者:杨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论文_杨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